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器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探讨

2020-08-25田德军

考试周刊 2020年74期
关键词:乐器美育教学实践

田德军

摘 要:乐器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乐器的音乐是不完整的,没有乐器的音乐教学也是缺乏活力的。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乐器的重要性,也非常注重乐器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艺术教学者开始关注乐器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探索乐器与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学者的重点课题。文章简要讨论乐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重点讨论乐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艺术;美育;乐器;教学实践

一、 前言

“笙箫舞乐起,残弦忆梦乡。汉宫钟鼓艺,曲尽犹彷徨。”“信仰和哲学是吹出的气,而事件则是铜管乐器。”无论是我国古代诗歌,还是外国巨匠哲学,都可以看到乐器的身影。乐器是音乐的承载者,是音乐家用以创造音乐的工具。当然,乐器的种类非常繁多,从乐器的起源和发展来看,可以将目前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乐器分为中国乐器和西方乐器。文章重点从中国乐器角度入手,探讨中国乐器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二、 中国传统乐器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首先,从乐器的育人价值来看,将乐器融入课堂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尤其重。乐器的类型非常多、形态各异,发出的声音也不同,这种个性化的音乐器材对学生非常具有吸引力,往往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从而对音乐学习产生欲望。如果能够将乐器引入课堂教学之中,那么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

其次,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中国乐器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化传承和弘扬意识,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中国传统乐器不仅是用于音乐演奏的器材,更是文化的象征。埙,古琴,编钟,笛子,琵琶,二胡,古筝,排箫、唢呐、二胡、鼓、锣等等都是古乐器。埙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编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世界音乐史之奇迹;琵琶,二胡,古筝皆是中国传统乐器的典型代表,具有文化历史价值;而唢呐是中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民间吹管乐器。将这些乐器引入课堂教学之中,让儿童从小就认识中国传统乐器,感受中国文化魅力,为中国传统乐器的神奇而惊叹,从而唤起学生对中国传统乐器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小树立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乐器的自觉性,做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三、 融合与课堂的乐器选择要求

中国传统乐器种类繁多,有的工艺十分复杂,有的学习难度大,并非所有乐器都适合幼儿学习。将乐器融合于课堂教学也并非要求幼儿都去学习这些乐器,更多是让幼儿了解乐器,以此增强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拓宽幼儿知识视野。当然,能够引入课堂的乐器最好是具有普及性以及学习价值高的。所以,在选择乐器时,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规律。具体而言,应当重点关注如下要求:第一,最好选择具有统一调高的乐器,这种乐器便于集体演奏;第二,选择经济实惠的,要结合一般学生家庭情况来选择;第三,要选择音质好的乐器,音色美,更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要选择学习难度小,简单易学,容易上手的乐器。第五,尽可能选择中国传统乐器,以提高学生文化自信。比如竖笛、口琴、口风琴这三种乐器中,竖笛的价格最便宜,个头小,方便学生携带,同时也是音乐的入门乐器,操作简单,学习难度小,只要老师教学得法,学生很快就可掌握,一定能激发他们学音乐的兴趣。

除了可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乐器之外,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簡单“乐器”,比如打击乐,只要能够发声的器材,皆有可能成为乐器,皆有可能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四、 乐器与课堂教学融合价值与实践

(一)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是教师的首要工作。所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就非常有必要了。显然,要实现这一要求,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说教、演唱演示等方式教学收效甚微。但如果引进乐器,对改善课堂教学效率将会大有助益。

一方面因为乐器本身形态各异,学生对未知事物或者未见过的事物更容易充满好奇心,自然也会更加关注打击乐器,从而更融入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因为乐器种类繁多,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既定乐器之外,生活中很多物品也可以通过敲击、拍打等发出不同的声音,在教学生认识打击乐器的时候,就可以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比如平常吃饭用的碗,筷子也能敲打出声音;比如上课的课桌,用力拍打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通过例举生活实例,让学生真正从生活中发现物品被敲打、拍击会发出声音,从而认识打击乐器发声的原理。这样的课堂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师生谈话也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

