APP下载

县区级名师队伍建设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0-08-26李兰英杜春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名师教学模式

李兰英 杜春生

摘要:名师是学科、学校、区域的品牌。因此,学校、校长、教研人员、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和培训部门等都非常重视培养名师。县区级的名师队伍建设可以有以下环环相扣的五个策略,即:抓牢关键少数,为名师队伍建设培育关键种子;发挥区域优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名师培养策略;坚持成果落地的实践导向,夯实名师队伍的教学技能;搭建跨区域、跨学科的教研交流平台,发挥名师队伍的辐射作用;抓住时机,以点带面,扩大名师的效应。

关键词:名师;培养名师;教学主张;教学模式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8.00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8—0038—04

县区级名师队伍的建设,是区域教研协同发展的核心,是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培养名师是周期性的系统工程,要把握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设定合理的目标,采取适切的策略。笔者把名师定义为,名师就是因一项或几项教育教学技能突出而在某一区域内被广泛认可的教师。名师是学科、学校、区域的品牌。培养名师,不仅可以通过促进教师内涵发展,助其实现人生价值,而且还可以通过名师的示范效应引领同行的专业成长,支撑起一所名校、一个名学科团队。同时,名师不仅能够通过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还能够通过其技能的传播和辐射推进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因此,培养名师,成为学校、学科、区域的诉求,学校、校长、教研人员、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和培训都非常重视培养名师。那么,怎样才能使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笔者梳理25年教研员工作和9年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工作的经验,梳理出培养名师的若干策略。

一、抓牢关键少数,为名师队伍建设培育关键种子

虽然同为教师,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可以成长为名师。所以,培养名师,第一个策略是要选对人,即确定种子教师。“种子”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四有”,即:

(一)有强烈的成长愿望。虽然所有教师都有专业成长的愿望,但实现愿望的心理期待和付诸行为的程度却不尽相同。只有那些不满足于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现状而亟需提高自己的教师,才可以被列为种子教师,这是由“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这一唯物辩证法内外因关系原理决定的。

(二)有追求成长的行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自我反思的习惯,经常开展或参加同伴互助活动,愿意接受更高层次的专业引领并认真践行,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有可能成长为名师,这是由被实践证实的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路径决定的。

(三)有转化行为的能力。有专业成长的愿望是前提,有追求专业成长的行为是可能,要把可能变成现实,就必须具有把反思和学习所得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能力。缺少悟性、照搬照抄、不能把所学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师,不可能成长为名师。

(四)有管理行为的能力。产生畏难情绪就放弃,有点进步就固步自封,有点成绩就骄傲自满,对别人的建议不假思索地一口否定,这样不能持久追求专业成长、没有思考习惯的教师终究成不了名师。所以,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持之以恒耐力的教师,才有可能成长为名师。

第一个策略很关键,要求培养人要慧眼识珠,不但要在全员培养的基础上发现重点培养对象,而且还要发现重点培养对象在教育教学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培养的方向。

二、发挥区域优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名师培养策略

培养名师,首先是培养其教育教学技能。因为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常用的技能,也是其立足教学岗位的看家本领。然后引导其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因为教学主张是名师的品牌内核、是名师的标识,是名师与普通教师的最显著区别。再后是帮助其通过教学行为把教学主张固化下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每位教师由于受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教学主张具有个性化。所以,培养名师,如同做根雕。培养名师的第二個策略可以概括为“走对路”即量身定做。在实践中,笔者通过以下四步因势利导帮助其通过教学行为把教学主张固化下来,使其教育教学个性更鲜明。

(一)诊断、指导。根据听课,找出培养对象在教学中暴露出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理念、教学主张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根据会题及交流,发现他们在命题的立意、情境、设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这一命题四要素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所有问题产生的根源,然后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发现、培训。指导后,发现培养对象在教学中朦胧地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就帮助他们甄别;然后通过课题研究系统地开展主题研修活动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如,通过指导他们学习查有梁教授的《教育建模》、郑金洲教授的《案例教学指南》,来促进他们教学设计技能的提高;通过带领他们重温《走进新课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研讨学科课程标准,使他们更好的理解学科课标;通过翻页式地解读学科教材,使他们更透彻的理解教学内容。同时提醒他们:“只做成题、组题不行,还要学会命题。教学设计与命题是相通的。会命题的老师能抓住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而且有时一道好的实践探究题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设计。”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命题策略”的互动式讲座、通过“无领导小组说课”的研修、通过研讨他们命制的试题等主题研修活动,引领他们学习命题。

