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暑期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探讨
2020-08-25甘远东张邱平罗通
甘远东 张邱平 罗通
摘要:中華文化源远流长,在上千年的演变历史中,中国的各个文明相互融合影响,其中诞生了多个富有历史性、艺术性、非常具有特色文化的民族。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论文基于大学生暑期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调查,促进大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关键词:暑期社会实践;三江侗族文化;大学生;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文明交流互鉴,要发扬美丽中国文化,加大民族文化知识普及。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更进一步践行习总书记强调的树立文化自信,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发扬美丽中国文化,加大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知识普及,引领民众树立“文化自信”的强烈意识,共同建设美丽广西。
一、研究目的
本实践团队基于大学生暑期实践调研活动,以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查侗族文化,促进大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
实践团成员们提前设计调查问卷,实践期间在路边开展问卷调查。主要选择对象包括当地人、游客以及相关文化机构的负责人等,分发对象的年龄包含老中青,使得数据具有代表性。
(二)访谈调研
实践团队前往三江县人民政府宣传部、广电旅游局、三江文化馆等地对从事相关文化工作人员的访谈调研,并邀请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介绍三江侗族的民族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及意义、政府对侗族文化的保护和宣传、文化教育和传承。
(三)文化特色的调研
实践团对多处三江侗族特色旅游景点进行调研,如侗乡鸟巢、月亮街、程阳八寨、风雨桥、鼓楼等,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侗族文化的魅力,了解侗族文化设计上的特色,如侗族农民画、鼓楼建筑等。结合专业特色,对侗族特色文化进行拍摄、录影、写生等,为后期成果作品展做准备。
三、研究结果
(一)问卷结果分析
民族文化是各个民族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传承与创造的,是其民族精神凝聚力的体现和民族文化的核心。侗族文化源远流长,本次调研主要针人们对三江侗族文化认识及传承的调查,调研对象主要分为三类:从事三江文化工作人员、当地居民、游客及学生。回收有效问卷一百余份,其中参与调查问卷的人中,侗族占比38%,汉族占比36%,其他少数民族占比26%,调查民族比例相对协调,数据比例准确性较为公正。18-45岁年龄段的占比为71.64%,46岁以上年龄段占比为16.41%,13-17岁年龄段占比为11.94%,数据来源的主体为青壮年人群,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90%以上的民众对民族文化感兴趣,并表示有必要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保护,反映出三江县全民族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共识感很强。他们认为民族文化不仅在经济文化领域有着特别的重要性,民族文化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民族服饰、工艺制作、音乐舞蹈、建筑装潢、苗医壮医、民族景区等等。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有65%的人们愿意去相关场所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但人们反应近些年来一些民族文化场所商业气息太重,让原本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味道变淡了。
在广西对侗族文化的保护力度这一问中,35%的人觉得保护得很好,有41%的人们觉得还行,有20%的人们人不关注这件事情,有4%人觉得力度很差。在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面临的问题中,有52%的人们觉得是人们的意识不够,有25%的人们觉得政府机构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也有13%的人们认为是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人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35%的人们认为侗族文化等传统文化会被逐渐淡化。面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有68%的人认为保护文化最好的方法是实际是让其顺应时代的潮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4%人认为少数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在一般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多选题中,占比最高的是网络、电视等23%,其次是旅游参观、书籍资料,互联网大数据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网络等线上传播方式不断推陈出新,民族文化宣传形式不再单一,渠道也非常多,为民族文化的宣传搭上了新时代的快车。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个快餐文化与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阅览长篇文章,关键词式拿来主义阅读,会让人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变弱,这个有内涵与涵养文化的民族文化需要人们细细品味。
有83%的人报以支持数字平台做文化推广的态度,有74%得人认为活泼有趣的风格更加吸引阅读公众号的兴趣,有12%的人们认为正经科普风更加吸引他们。有20%的人认为地方没有新媒体宣传平台,还有18%的人不知道新媒体宣传平台。
(二)调研成果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实践团从侗族节日,歌舞戏剧,服装及配饰,侗族建筑等一些侗族文化不同的表现形式中,感受到了侗族文化不一样的风情,从侗族的节日中感受到了“百节之乡”。在节日表演过程中用互动的方式构建侗族与游客表演体验,进而将侗族文化进行呈现。在歌剧戏剧中感受到了一种文化自信的热度,如今侗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直至现在三江县侗族鸟巢的《坐妹》观演依旧非常火热。由此可见,当下少数民族地方戏剧仍然是当地人民及群众及游客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从服装及配饰中体现了侗族人手工艺的特点,侗族服饰千姿百态,或款式不同,或装饰部位不同,或图案和工艺不同,或色彩和发型、头帕不同,平时穿着便装,讲求实用,盛装时注重装饰审美,朴素与华贵相得益彰,可见侗族人们的手工之细致与美感。从侗族建筑里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厚度,在侗族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标识就是鼓楼和风雨桥。鼓楼是侗家集会、议事的场所,也是人们休息、娱乐和青年们情感交流的地方;风雨桥分为亭阁式和鼓楼式两种,桥面上亭阁秀立,雅致玲珑,不仅便利行旅,还是侗家人欢唱歌舞、吹笙弹琴、娱宾迎客的游乐场所。
侗族文化是多元的,不仅有非物质的,还有物质的,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从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的不断增加中,也可以看出国家对于侗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四、讨论分析
(一)侗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习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文化自信,发扬美丽中国文化,加大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知识普及。根据实践团调研收获来看,三江侗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富有特色。我国特色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良好的环境,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存在群体认知差异,少数民族文化流失情况严重等,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是大学生们不可推卸的使命。我国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很多危险,但是社会是发展的,人类是不断进步的,人们不能总在一个地方上原地踏步,所以民族文化也应该有所进步。面对日新月异的改变,政府与人民要大力宣传民族文化,培育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让青年一代共同努力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加以传承与创新,引领民众树立“文化自信”的强烈意识,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暑期社会实践的总结与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使得学生们产生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是否应该与新时代发展相结合,怎样结合,怎么才能把可能遗失的优秀文化遗产继承起来,并且发挥出文化能动性的一些思考。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文化的同时,更需要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这样才能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和发展,从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迫切要求。在发扬美丽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作为新时代学子,尤其是设计学子们,更应该去弘扬、设计、传承、交流互鉴各式各样的民族特色设计,挖掘出少数民族文化中亮眼的价值所在,这样才能为国家建设文化强国多贡献出一份强有力的力量。
五、结论
文化自信有着中华民族重要的支柱精神和精神基因,文化自信更是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一种时代精神。当代大学生要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途径,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秉承文化自信、教育自信的态度和原则,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开展对话与交流,彼此互鉴,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经久不息的精神力量。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课题名称:民族文化视角下广西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付洪安,刘凌宇,刘建涛.拓展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學版),2019,21(03):97-100.
[2]程芗香.“百节之乡”程阳八寨[J].中国地名,2016(12):50-51.
[3]张文尧.文化景观视野下广西三江侗族村寨保护与更新[D].广西大学,2019.
[4]田洪.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发展与高校游泳教育特色化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6):186-187.
[5]张健,王现石.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交际,2019(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