(二)学生自己动手,切身体验音乐魅力

幼儿阶段的学生最显著的性格特征就是“好动”。有时候教师容易被学生的“好动”所难住,认为学生不服管教,但看待任何事物都应该从多种角度分析,学生“好动”这一特点也不例外。既然无法改变学生这一性格特点,那么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性格特点,“扬长避短”,将学生这种“好动”运用于学习之中。例如在指导学生认识打击乐器时,除了用这些乐器来演奏或者示范之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有节奏地打击乐器,让学生自己在尝试中获得更多学习体验。如此一来,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不仅获得了更多情感体验,同时动手能力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提升。

(三)有效指导,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打击乐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具体的行为包括观察、聆听、辨识、运用。每一个过程都可能成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让学生观察乐器形状特征时,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比如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从颜色到形状方方面面的观察。而在聆听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比如每一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譬如鼓的声音是嘹亮高亢还是低沉浑厚的。在辨识打击乐器中则重点培养学生听音辨器的习惯。

在观察和聆听两个教学行为中,以教师的演示演奏为主,学生需要认真观察和聆听。当然也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例如“蒙眼睛猜乐器”的小游戏,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是否已经认识各种打击乐器。再者,蒙住学生的眼睛,让学生猜乐器种类,也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分辨能力。至于后期的运用,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学习乐器最重要的过程。这一个过程是建立在学生认识各种乐器的基础之上的。例如敲击堂鼓的边缘和中心两个位置发出的声音音色和响度皆不相同;又比如将锣处于悬空状态和平置状态下,敲击发出的声音也会不同。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乐器,并且懂得如何应用乐器。

五、 乐器在课堂教学融合实践中的主要事项

(一)乐器进课堂要讲究教法,抓住时机

乐器课堂教学的融合也是要讲究方法和时机的,在一节课上,什么时候应用乐器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活动、教材内容来精准定位,而不是由教师随心所欲,想用则用的。例如,教学时合唱时,教师可以巧妙地穿插乐器,以器乐演奏有效解决合唱中的音准问题,避免声部间的相互干扰。

(二)乐器进课堂要动静搭配,实行张弛交替

著名的音樂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一精辟的论述旨在强调乐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情感十分充沛,性格非常活泼好动,同时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如果每一节课都要求学生跟着老师听、唱、读、说、跳、动是很困难的,也是不现实和不合理的。所以,结合这一时期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多为学生创造机会,实行交替安排教学活动,将乐器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可以让学生单独聆听乐器演奏,也可以鼓励学生跟着乐器演奏视唱或者做肢体动作,将单一的听、唱、读、说、跳、动多样化,让教学活动松弛有度,让儿童在课堂音乐学习中动静搭配,主动参与到各种音乐的自我体验活动中去。

(三)乐器进课堂要强化训练,促进素质培养

当然,将乐器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最本质的价值在于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演奏技能,提高学生演奏水平。具体而言,应当重点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观察能力、注意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精神品质。学习乐器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真正要精通一种乐器,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也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三是注重提高学生乐器演奏能力。这是针对选择学习乐器的学生而言,音乐作为一门陶冶人情操,促进学生智力开发的课程,学生拥有选择是否专注学习某一种乐器的权利,但如果学生选择了学习某一类乐器,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乐器操作、乐理基础、乐器演奏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用乐器表达音乐、情感的方法。

六、 结语

总而言之,乐器品类多样,这种多样化也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多样化,给学生带去多样化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作为新时代艺术教学者,应该合理选择、应用、开发“乐器”,以乐器传承文化,以乐器提高学生素养,以乐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洁.声乐律动,心随我动:论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黄河之声,2016(10).

[2]黄凯妮.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7(21).

[3]刘洋.探讨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小学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20(4).

[4]张纯莹.运用奥尔夫音乐原理开发儿童音乐智能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6(10).

[5]许雪芬.训练节奏,提高效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节奏能力[J].北方音乐,2017(24).

猜你喜欢

乐器美育教学实践
学乐器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乐器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美育教师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