(三)指明、成型。培训后在实践中关注他们,并时时给予指导、指明。如刘璐老师的课不做作,总是根据学情切换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笔者就肯定地说,这种教学风格很好,要坚持;审阅她上交的成果时肯定其付出,你的命题不但排版有进步了、也更有思想了。温树爽老师擅长借助真实的典型事例进行课堂教学,而且基本上是一个事例囊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于是笔者就肯定地说,这样设计教育意义强,而且思维还有连续性,很好。

通过肯定,培养对象信心大增。经过反复的实践和摸索,培养对象的想法和操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以至于形成自己的风格即成型。刘璐和温树爽两位老师多次在全区上毕业班复习引路课,传授他们的“讲、评、练、结”试卷讲评模式和“以专题带题”“以题带专题”“三动”复习模式;他们也能独立命制学校的考试题及区级练习题。

(四)凝炼、提炼。帮助成熟的培养对象找到自己的“名”及其操作策略,即协助他们概括教学主张、提炼教学模式。如,笔者把刘璐老师的教学主张概括为“自然教学”;王娜老师总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授课,概括为“故事教学”;隋立华老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科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也不回避涉及到的其他学科中的问题,还请其他学科教师同台授课,就概括为“融合课程”;温树爽、钟士艳两位教师教学时习惯借助案例进行分析,概括为“案例教学”;关丽老师擅长设计游戏,以游戏为载体或环节,概括为“游戏教学”;张伟老师能深刻理解学科课程,教学设计既严谨又有大的学科观,教育内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教学风格既自然又润物无声,所以概括为“情智教育”。

同时,每位培养对象通过参与笔者主持的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系列教学模式的研究”,找到了不同课型中践行自己教学主张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名”的巩固提供了恒久的操作性策略支撑。

三、坚持成果落地的实践导向,夯实名师队伍的教学技能

“名”,是标识。但如果“名”只是昙花一现,那不能称其为“名师”。要想成为“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夯实“名”,使其成为他们的标识和品牌。成“师”,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炼”。因此,第三个策略是“勤摔打”,即锻炼磨砺。

(一)自己“炼”。反复学习指导其成“名”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体会、理解自己“名”的含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名”的操作。

(二)组内“炼”。组织培养对象所在学校学科组的教师听培养对象的课,然后进行研讨,肯定操作中的优点,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決的策略。

(三)校内“炼”。利用其参与学校开展的青年教师公开课、党员公开课、毕业班复习引路课等机会,请其他学科的教师和学校领导给予指导。

(四)区内“炼”。开展区级学科研讨课,组织全区学科教师听课、研讨,通过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帮助培养对象丰富教育教学策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增强专业成长的自信等。

通过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不同教师队伍参与的多次磨砺,培养对象对自己的“名”理解更深刻,操作策略更丰富,操作过程更娴熟,离“师”越来越近,正所谓“百炼成仙”。

培养名师最重要的是策略二和策略三,因为策略二是找到每位培养对象成名的“名”,策略三是使其成“师”,这两个策略做好了,才具有成为“名师”的资本和实力。最难的也是策略二和策略三,这一过程是艰辛的、漫长的,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名”和“师”绝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在一定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性格、兴趣等特点和教学实际,经过成年累月的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多次飞跃,凝练出的教学主张和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四、搭建跨区域、跨学科的教研交流平台,发挥名师队伍的辐射作用

发挥名师队伍辐射作用的途径不外乎是“多亮相”即展示,通过这第四个策略使培养对象在发挥辐射作用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同行认识、了解、认可,使其名气越来越大。展示的策略概括的说就是承担任务,路径不外乎是“请进来”和“走出去”,亮相的具体形式和内容有:

(一)授课。承担学校的、区里的、市里的公开课,让全校教师、区域的学科教师、全市的学科教师了解和认识;以送课或在本校上课的方式,承担“国培”任务的公开课,让外地的教师了解和认识。比如,在为东丰县思想品德教师“国培”送课中,王会群老师所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课,让人久久难忘、反复回味。王娜老师在和龙“国培”送课中,所授的“肯德基与饺子的对话”;在吉林省李兰英思想品德名师工作室“复习策略研讨”的研修活动中所授的“最奢侈的复习课”,让人眼前一亮,为听课教师开拓了教学设计的思路,他们感叹到:“原来课还可以这样设计啊!”

