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中氰化物测定方法的改进

2020-08-26李雪春

广州化工 2020年16期
关键词:氰化物纯水标准溶液

李雪春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4)

氰化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剧毒化合物,是酒类测量中的一项重要指标[1-5]。木薯、高粱、玉米等是含有氰甙配醣体的植物,作为原料酿造制作出的酒常能检出氰化物[6-8],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 2757-2012)规定蒸馏酒及其配制酒中氰化物的质量浓度不能超过8.0 mg/L(按100%酒精度折算)[9]。氰化物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气相色谱法等[10-17],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氰化物的测定》(GB 5009.36-2016)第一法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18-19],该方法调节pH后易超过所限体积,检测过程中试样和标准溶液常产生浑浊,严重影响测定结果。为解决以上问题,该试验在国标的基础上优化样品处理条件,使缓冲溶液加入后pH值即达到检测要求,消除浊度干扰,建立一套准确、快速、可靠的蒸馏酒及其配制酒中氰化物检测方法,结果满意。

1 实 验

1.1 仪器与试剂

VIS-723N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ZSBB-724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智慧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98-1-B型电子调温电热套,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氰标准溶液(GBW(E)080241,50 mg/L)购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乙酸锌、酒石酸、氢氧化钠、无水磷酸二氢钾、无水磷酸氢二钠、异烟酸、吡唑啉酮、无水乙醇、氯胺T均为分析纯,试验用水为超纯水。

磷酸盐缓冲液:称取34.0 g无水磷酸二氢钾和35.5 g无水磷酸氢二钠溶于纯水并稀释至1000 mL;异烟酸-吡唑啉酮溶液:称取1.5 g异烟酸溶于24 mL 20 g/L NaOH溶液中,加水至100 mL,另取0.25 g吡唑啉酮,溶于20 mL无水乙醇中,合并上述两种溶液,混匀,临用时现配;氯胺T溶液:称取1 g氯胺T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 mL,临用时现配。

1.2 实验方法

1.2.1 样品处理

取1.00 mL样品,于10 mL具塞比色管中,加2 g/L NaOH溶液至5.0 mL,放置10 min。若酒样浑浊或有色,取25.0 mL试样于250 mL全玻璃蒸馏瓶中,加100 mL纯水和1~2 g固体酒石酸迅速蒸馏,收集馏出液于10 mL 2 g/L氢氧化钠溶液中,收集至50 mL,取蒸馏液2.00 mL于10 mL具塞比色管中,加2 g/L NaOH溶液至5.0 mL。于试样中加入2 mL磷酸盐缓冲液,置恒温水浴25~30 ℃中,加0.2 mL氯胺T溶液,混匀后放置3 min,然后加入2 mL异烟酸-吡唑啉酮溶液,加纯水至10 mL,混匀置恒温水浴37 ℃中放置30 min,取出待测样品过0.22 mm水系滤头过滤,用1 cm比色皿以零管调节零点,于638 n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

1.2.2 定性定量方法

取浓度为50 mg/L氰化物标准溶液2.00 mL,用2 g/L NaOH溶液定容至100.00 mL,配制成1 mg/L的标准储备液。分别取1 mg/L氰化物标准储备液0、0.1、0.5、1.0、2.0、5.0 mL于10.0 mL具塞比色管中,加2 g/L NaOH溶液至5.0 mL,配制成含氰化物0、0.1、0.5、1.0、2.0、5.0 μg的标准系列。按样品处理方法测量氰化物标准系列的吸光度,以氰化物含量为横坐标,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所取试样中氰化物含量,除以取样量得到试样中氰化物的质量浓度,并折算为100%酒精度时的质量浓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氢氧化钠浓度和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氰化物的测定》(GB 5009.36-2016)第一法为使酒中氰化物检测过程中显色反应的pH控制在要求范围内,用乙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对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的pH进行调节,导致体积过量及溶液浑浊的现象影响了最终的检测结果。在氰化物检测过程中,要求显色反应的pH控制在6.8~7.5范围内,低于或高于此范围,吸光度均显著降低[20],为避免因调节pH而导致体积过量及溶液浑浊问题,通过对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和缓冲溶液用量条件的选择,省略调节pH这一步骤,满足pH要求,进行以下试验。将试样分为两组,每组各为5个含1.0 μg的标准溶液和5个1.00 mL样品。第一组每个试样中加入1 g/L NaOH溶液至5.0 mL,第二组每个试样中加入2 g/L NaOH溶液至5.0 mL。在各组的5个标准溶液和5个样品中分别加入1.0、1.5、2.0、2.5、3.0 mL磷酸盐缓冲液,测量其pH值,结果见表1。

