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段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研
2020-08-25廖健敏
廖健敏
摘 要:构建优质高效、让师生有序可循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每个教师的良好愿望。文章依据学校“先学 会学 乐学”课题组两年多来的课题实验所取得的成果并结合教学经验,探索出一套颇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四段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学习目标;互学;讲解;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4-0114-02g
福建省东山县铜陵第四小学“先学 会学 乐学”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摸索出一套课堂教学模式——“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对“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简要介绍。
一、第一步,“看一看”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看教材,看例题,提出学习目标。对于学习目标的提出,教师不提倡用几个长句来表述,而是围绕着课题提出“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称之为“三W”学习目标提出法。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要学习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长句来表述学习目标,文字冗长,学生读过就忘,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其意思,这样很不利于后续学习的开展。而“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这样的三个问题,好记易懂,学生容易接受,有利于后续学习的顺利开展。这三个问题是数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无论是概念课、原理课还是知识应用课,每一种课型必定要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展开学习讨论。所以“三W”学习目标的提出,在学校的课题实验中被推广应用,使预习“自动化”,成为课改实践的一大特色。
二、第二步,“考一考”
教师应设计一些与课本例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尝试做一做,目的是了解学生看书的效果,也为下一步的“议一议”打下基础。这个环节适用于知识迁移性较强的课型,如果是迁移性不强的知识,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等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教师会把“考一考”换成“教一教”。例如,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时,学生经过“看一看”这一环节后,普遍反映看不懂。教师就把课堂变成“讲座”,让学生来“听讲座”。学生因之前“看不懂”,所以听讲时就比较有动力,也比较专注。
三、第三步,“议一议”
“议一议”就是教师指导下的“兵教兵”,可以分为两步。
1.互学(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小组内以优带差,学优生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在讲解的过程中,学优生需要组织语言,理清思路,因而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学困生在学优生的帮助下,疑难和问题得到及时解决,错误得到及时纠正,能逐步赶上来,跟上课堂教学的步伐。这样,学优生和学困生各有所得,把面向全体、培优扶差的工作落到了实处。教师通过“考一考”“议一议”的过程了解学情,据此在课堂上进行二次备课,确定自己下一步教什么(内容),怎样教(教法)。
2.讨论(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这一步是讨论知识的“核心问题”,以加深理解,发展思维。学生在自学、互学、讨论之后,教师再讲。教师讲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第一,补充讲解。教材上不全的、学生理解不全的要补充。例如,在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时,很多学生会自然地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得数后面不写“倍”呢?此时,教师向学生补充讲解:在解答应用题时,得数后面一般要写上的是数的单位名称。如3只的“只”、8米的“米”。但是,“倍”并不是单位名称,它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算式里不写“倍”,以免“倍”与单位名称发生混淆。第二,更正讲解。例题:足球比赛记分牌上的“3:2”是数学中的“比”吗?学生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它们的差别。球类比赛中的“3:2”是“差”比,表示的是比赛双方的得分情况,一方得3分,另一方得2分,双方相差1分。数学中的“3:2”是“倍”比,表示的是“3÷2”,商为1.5。另外,数学中的“比”是可以化简的,如“4:2=2:1”,球类比赛中的“4:2”却不可以化简,如果化简就不能反映双方在比赛中的实际得分了。第三,点评讲解。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应就学生答的内容和方式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第四,归纳总结讲解。教师要把零散的答案要点归纳总结到一起。例如,在教学“千克、克”后,教师总结出这样的顺口溜,形象具体地帮助学生理解千克、克这两个重量单位:“一克一硬币,十克一硬笔,百克一个梨,千克是二斤。” 在教学“年、月、日”后,为帮助学生记忆一年中大小月的情况,教师总结归纳出这样的顺口溜:“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特殊二月二十八。”第五,按顺序讲解。教师按问题分类,一类一类边讨论,边讲解,边板书,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例如,在“分数乘法计算”一课中,教师把练习题分为以下几类,找出每一类题目的共性及 相应的解题方法。第一类,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结合使用:①11/9×3/20×9/11=( ),③7/33×5/16×33=( ),⑤9/19×(2/3×19)=( ),⑩(4/9×3/7)×18×21=( )。简算方法:重新排序。第二类,应用乘法分配律(展开式)进行简算:②(3/8+1/4)×12 =( ),⑥ 36×(5/12-7/18)=( )。简算方法:应用乘法分配律把算式展开。第三类,应用乘法分配律(合并式)进行简算:⑦ 5/9×3/5-5/9×5/1 =( ), ④7/15×4+7/15×12-7/15=( ), 7/13×99+7/13=( )。简算方法:应用乘法分配律提取公因数,把算式合并起来。第五类,变式提升:⑧87×85/86 =( ), ⑨7/19×5/11+6/19×7/11=( ),(2/13+5/12)×13×12=( )。第六,拓展延伸讲解。课本上有一些习题,只做单一的陈述性要求。此时,教师要调动自己的教学智慧,充分挖掘习题可利用的资源,最大化发挥习题的价值,做延伸讲解。例如,在“认识小数”一课中,对于练习题“你能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小数吗”,教师并没有仅仅停留于题目的要求,而是有机地将数的大小范围、数的分类、数的无穷性等进行了渗透延伸,既使知識形成系统,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第四步,“練一练”
“练一练”就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当堂独立完成作业,是综合训练,检验学习成果。在这个环节,有两个关键词:设计与纠错。
1.设计
教师要让学生练有目的,练有成效。练习内容应针对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相扣,逐步提高,既有基本练习,又有变化式习题,使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在多层次的练习中逐渐清晰、透彻。例如,教学“数与形”之“从1开始相邻奇数之和等于个数的平方”时,教师可设计练习题:①1+3+5+7+9+11+13=( ),②( )+( )+( )=9,③9+7+5+3+1=( ),④1+ 3+5+7+5+3+1=( ),⑤2+4+6+8+10=( ),⑥3+5+7+ 9+11=( )。其中,第①题是正例,第②题属逆向思维,第③、④题是变式题,第⑤、⑥题是反例。这样层层巩固、步步深入的训练题目,消减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更勇敢地去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纠错
有题必做,有错必纠。这是教师给学生提出的要求。而教师则要作业当天批改,批改完毕及时发给学生纠错。教师对共性的错误集体讲,对个性的错误则面批面改。
总之,在“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提升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并深入探索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左晓明,田艳丽,贠超.基于 GeoGebra 的数学教学全过程优化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0(01).
[2]余文森,刘东岩.有效教学基本策略[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3]范加农.数学板块式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06).
Research on "Four Stag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Liao Jianmin
(Tongling No.4 Primary School, Dongshan County, Fujian Province, Dongshan 363401, China)
Abstract: It is the good wish of every teacher to construct a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that can be follow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an orderly way.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project experiment of "learning to learn first and enjoying learning"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and combining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explores a set of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with school-based characteristics - "four stag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which can not only optimiz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but als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mathematical literacy.
Key words: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learning objectives; mutual learning; explanation;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