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情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思考
2020-08-26陆宇荣
【摘 要】本文论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效开展区情教育的策略,认为明确区情教育的内容是区情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础,要优化信息连接热点、结合教材把握结点、参与实践找准落点,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充实丰富的教学资源,教育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培养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助推壮美广西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 区情教育 壮美广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B-0123-03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融入区情教育,不仅可以培育一大批理想坚定、思想进步、积极进取的社会主义人才,而且能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本身的价值认同,提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仅能使思想政治课程获得充实丰富的教学资源,丰富完善教师的授课思路,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信念,助推壮美广西的建设与发展。因此,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深入探讨将广西区情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之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统一”要求的具体行动,对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效性、培养“四有”新人等方面均有重大现实价值。
一、明确区分教育的内容,是区情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础
将区情教育有效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要基础,是厘清与把握区情教育的内容。一般而言,区情应当包括这个地方的“昨天”,即其历史;也应当包括其“今天”,即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的基本情况;还应当包括其“明天”,即这一地方的发展规划与战略机遇。在实施区情教育過程中,需要联系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借助多种授课模式,使学生接受相对全面、严谨、重点突出的知识。开展区情教育的归宿,就是要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这个中心上来,引领八桂青年结合所处地区的现实状况,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贡献自己的社会价值。区情教育要想更好地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融为一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寻根溯源: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少。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和轨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的战略性任务,它能凝聚起亿万中国人民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共同努力,体现着这个国家的精气神。深刻认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准确把握这个地方基本情况的前提条件,也是开展地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根基性内容。据考古发现,今广西地域早在 80 万年前就有原始人类繁衍生息,并且在其后的历史发展中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囊括了民风民俗、壮丽山河、风云人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回溯八桂大地波澜壮阔的昨天,有助于深刻把握广西的历史底色;不抹灭历史传统文化的历史职能,更当挖掘、发挥其时代价值。今天我们提倡的“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之“广西精神”,就是广西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与结晶。“引导学生了解、认同本省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不仅有助于对区情的认识,也是爱国爱乡教育的生动材料。”
(二)脚踏实地:当前改革发展实际。区情教育的重点内容应该是着眼其动态变化的历史发展与今天,其包括当前的改革发展背景与现状、经济社会发展热点等方面,尤为需要关注该地区当前的重大发展改革实践。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60 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八桂儿女同心同德,不断攻坚克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八桂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 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GDP)成功跻身“2 万亿俱乐部”,社会建设与民生发展也都有亮眼的成绩。“十三五”期间,中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同战斗和拼搏着,即使国内外发展形势相当严峻,改革的步伐依然大步向前。同时,广西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迅速落实了不少关键决策,并高度关注改善人民生活、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比如在提高开放水平上,广西充分借助中国—东盟合作的平台优势,顺利承接了不少重要的外交活动,并强化和邻近省份间在各领域的合作,构建良好的伙伴关系,拓展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拥抱未来:发展规划方针政策。一个地方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均基于地方实际情况制定,有了对地方改革发展实际有较全面的把握基础上,还应当结合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深刻认识与把握地方所制定的系列方针政策,明确地区发展的任务与目标。广西同样在加速打造立体化、多领域的开放发展环境,并努力把国家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具体化,着力从南、北、东、西四个方向来扩大开放。区情教育中,应该提升学生对区情相关性的基本认知,准确把握广西制定的各项文件和政策,结合区内的发展情况,制订具有广西特色的发展方案。
二、运用有效方法和载体,是区情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保证
区情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对学生成长成才、立志报国具有重要意义。把区情教育有效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从而增强八桂儿女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战斗力,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优化信息,连接热点。推动时政要闻走进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不仅是思想政治课课程性质的要求,也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方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及增强课堂活力的要求,更是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要求定期组织学生学习爱国主义和政治教育。应该使学生认清当前中国所处的国际发展形势,并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要想大力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必须高度关注对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专业素质过硬、具有远大理想和德才兼备的人才,服务于国家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了解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的题词“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引导广大八桂儿女不忘党中央对广西继往开来、再谱新篇的殷切期望,将党中央的殷切勉励和嘱托,化为学习成长、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青年学子自信心,强化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了解广西正在全力推进(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工作,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长与家乡和祖国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教师不仅可将这些时政热点作为时事政策教育内容引入课堂,也可以通过学生时事播报活动,或者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与区情教育建立互补关系。
(二)结合课本知识点,突出重难点。课堂是学生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重要场所。浓厚积极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并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高中思想政治课往往会涉及国家发展与建设、国际关系与治理等在内的多个领域和问题,所以具备较强的育人性。因此,应认真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挖掘其中可以有效融入区情教育的内容主题,结合青少年接受习惯与兴趣点,利用生动活泼而又不失其精神内涵的形式实施课堂教学。
《经济生活》模块的课堂教学实施中,可以结合教材不同专题选择相应内容开展教学。比如对外开放专题,结合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连续十六届的成功举办等内容,既可了解广西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也可以进一步理解我国推动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成果与努力。
《政治生活》模块的课堂教学实施中,可以结合不同的内容主题链接广西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现状展开教学。如关于民族观教育主题,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本身就具有独特的优势,将其推广到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明确意识到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的重要意义。广西有很多生动的案例与伟大成果,如林达集团向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捐赠 100 万元援建 50 座“思源水窖—— 同心水柜”,以解决当地父老乡亲安全饮水问题;深圳罗湖区对广西百色田林县教育帮扶力度非常大,除了硬件外还有师资力量培训等方面,这些措施落实与“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有力地阻断田林县贫困代际传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援助约 4.5 亿元建设的广西田东三套炼油装置项目,使得广西化工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文化生活》模块的课堂教学实施中,可以结合广西多民族与文化多样性的区情开展文化多样性主题教学。长期以来,广西各民族文化通过互动、整合、尊重、包容、对话、合作,促进了文化的和谐与多样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这种文化多样性为广西的民族团结奠定了基础。对于新时代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广西在这方面的努力来开展教学,如广西启动广西文化遗产项目评选与保护工作,使广西花山岩画、广西桂林灵渠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还大力推动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案例教学或情境教学是推动学生体验、强化学以致用的有效抓手。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情境开展区情教育,既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同时加深学习者对学习思政知识重要性的认知,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展形势等内容,强化师生间的情感联系。适当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和方法,同样能够很好地提升思想政治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加喜欢这门课程,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参与实践,瞄准落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强调,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要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社会活动,进而增进对身边人和生活的理解,提升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重视度。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实施:首先,有效利用学生的假期,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加深对生命的认知,明白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增强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全面了解区情,强化对区情的主动思考;其次,定期安排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面对面的接触和体验,获取区情中的第一手资料,并对它们进行汇总分析,深入探寻其中透露出的信息。这些具体的教学实践在广西不少高中已经实施,如研学项目、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学校主题德育实践活动等。
总之,积极推动区情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助于更多壮乡儿女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助推学生主动将个人命运与家乡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强化八桂儿女建设壮美广西的信心与决心。
【参考文献】
[1]姜林丽.区情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析——以安徽区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2]戴艳军,杨慧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1.
[3]徐 伟.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区情教育的思考[J].中共贵州区委党校学报,2008(2).
[4]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
[5]陈文明.多“点”开花展现别样景致——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管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2).
[6]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漢: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95.
[7]谢丽娴.基于情境创设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析[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陆宇荣(1987— )男,籍贯广西贵港,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 李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