(二)说课。用“说”的形式,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比如,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深圳培训会上、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吉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集体备课观摩和教学展示活动”上,王会群老师介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课的教学设计,王娜老师在长春市集体备课中,从教学设计开始“说”的“说课”,从教学设计到“说”的策略,都让人耳目一新。

(三)展示。比如,在承担沈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培训时,隋立华老师带领她工作室成员现场用翻转式研修的形式,展示了她“融合课程”的教学主张。在李兰英主持参与的“吉林省汽开区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验收”现场培训“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新授课的教学设计策略”研修中,刘璐、王娜、隋立华等名师培养对象对其他团队教学设计的点评及对自己教学设计的介绍,都受到了评委的好评。

(四)讲座。比如,王娜老师通过录制长春市继续教育办公室征集的教师培训课程,介绍自己的“故事教学及运用”,让全市所有初中政治教师在远程培训中认识了她,了解了她的教学主张和教学模式。李兰英作为长春市百名优秀学科团队带头人,多次带培养对象采用现场互动方式为长春市继续教育办公室录制学科教师远程培训课程,如“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命题策略”“了解国情国策,做新时代公民”“了解宪法知识,理解宪法精神”等,长春市继续教育办公室的领导和教师、长春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通过观看视频,对培养对象的水平和能力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可。

策略三和策略四不是截然分开的。策略三“勤摔打”,即锻炼磨砺其实也是“多亮相”,策略四“多亮相”,即推出展示其实也是“勤摔打”,只是侧重点不同。策略三侧重“磨砺”;策略四侧重“亮相”。

五、抓住时机,以点带面,扩大名师的效应

名师“亮相”的机会毕竟有限,要使名师的名气更大,还需要策略五“广宣传”,即广泛宣传。这一策略就是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通过培养成长起来的培养对象。宣传的途径有:

(一)反馈时宣传。到培养对象所在的学校听完课后,与校领导反馈时介绍培养对象的教学主张及教学模式或命题技能,让其所在学校的领导了解到良好的教学成果源自于这位教师的教学主张及教学操作策略或命题技能。

(二)上课后宣传。无论是哪种级别的课,培养对象上完课后,笔者都向参与听课的人介绍其课好在哪里,为什么好。这样听课的人在参与过课的同时,也了解了授课教师的教学主张和课堂教学操作模式,从而对授课教师所授的课和授课教师更加认可。

(三)析卷时宣传。网阅,平台给我们提供了大数据。但数据是冰冷的,需要人来解读。此时,通过“一组数据引发的思考”,来介绍培养对象的教学成绩是怎样取得的。这样,参会的局长、各校校长、主任、其他学科的教研人员就记住了培养对象、也了解了培养对象。

(四)交流时宣传。抓住机会和场合,只要谈到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事宜,笔者就向他们介绍、推荐笔者的培养对象。比如,在谈到命题时,会介绍王会群和王娜老师命题的厉害,王会群老师担任过长春市中考命题组组长,多次参与市模拟考试题的命制,长期在长春市道德与法治学科群中解答老师们提出的有关试题的疑问。王娜老师5次参与长春市中考题命制,当过命题员、审题员、质量监督员。还会介绍刘璐、隋立华、温树爽老师的教学技能,他们不但能上出好课,而且命题技能也非常娴熟,多次独立承担汽开区中考压轴题命制。

策略三“勤摔打”的同时,也是“亮相”和“宣传”。策略四步“多亮相”,也是在“摔打”和“宣传”。策略五“广宣传”的同时,也是在“摔打”和“亮相”。策略三、策略四、策略五密不可分,只不过侧重的点和面不同罢了。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总之,在名师培养中,以上五个策略相辅相承。策略一是后续培养的基础,为成长为名师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策略二、策略三为培养对象成长为名师奠定了技能资本和实力,使其离名师更进了一步。策略四、策略五为他们创造了成名的土壤,使他们真正成长为名師。经过以上五个策略的操作,目前,无论是在笔者所在的区、市、省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中,还是在各级教研部门及培训部门里,一提到汽开区道德与法治学科和吉林省李兰英初中思想品德名师工作室,他们总能说出笔者培养起来的几位老师的名字及他们的教学主张和命题技能。笔者认为,能让人记住名字和教学主张、教学技能的教师,应该就是名师。

[参考文献]

[1]宋运来.教师成长“五部曲”[J].教学与管理,2013(05).

[2]谢立光.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五部曲”[J].江西教育,2014(Z3).

[3]林唯.名师培养需要水到渠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9).

[4]陈吉玲.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个性化培养实践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

[5]朱宁波,秦丽楠.新时代中小学教学名师的培养策略[J].教育科,2020(01).

Abstract: Famous teacher is the brand of discipline, school and region. Therefore, schools, principal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ersonne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educational research departments and training departments and other relevant personnel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famous teachers. There are five interlocking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amous teachers at the county and district level, namely: grasping the key minority and cultivating key seed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amous teachers; Give full play to regional advantages and make targeted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famous teachers; Adhere to the practi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sults, tamp the teaching skills of the team of famous teachers; Build a cross-regional and cross-disciplina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exchange platform,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adiation role of the team of famous teachers;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point with the surface, expand the effect of masters.

Key words: famous teacher; to train famous teachers; teaching proposition; teaching mode

[责任编辑:王    辰]

猜你喜欢

名师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用技巧演绎唯美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名师"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