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中高职(本科)衔接的学制规范与机制构建探究

2020-08-26劳泰伟罗贵庆梁有勇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机制构建中高职衔接

劳泰伟 罗贵庆 梁有勇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中高职(本科)衔接的学制规范与机制构建问题,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加大政府统筹协调力度、落实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中高职(本科)衔接或一体化的学制规范、完善文化素质+技能测试和特殊人才免试的招生考试与升学机制、加快构建中高职一体化的办学机制的其他问题等五个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学制规范 机制构建

【中圖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B-0006-03

自从 2010 年特别是 2012 年起,我国就开始重视推行中高职衔接或一体化办学的改革。经过近 10 年的探索,证明实行中高职衔接或一体化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中高职衔接或一体化办学格局,既有利于适应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变化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又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各自的办学功能定位,发挥各自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协同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但广西在中高职衔接或一体化办学方面,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需要加大力度、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进一步落实。笔者因此做了些研究,试就此问题谈谈一些看法。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加大政府统筹协调力度

首先,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问题。长期以来,广西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事业总体相对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几年来,职业教育部分虽略有所提升,但仍处于全国中等偏下的水平。作为新到任的领导,鹿心社书记 2019 年 3 月 18 日在全区自治区级领导和厅级主要负责同志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开门见山地指出,存在种种差距和不足,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自身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的差距。体现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上,比如,在中高职(本科)衔接或一体化问题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比我们做得早、走得快、力度大。我们还有些小脚女人走路,总是放不开、总是跟在别人后面。众所周知,自治区有很多民族政策,但我们没有用上或没有用好。2009 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就与教育部签署深化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但 10 年过去了,除了改善了一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建设了一些实训基地和民族文化培训基地外,也没有见到太多其他的成效。

其次,是关于强化政府统筹协调的力度问题。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 号)明确指出,地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把握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合理规划职业教育规模、结构和布局,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要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但实际上大多都是以文件落实文件,没有真正落实或落地,可操作性较差,效能更低。要加大政府统筹协调力度,就要落实国家各项相关政策,使国家的各项政策落地、有可操作性,发挥应有的效能。同时,应当充分利用广西民族自治政策,依据当前中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尽快制定完善广西中高职(本科)衔接或一体化办学的政策制度,加快广西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或一体化改革创新和特色发展,包括但不限于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学制规范、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完善“文化素质+技能测试”机制等方面,具体体现在或见于下列所述问题或事项。

二、落实好“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要求

“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是一个发展总量的基本要求,也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实现中高职衔接或一体化办学的基础性工作。因为没有一定的办学规模,就谈不上发展。但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地方政府仍然只把这一规定挂在口头上、放在文件里,把主要精力、指标放在发展普通高中上,轻视发展中职教育。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招生不对等。采取普通高中先招,中职学校后招的方式,造成 A、B 级成绩的学生都到普通高中就读,只余下 C、D 级成绩的差生给中职学校。这对中职学校是不公平的,对发展中高职一体化及其办学质量也是很不利的。二是要解决地方保护主义问题。一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如教育行政部门对非本区域内学校,尤其是区直中职学校招生实行地方保护甚至封锁政策,导致区直中职学校招生十分困难,使区直中职学校在招生工作中耗费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成本很大,而招来的学生却不甚理想。就整体而言,区直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比地市职业学校的生源要差,出现优质中职学校招不到与之相对应的优质学生的现象。优质中职学校招到的一些学生甚至存在明显的思想、行为偏差,给优质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带来影响。

要落实“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这项政策,作者认为,第一,应当明确规定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是 5∶5,坚守的底线是 5.5∶4.5,并把这一指标当作硬性规定纳入政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完成职教比例或超过的要给予奖励。第二,要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优化教育结构、普职比大体相当和完善招生机制的规定,建立初中毕业后合理分流和全区统一的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招生平台。也就是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地方中职学校与区直中职学校在同一平台上招生,学生在同一平台上填报志愿。当然,可以借鉴高考录取的机制,实行重点高中与四星以上的中职学校同一档次录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在招生录取的平等和大体相当,优质的中职学校才能招到相对优质的学生。第三,要划分高职学院录取普高生和中职生的计划比例分配,做到录取时的 5∶5 比例为最佳。

三、规范中高职(本科)衔接或一体化学制

首先,中高职(本科)衔接或一体化的学制应统一规范,中职升高职为“3+3(中职和高职各为 3 年)”学制、中职升本科为“3+4(中职 3 年、本科 4 年)”学制两种模式,取消目前比较混乱的“2+3”和“3+2”等学制。主要的理由是:第一,目前的学制不符合时代与国家发展要求。初中升中职三年制及“2+3”模式,是 21 世纪初或之前为了适应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而采取的政策,为当时社会生产急需的大量技术工人而制定的。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变化,制造业及其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产业结构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新的转型,对劳动力和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就是说,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经济发展也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动力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要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集约型发展。这些变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这些人才和劳动者需要一定的培养时间,否则无法做到。第二,与现行高职招收高中生的学制不一致。目前存在的“2+3”“3+2”“3+3”和“3+4”等多种模式,与高职院校通过高考招收的高中生就读的三年制不一致。高职院校通过高考招收的三年制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好,现行的中高职衔接的“2+3”和“3+2”学制招收到的中职生,其文化素质普遍比较差。因为两三年的中职学习还是无法弥补其原先的文化水平差异,所以这些中职学生到了高职就读很吃力,也给高职院校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高职院校为了巩固毕业率,不得不降低考核标准,从而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很难得到保障和提高,这也是高职院校不愿意多招收中职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中职学校无法真正完成哪怕两年(四个学期)的教学计划任务。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在中职学校,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理论课程,无论是实训实习还是其他教育教学活动,都不能真正完成计划要求。比如,认知实习,因为学生的年龄还没达到 17 岁,许多企业不愿接收而无法真实地完成。又比如,高职报名、考试及体检等工作都是在四五月份,学生完成这些报考工作之后,又正好是学生准备见习的时间,学生的心思已经不在学校和教室里,从而严重地影响到第二学年第四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及其任务的完成。学生成为“夹生饭”,成为不合格的中职毕业生。同时,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一切都急急忙忙,学生在校时间短,未学成已到期。这导致即将离校的毕业生对中职学校没有归属感,也没有太多的印象、感情,更不要说感恩,从而影响了在校的学生。