表1 加入不同体积磷酸盐缓冲液时样品的pH值

由表1结果表明,样品和标准溶液选用2 g/L NaOH溶液定容后加入2 mL磷酸盐缓冲液,可使酒中氰化物检测过程中显色反应的pH控制在要求范围内,省略了对pH的调节,减少浑浊,克服体积过量的问题,以达到取得满意结果的目的。用该法测量10份不同样品的pH值,均在要求范围内。

2.2 反应温度的选择

将6个含1.0 μg的标准溶液分别在20、25、30、35、40、45 ℃水浴中反应,按样品处理后测量吸光度分别为0.355、0.379、0.377、0.368、0.348、0.337。水浴温度为25~30 ℃时吸光度比较稳定,故选择水浴温度25~30 ℃为反应温度。

2.3 蒸馏体积比的选择

对于浑浊或有色的样品,含挥发性有机物较多,液相体积越小,挥发性有机物越易蒸出,蒸出的试样颜色越深,显色反应后越易产生浑浊,越易干扰测定;而液相体积越大,蒸馏所耗费的时间越多,故对蒸馏相比进行试验。分别取5次50 mg/L氰化物标准溶液0.50 mL于预先装有25 mL纯水的蒸馏瓶中,此蒸馏瓶中含氰化物25.0 μg,蒸馏前分别加入225、175、140、100、75 mL纯水,使蒸馏瓶中液相与气相的体积比为1∶1、1∶1.5、1∶2、1∶3、1∶4,按样品处理方法对不同相比蒸馏试样测定其吸光度相差较小,故相比对氰化物的蒸出率影响较小。通过对实际有色样品的蒸馏试验,选择1∶3的相比,即加入100 mL纯水,既能减小有机物的蒸出,又能减小蒸馏时间。试验中同时加入1~2 g固体酒石酸足以在样品中达到饱和,保证蒸馏瓶内液体为酸性。

2.4 检出限、定量下限和线性关系

按定性定量方法得,在0.1~5.0 mg/L范围内,氰化物的线性方程为y=0.33x-0.014,相关系数为r=0.9991。按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家联合(IUPAC)规定,以扣除空白值后的与0.01吸光度相对应的浓度值为检出限,0.02吸光度相对应的浓度值为最低检测限[21],得酒中氰化物的检出限为0.07 mg/L,最低检测限为0.1 mg/L,满足检测要求。

2.5 样品分析

根据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取含氰化物的样品0.1、0.3、0.5 mL样品各6份,用纯水定容至1 mL,按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测定,计算得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2.9%。分别再在0.1 mL样品加入1.00 μg氰化物标准、0.3 mL样品加入2.00 μg氰化物标准,用纯水将定容至1 mL,按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测定,计算得加标回收率为95.0%~97.0%,精密度和准确度满足测定要求(结果见表2)。在做加标回收试验时,应选择含氰化物的样品作为本底,在不含氰化物的样品中加标,样品会消耗加入的氰化物,影响回收试验结果。

表2 精密度和回收率实验结果(n=6)

3 结 论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氰化物的测定》(GB 5009.36-2016)第一法操作,常出现体积过量和溶液浑浊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检测结果。本检测方法通过试验确定缓冲溶液加入量,使pH控制在要求范围内,解决了体积过量问题;比色前用滤头对试样进行过滤,解决了试样浑浊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测定蒸馏酒及其配制酒中氰化物,解决了检测过程中试样体积过量、易浑浊的问题,在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上都能满足检测要求。

猜你喜欢

氰化物纯水标准溶液
碘标准溶液的均匀性、稳定性及不确定度研究
含氰化物污染土壤成分分析研究
纯水体系下水合物的生成及堵塞实验研究
不做生命的纯水
环境在线监测设备检定中常见问题探讨
纯水就好
标准溶液配制及使用中容易忽略的问题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氰化物
影响离子色谱分析准确性的几个因素
采用LIX7950从废氰化物溶液中萃取金属和氰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