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转”的艺术

2020-08-25晏远南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内驱力名人记叙文

晏远南

【摘要】本文论述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四种“转”的艺术:“我”的能力是“转”的动力;名人名言及名人故事是“转”的牵引力;主人公的真实行动是“转”的内驱力;他人帮助是“转”的助推力。

【关键词】记叙文 “起承转合” “转”的艺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A-0123-02

起承转合是创作的基本规律。我国清代学者刘熙载认为:“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合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1]起承转合的运用主要体现为:起,即缘起和开端;承,即承接,是承接开端并加以展开论述;转,即转换或深化,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合,即收合,收束合题,聚焦主旨,圆合篇章。在记叙文写作中借鉴和利用这些方法,可以让记叙文既有逻辑性又有趣味性。

在记叙文中,起(开端)、承(发展)、转(高潮)、合(结局)都要交代清楚,在这四个要素中,“转”是最为重要的。“转”之前是“黎明前的黑暗”,或者是自己的认识陷入了误区,或者是自己的行为陷入了困顿,或者是自己的追求遇到了挫折,甚至是自己的命运陷入了危机,总之,是从顺境进入困境、逆境甚至是绝境。从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的角度看,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转”,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掌握四种“转”的艺术,即:“我”的能力是“转”的动力,名人名言及名人故事是“转”的牵引力,主人公的真实行动是“转”的内驱力,他人帮助是“转”的助推力。下面,笔者就分别论述之。

一、“我”的能力是“转”的动力

无论是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遵循“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美学原则。也就是说,事情必然会遇到意外,人物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在存在意外、困难和挫折的地方,必然要通过“转”让事情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或者体现人物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勇气。

在这关键的地方,“我”的能力是转的动力。如“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这篇作文,“我”所面对的困难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无论是客观的困难还是主观的困难,“我”都必须正确面对并想办法逾越,也就是说,从态度的角度看,需要正确面对,知道困难是任何人在成长道路中必然碰到的,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从而取得进步。

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我”就会积极研究困难本身,并根据困难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这个时候,“我”的能力越强,想的办法就会越多,就越能促进困难的解决。这是依靠“我”的能力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转”的目的。

二、名人名言及名人故事是“转”的牵引力

作文中的“转”,很多是因为得到名人名言的启发或名人故事的激励而产生了绝地反击的契机和力量,从而實现“转”的目的。

以“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为题,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合理地引用了诸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等名言警句,还有很多学生引用了爱迪生发明的故事、俞敏洪创造新东方的故事、马云的故事等,这些名人名言或名人成功的故事都非常励志。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实际上是语言的“暗示性”作用对“我”的激励和鼓舞。而名人的故事,实际上是“榜样”的力量成为引领“我”进步、推动“我”前行、鼓励“我”逾越困难的重要力量。所以,名人名言和名人故事成为推动“转”的契机和力量。教师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让学生快速地学会“转”的策略。

三、主人公的真实行动是“转”的内驱力

在写人的记叙文中,很多时候,由于“我”和写作对象之间的不了解而产生误会,导致“我”对他人产生怨气,这些“怨气”往往需要“我”看到真相后才得以消除。

笔者曾指导学生写“我的妈妈”,其中一名学生写的题目是“爱打扮的妈妈”。文章一开头就写,“我”的妈妈是一个很爱打扮的妈妈,“我”曾经非常讨厌她爱打扮的臭习惯。接着,用了很多笔墨叙述她妈妈是如何打扮的,从描眉画眼到衣裙选择,写得非常细致。妈妈每次打扮之后都很开心,作者对此却很厌烦,因为要等妈妈化妆完毕才能出门。有一次,因为妈妈打扮错过了一次公交车导致迟到,她就公开埋怨妈妈的打扮行为了。这种怨恨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有一次她去到妈妈的工作单位,一个销售手机的公司,她发现妈妈的档口顾客最多,她细细地观察后发现,在所有营业员中,她妈妈打扮得最得体、漂亮。妈妈的端庄美丽,加上她那甜甜的声音,让顾客十分喜欢。作者终于领悟:妈妈爱打扮是有道理的,她不但美丽了自己,还愉悦了她人。“我”终于知道了妈妈爱打扮的原因,也终于消除了曾经的怨气。

这样的“转”所依赖的是“我”的亲眼所见,亲身感受到亲人为了某种善良的目的而做某些“我”没有想过的事情。曾经有不少学生写自己和父亲的隔阂,因为父爱一般都不是很直白地流露出来的,很多学生老是感觉不到父亲的爱,但一旦他们因为在特别的场合发现父亲内心深处的秘密,就会感叹:原来,父亲是很爱自己的。可见,看到主人公的真实行动也是“转”的内驱力。

四、他人帮助是“转”的助推力

在写人记叙文教学中,笔者常常告诉学生,要用新时代该有的品质来写人,如宽容、平等、民主、合作等品质。其中,合作是笔者训练得最多的主题。笔者一再强调,二十一世纪是合作的世纪,任何人都需要合作,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得到很好的生存。在这个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明白,不管是谁,当他有困难的时候,特别是在他身陷困境的时候,寻找他人帮助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在写“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他人的帮助实现“转”的目的。

在笔者的引导下,有一名学生就写了自己学习数学的过程。他曾经很自负,因为自己的数学成绩一直都很好,但在一次做练习的时候却被难住了,无论如何都解不出来。看看别的同学,似乎也有很多人被难住了,但自己的同桌却很开心地越过了这道难题。他自己很矛盾,要不要求助于同桌呢?但那盲目的自尊和自傲让自己拉不下脸。连续多次解题失败后,他终于放下了内心的包袱,虚心地请教他的同桌。同桌接到求助的信息后,愉快地和他讨论题目中的陷阱,然后提示他以“搭桥”的方式跨越陷阱。他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需要添加辅助线。这次经历让他明白,合作是开拓视野和转变思维的重要法宝,也是促使自己不断进步的重要法宝。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学会这几种“转”的艺术,可以让他们慢慢地养成追求“曲折迂回”的写作习惯。其实,在文学史上,中外文论家都十分重视“转”的时机和“转”的技巧。法国古典主义时期的美学家莱辛在其著名的《拉奥孔》中说:“绘画在它的并列的布局里只能运用动作中的某一顷刻,所以就要选择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中了解得最透彻。”[2]他说的是绘画,但却是任何艺术都相通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就是“合”前的“转”。学生掌握“转”的艺术策略,并且了解“转”的艺术价值,才能很好地将其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刘熙载.艺概·文概[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2]伍蠡普.西方文论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内驱力名人记叙文
培养内驱力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舔名人
名人摔跤后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