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2020-08-25张婧
摘要:思维导图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教学工具。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将学生零散的阅读所得系统化。有效弥补了学生阅读方法单一、阅读成果不便展示等缺憾。在尊重学生个性、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为学生搭建另类读写平台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阅读教学 辅助作用
独立的思想有助于养成健全的人格。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阅读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部2011年所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做的是调动一切可调动的有利条件,应用一切可应用的辅助工具,以期达到养成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目的。思维导图便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辅助学习工具。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在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学者东尼·博赞提出,图文并重的形式能够有效地调动人的左脑和右脑,对于促进思维的发散和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经历了六年的小学语文教育之后,步入初中的学生绝大部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写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的阅读能力”,其原因如下。
第一,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方法偏于单一化。我们常见的阅读方法可以分为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四种。①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读懂字面意思这个层面上,而这四种阅读方法在学生那里很难落到实处。一方面是因为平时课业紧张,很少有专门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自主阅读的能力自然无法得到充分培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即使学生对教师教授的各种阅读方法有了全面的了解,也没有足够的毅力去坚持。比如说,精读过程中需要做的圈点勾画、略读中需要做的提取关键信息,尽管知道这种阅读方法对于以后的学习大有裨益,但是学生仍然会由于惰性或心存侥幸等原因,无法长期坚持。
第二,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学生的阅读量较小而没有体会到读书的益处。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读书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学生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而无法养成读书的习惯,只把读书当作一项刻板的任务,没有体会到读书带来的种种好处,如语文读写能力强的学生在遇到其他各科的题目时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对题目做出解读。又如语文阅读能力较强、读书较多的同学,在历史、政治学科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第三,学生的阅读成果尚未得到充分展示,因而兴致不高。在中学阶段,每个学期都会有推荐的课内名著阅读,但是学生的读写能力却并未在阅读一部一部名著情况之下得到明显提升。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的阅读成果没有足够的机会与平台加以展示。而初中生心智尚处在发育阶段,他们渴望自己的努力被看见、被肯定。如果长期处于一种有阅读、无展示的状态,那么时间久了,学生就不禁会产生一种疑惑,那就是:为什么一定要读名著?读了这部名著的我和没有读的其他人之间是否存在泾渭分明的差异?长此以往下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只会渐渐被消磨,直至彻底消失。
基于以上三点分析,可以看出學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养成虽然离不开学校的常规语文教学,但更有赖于自发的阅读意识的养成。所谓自发的阅读意识,是指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在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的培养方面,教师需要做的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为学生搭建读写展示平台,让他们实时了解阅读带给他们的成就感与读写能力方面的提升。在这种内驱力和良好的外部条件共同作用之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养成自然是指日可待的。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优势
从上述分析可知,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升既需要从学生自身入手,也需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就学生自身而言,需要找到适合他们的阅读方法,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阅读知识后,最大程度地将较为零散的阅读知识进行整合、系统化,是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辅助工具。
首先,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整合零散的阅读所得。在日常的阅读过程中,教师一般会给学生布置摘评和读后感一类的作业,而这两种形式的作业都是将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在某一处或某一点上,缺少一种通观全局、统领全书的大局意识。而思维导图这一学习辅助工具则能有效帮助学生将阅读后的所得知识、所思所感系统化、整体化,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阅读方法所造成的缺憾。
其次,思维导图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导图的基本构成是图形、线条、文字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这不同于以往的摘评和读后感,给予了学生更大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必定会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这是学生对所阅读内容的二次创作,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思考成果。例如在讲授《老山界》一课时,笔者曾安排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标注了红军的行军路线,以及在哪里遇到了什么人,因而在上课时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交流自己的思维导图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而不必单纯依赖教师的讲授。学生课上反应热烈,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再次,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提升联想与想象能力。思维导图一般是围绕某个关键词展开,由点到线,再到网,是一个逐步发散的系统。学生在这一学习工具的帮助之下可以慢慢厘清阅读文本中事件的前因后果或者是盘根错节的人物关系,也更容易在这个过程中生发出此前没有的感悟。
最后,思维导图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写作,且更有利于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写作对于文笔和思想的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特殊写作形式,对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归纳与概括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采取思维导图的形式也更方便教师挑选优秀作品在室外进行展示。通过室外展示,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更积极地投身到名著阅读中去,也可以让他们及时学习、借鉴其他学生的优秀作品,以达到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的目的。
三、结语
就教学现状而言,思维导图在辅助阅读教学方面意义重大。思维导图的构建必然是以一定的材料为基础,因而充分发掘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习者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意识系统。学生进行文章思维导图构造,实质上是以内化了的知识,并通过知识的构造外显出来的知识图表。这种运用内容构建框架或者是在理解文章的内在联系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快速记忆和长久记忆,这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因而,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是必要的,且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注释:
①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03-207页。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84.
[2]孙俊三,雷小波.教育原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3]魏书生.教育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4]胡雅茹.思维导图阅读法[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5][英]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卜煜婷,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6]燕良轼.教育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7]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张婧,女,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研究方向:语文教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