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施策略
2020-08-26于冰
摘要: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的实践工作现状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在校企关系、师资团队和学生思想三个方面存在的困境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借以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施策略;电子商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0-0167-02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系,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由此可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改革方向之一就是现代学徒制,学校携手企业共同合作,探讨商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实现校企协作育人。现代学徒制打通了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的间隔,由专任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培育学生,使学生在校期间既能学习专业知识又能掌握职业技能,实现学校与职场的无缝衔接,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多年来一直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作育人。2018年,与江苏嗨购科技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嗨购班”,开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根据协议,信息工程学院“嗨购”班的学生每学期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教学进程在校内学习和企业岗位做工中交替进行,整合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教育资源,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共育共管,进而使学生将白身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锻炼实践能力,练就职业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2019年的”双十一工学交替”中,学生们的表现获得了嗨购科技周毅总经理的肯定,他深切地感受到同学们从“学生”到“学徒”再到“员工”的变化。
1现代学徒制建设的困境问题
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电商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在摸索中前行,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改革的路上也遇到了种种困境。
1.1校企“契约关系”浅表化
当前现代学徒制的现状是“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虽然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之间通过“契约”相互融合紧密联结。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仅仅停留在表层,共享教学资源止步于理念,人才培养方案更像是订单式培养,职业技能的养成受到限制。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的参与度不足,在合作的课程、师资、教学等方面存在着“脱轨”倾向,校企间的合作关系若即若离。具体表现在,企业的工作任务繁忙,对校企合作也没有规范的具体的政策支持,企业导师在执行层面就很难也不愿抽出大量时间与教师共同研究教学项目,两者在教学内容上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并未真正实现企业项目的教学化改造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综合改革。
1.2双导师团队建设不规范
校企共建师资团队是现代学徒制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如何遴选企业导师,如何培养校内专任教师以及对两者的管理与激励,目前没有相应的政策制度作为执行参考依据。企业导师虽然是企业推选的具有较高技能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师傅”,但“懂技术”并不意味着会“教技术”,他们没有接受过教育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会影响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教学效果。然而校内专任教师要在业余花大量的时间来提升专业实践水平,因为没有相应的工作量补贴,而导致他们对这种教学改革失去积极性。
1.3学生准备不足,心态未调整
学生缺乏对工学交替、实践企业的正确认识,在入企前盲目乐观。仍把自己定位于学生,真正进入企业后发现自身期待与工作实际有较大的落差。面对崭新的企业环境,工作中的差错,与企業人员交流不畅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挫败感和没有归属感;面对难以适应的企业刚性管理方式,产生消极怠工的情绪;一些工学交替岗位在生产服务一线的重复技能岗位,学生无法快速认知自我价值,很快就丧失了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
2现代学徒制建设的实施策略
2.1强化法规制度建设,夯实顶层设计基础
现代学徒制的开展需要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良好互动,积极合作,结成命运共同体,共同担负起协作育人的使命。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法》正在修订阶段,将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有关内容纳入法制保障之中,在稳固的法制基础与长效运行机制的保驾护航下,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工作才能顺利展开,才能切实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2.2培养引进双管齐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现代学徒制是源于“师傅带徒弟”来传授技艺的学习方式,对比“从学校到学校”的专任教师,企业导师掌握了更多的岗位技能,了解真正的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确保不偏离实际目标。但又不是每一位“师傅”都会教,所以高职院校要履行其责任,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导师遴选办法及考核制度,确保企业导师既“懂技术”又会“教技术”,切实保障师资团队的质量。对于校内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对于专业能力的提升要让他们有计划地参与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的课程真正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真正的企业项目教学化改造与高职院校教学的综合改革。现代学徒制的开展,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在课程内容的制定、教学计划的编制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方面都增加了许多的工作量和自身压力,如果没有相应制度的保障,很难有持续的动力。因此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可以着眼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从晋升机制和薪酬制度两方面着手,激发双导师的内在动力,发觉他们的专业潜能,最终提升师资队伍的建设质量。
2.3提前课程思政布局,加强工学交替中的全程育人
首先,在学生刚人校的第一学期中,就要开展职业素养教育,通过企业讲座、校友事迹等多种形式,弘扬爱岗敬业的职业劲射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学生认知自己的专业,憧憬未来的职业。其次,结合《职业规划课》和《创新创业课程》理顺高职学生工学交替中的实践与待遇的关系,正确看待工作待遇和职业生涯之间的辩证关系,正确认知工学交替单位和岗位。再次,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强化企业导师的作用,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融入渗透职业素养。学生在掌握高位技能的同时,提升职业理念、职业目标、职业行为习惯等职业素养。最后,专业教师带队,各级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实地考察,沟通企业实践情况,为工学交替学生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和心理疏通。
3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常州工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需近一步摸索高职院校与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的合作模式,帮助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在新的培养模式中受益,使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杨保华,李俊玲.“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工学交替的实践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5):114-115,153.
[2]韩立,高崔.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明珠学徒班”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4):159-160.
【通联编辑:光文玲】
收稿日期:2020-02-27
作者简介:于冰,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