其次,要完善“五年制一贯制”高职学制及转段升级制度问题。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 号)明确提出要规范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教发〔2014〕6 号)也明确规定要完善五年制高职。提出以初中毕业为起点的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主要面向学前教育、护理、健康服务、社区服务等特殊专业领域,培养兼具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的专门人才。同时又提出,要支持办好重点培养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急需人才的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据此,作者的理解是,不是所有院校和所有专业都开展“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制,而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培养国家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急需人才的学校和学前教育、护理、健康服务、社区服务等特殊专业领域。如前所述,就现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变化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来说,没有一定的培养时间就无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因此,作者主张少些“五年一贯制”学制、多些“3+3”学制,并且要采取严格控制和逐步取消的政策。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五年一贯制”学生在完成三年中职学习后的转段考核评价,确保优质生能转升到两年高职进行学习,淘汰一些在三年中职学习中混日子的学生。

四、完善“文化素质+技能测试”和特殊人才免试的招生考试与升学机制

首先,要完善中职生升高职(本科)的“文化素质+技能测试”考试机制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国家层面及教育部只有原则上的提法,没有具体的操作规则。这个应当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落实。目前广西也有一些相应的做法,但不够重视,不够系统和具体。其基本做法是,每年由一所高职院校牵头组织 20 多所公办高职院校组成考试联盟,编写一个简单的考试大纲,进行简单的考试(笔试)。大部分职业院校并不组织技能测试,同时有一半的高职院校自行组织对口招生考试,招生录取的标准要求全区不统一。作者的主张是:第一,要明确文化素质和技能测试的权重比例。根据职业院校既要着重技能又要考虑学生升入高职(本科)和未来发展的原则,作者建议按文化素质 4.5、技能 5.5 的权重比例来确定。第二,应制定“文化素质”的考试标准和“职业技能测试”的基本规范。编写教学或考试大纲,让教师教有依据、学生学有依据、考试考有依据,直至编写统一的文化素质教材。第三,应将学生技能测试免试条件量化。比如,将获得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及省部级一二等奖分别量化为 90 分、80 分、70 分、60 分,原则上有多次获奖,只取最高级奖计算,但如果有多个同等级的,可以适当加分,直到 100 分满分。如果在国际技能比赛中获奖的,那么可以特别加分,甚至可以超过 100 分。第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应该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并将其结果作为高职学院招生录取依据之一。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优秀技能人才免试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就读的制度。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見》(教职成〔2011〕9 号)提出,研究制定在实践岗位有突出贡献的技能型人才直接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办法。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13〕3 号)也明确指出,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办法。对获得由教育部主办或联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或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联办的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和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或相当职业资格)、获得县级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称号的在职在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经报名核实资格、考核公示,并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后,可由有关高等职业学校免试录取。这些都有比较明确的原则和要求,关键是各省级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具体操作规则。

五、加快构建中高职衔接或一体化的办学机制

首先,要加大中职毕业生升高职、高职毕业生升应用型或职业本科的比例,并相应改革现行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办学机制。这既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变化以及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又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在这方面,国家及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已经很明确,要鼓励和支持。随着 2019 年起实行的高职扩招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职毕业生将升入高职学习深造,这将是广大中职毕业生之福、国家民族之幸。因为大多数中职毕业生都想升入高职,所以应当尽快改革现行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办学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在学生入学时就按升学与否分为升(高职)学班和就业(中职)班,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与管理。对升学班,取消顶岗实习安排,改为原则上只安排三个月的跟岗实习;增加文化素质课程的课时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为学生升学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等等。

其次,要充分发挥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在中高职衔接或一体化机制构建中的主体作用。在这方面,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走在了前面,做得比较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比如,广东省于 2013 年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工作,2015 年开展教育厅直属职业院校中高职一体化改革;江苏省 2016 年在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工作中提出了“中高职 3+3 分段、中职与普通本科 3+4 分段、高职与普通本科 3+2 分段和联合培养”等比较完整的体系和方案;上海市 2018 年实施市属职业院校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试点等工作。

最后,要充分发挥全国和省级职业教育学会、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职业联盟(集团)和其他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在构建中高职衔接或一体化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构建中高职衔接或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标准、师资配置、教育教学、学分互认、考核评价等机制。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 号)指出,吸收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中高职衔接或一体化办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自治区《关于加快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桂教〔2012〕5 号)也明确规定,支持和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参与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建设,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引导和鼓励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联系,创新集团化和校企理事会制度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总而言之,就加强中高职衔接或一体化办学的学制规范和机制构建来说,广西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广西进一步解放思想,胆子要更大些,步伐要更快些。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尽快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构建既符合国家政策又具有广西特色的中高职衔接或一體化办学格局,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广西实现“三大定位、两个建成”和“富民兴桂”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基金项目】2017年自治区教育厅职业教育教改立项课题“基于规范学制对接与机制衔接为重点的中高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XZZJG2017A055)”。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机制构建中高职衔接
我国志愿者权益现状及法律保护机制构建问题研究
风险社会治理下网络理性参与机制构建
五年制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资助措施及思考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浅析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