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

2020-08-26黄丽娟

校园英语·中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课堂英语教学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与每个中国人息息相关,深深融入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让之传承并发扬光大。

【关键词】英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课堂

【作者简介】黄丽娟,女,湄州湾职业技术学院,高校讲师,研究方向:英语公共课的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2018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编号:JZ18103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深深地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影响着几乎所有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三观。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思维模式、审美品位和品德三观,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手段;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对学生有着许多现实意义。本文笔者指出了大多数英语课堂对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不够重视的现象,对于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一、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容万象,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代代相传,仿佛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影响着几乎所有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三观。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了思想、文字、语言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例如,儒家、法家等诸子百家;《高山流水》古筝名曲、敦煌壁画等属于“乐”的传统文化;《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傳统文学;春节、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此外,中国园林、庙宇;对联、成语;宗教哲学、神话传说;传统服饰、茶道、八大菜系等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深深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思维模式、审美品位和品德三观,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如,让学生了解儒家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仁义之心;让学生欣赏古画古曲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意识;让学生熟悉传统习俗,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加英语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手段。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需要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熟悉认同,并为之骄傲。英语教学除了教授学生英语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英语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中国传统文化,让青年学生抵制外来文化的消极因素,以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为荣,并将之宣传至全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对学生有着许多的现实意义。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办企业,同样中国也将许多生意做到全世界,进出口业务日益扩大。在外企或国外的中企找一份工作成了大学毕业生的理想选择之一。而随着中国的建设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人出国旅游求学,中国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留学游玩。此外,中国在2013年提出了建设 “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积极与相关国家经济合作。文化融合是“一带一路”的意义之一。近年来,英语各种等级水平考试的翻译题都多少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如,2019年6月四级翻译真题的主题有 “剪纸”“灯笼”“舞狮”等。这也是国家日益重视向西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英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综上所述,在英语课堂中重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用英文向外国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大学生更顺利地通过英语考试,让毕业生在工作面试中更占优势。中国员工也可以更好地消除中外文化隔阂,促进中西文化融合,从而使中外业务进行得更顺畅,与来自不同文化环境背景的各国人士建立起更好的人际关系。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建议

1. 英语教学现状。大多数英语课堂不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从教师专业素质来看,英语教师更多地注重是提高与英语相关的各方面专业能力,即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英语教师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与积累只能靠教师的兴趣爱好。从教师接受的继续教育等职业培训来看,培训的内容也多数与职业教学能力相关,如教学改革、教学科研水平等,很少培训重视提高教师将英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各方面的教学能力。从教师的教学重点来看,课堂教学更多重视英语语言(词汇、语法)或西方文化知识的传授。从学生学习态度来看,学生英语学习的重点一般放在与英语相关的各方面知识与能力的训练上,对于将英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认识不够。从教材角度来看,大多数英语教材没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如,王守仁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无论是课文的听力、课文背景导入、阅读,还是写作、翻译等各方面教材都没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以上所述造成了在英语课堂中,教师或是个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够,或是对传统文化教学重视不够,或是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材料来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要么认识不足,要么无从学起。

2.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教学建议。教师可以在业余时间填充自己在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空白,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境界及知识素养。从而言传身教以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价值三观。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要提高在传统文化方面的英语应用能力,如汉语诗歌常用“香”“芳”“春”等字,翻译时可保留它们的情感含义:“暗香”可以翻译成“Unknown Fragrance”,“满庭芳”可以翻译成“Fragrance Filling the Courtyard”。教师要重视在英语课堂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相结合。教师要提醒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主动地提高相关方面的能力,投入更多的热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在各教学片段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选择适当地导入材料、听力材料、阅读材料,布置学生做相关的口语陈述、写作、翻译练习等。教师可以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让学生课下准备传统文化知识,到课堂上用英语做陈述。

3. 教学案例。以王守仁主编的《实用综合教程》第一册为例(王守仁,2013),其中第二单元的主题 “友谊”、第三单元的主题 “礼物”、第八单元的主题 “节日”,每个单元都可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片段。第二单元“友谊”的课文配套课件,介绍了涉及友谊的英语、谚语和俗语。教师可以以中国成语故事“高山流水”作为导入材料,以翻转课堂与任务型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课下准备,分小组让学生在课上用英语介绍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友谊故事;教师给出该故事的完整英文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故事,通过课堂互动学会“知音”等带有中国文化的词汇的英文表达,并让学生学会写关键句子。课堂教学期间可以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片段,并简单介绍古琴曲“高山”“流水”与古筝曲“高山流水”的区别。课后再布置“友谊”主题的写作任务。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面。学生在英语的听、说、写、译的技能方面都得到了相应提高,也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礼物”主题单元,课文配套课件介绍了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异同。教师可以增加“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导入,同样让学生在课上用英语陈述该故事。之后,教师给出关键词,让学生故事接龙;课后布置英语作文。学生通过该课堂的学习,学会了用英语表达“礼轻情意重”等带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礼物词汇,并深刻地领会到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节日”主题单元,描述了圣诞节家人团聚的温馨场景,表明了圣诞节对西方人的重大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课外准备不同的中国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到课堂上陈述;教师准备相关的听力与阅读材料,通过问答等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高口语听力阅读能力,另外重点让学生可以用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各种传统节日的来源、庆祝形式、节日中包含的文化意义。在学期课文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英文手抄报、角色扮演中国传统文化故事。除了设计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以外,教师也可以将英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单独的教学模块放在每个教学单元中。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有着中国特有的民族特色。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有必要提高自己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重视在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还要选择适当的课外材料,以任务型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英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杨煜.我们为什么还在过传统节日,这些文明价值你知道吗?[OL].http://culture.gmw.cn/2019-01/31/content_32449403.htm, 2020,01,04.

[2]金惠康.跨文化交際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3:168.

[3]王守仁.实用综合教程1[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课堂英语教学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