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条万条,人才是“头条”
2020-08-26
先说“小”消息:从7月起,杂志推出《园区》专栏,受到广泛关注,记者分赴福建、江苏、安徽等地,采访到不少园区党建鲜活案例。
再说“大”消息:近日,国务院出台相关文件,在助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方面推出一系列有分量、有突破、有创新的举措。
各类园区在我国经济版图中地位特殊、作用显著。
以国家级高新区为例,2019年GDP占全国的12.3%、税收占全国的11.8%。而国家级经开区GDP、税收约占全国的10%。
可以说,在世界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园区已成为中国整体经济的重要战略支撑和新的增长点。
同时,园区也是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
统计显示,2213万国家级高新园区从业人员中,大专学历占59%,本科以上学历占38%,每万名从业人员中有800多名研发人员,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8倍。
园区更是党的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阵地。
2016年5月,中组部召开全国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就“为什么抓”“抓什么”和“怎么抓”作出部署。
4年来,不少地方结合实际出台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一个基本的共识是:园区党建是非公党建的重点,抓好有“示范效应”,抓不好会产生“木桶效应”。
所以,“为什么抓”已不再是问题。
但“抓什么”和“怎么抓”各地也都在破题。
在与一位某园区党工委领导交流时,他坦言,现在最头痛的问题是缺人:懂项目产业、懂社会治理、懂群众工作的专业化人才。
应该说,这几年各地园区党建工作机构建了,体制机制顺了,组织覆盖扩了,基本保障也有了。
但另一方面,党建工作队伍不齐、能力不强、激励不多、吸引力不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如何破解“人”这个最大短板?
厦门园区党建队伍专业化的做法值得借鉴。
该市把园区党组织书记、专职党建指导员和兼职党建指导员三支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工作中统筹谋划,出台加强、选育、考核、激励一系列政策机制。
比如,为解决党组织在园区非公企业话语权不够、影响力弱的问题。全市推行园区企业负责人和中高管理层双向进入,党组织书记和工会主席“一肩挑”。园区企业党组织书记进入中高管层比例占七成以上,党员出资人担任党组织书记占36%以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市连续四年评选“党建领军人物”,把优秀党组织书记纳入“海纳百川”人才计划,每月给予1000元专项人才津贴,每年享有一次外出学习的培训机会;连续开展三批党建工作者申评政工师工作;连续五年开展专职党建指导员选聘工作,目前安排在各级园区的183人。身份待遇参照社区工作者,每人年收入在12万~15万元区间;工作优秀还可以推荐到社区担任主干或副书记,到市属区属国企工作。
非公党建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更是一项优秀的事业。
厦门的启示在于:这项事业要在身份待遇、成长晋升、政治激励等方面做足“绣花功夫”,让更多优秀的人才干有甜头、心有盼头、想有奔头。
“企”字去人则“止”。
对园区党建而言,千条万条,人才是“头条”。
只有吸引、培养、留住更多有信仰、有情怀、善创新的优秀人才加入其中,党建才能真正做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