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探究”活动案例的有效指导策略
2020-08-25林冲
【摘要】本文以“考察探究”活动案例为例,论述活动指导的策略,提出教师不能只注重活动开展的表现形式,忽略对学生在实践中资料的积累、情感态度及反思评价的关注,应适时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教学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考察 探究 活动案例 指导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A-0041-02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考察探究”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主题,以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各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获取的学习活动。“考察探究”包含“考察”和“探究”,相对于传统的研究性学习,更突显了其内涵拓展。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应该以什么形式进行考察探究活动,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要求教师具备开发、管理、探究、收集、处理、反思课程等能力。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有效的研究方法,更清楚地认识到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笔者试图通过考察探究类案例让学生反思整个活动过程,并对自己的研究活动和研究过程进行反思评价。如何使考察探究类主题案例开发更具趣味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现笔者结合案例描述,阐述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领会考察探究的价值与意义
在六年级开展考察探究类研学活动策划课中,巧妙地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研学活动策划非常有意义。例如,在导入《大朗一日游》研学主题时,笔者这样开展教学:
师:同学们,我们都是大朗人,你能用一句話来赞一赞我们的家乡——大朗吗?
生:大朗非常美!毛织服饰是大朗特色,荔枝是大朗特产,蝉鸣果熟时节,请大家来大朗荔香湿地公园品荔枝……
师:大朗是中国羊毛衫名镇、国家卫生镇、全国千强镇,有荔香湿地公园和凤山农业科技园两个旅游景点,每天到大朗毛织中心购物和游览的人非常多。作为大朗人,请你当一回小主人,向各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介绍一下美丽的大朗。现在我们要组建四个“旅行社”,每个旅行社的成员要分工合作,共同设计一套《大朗一日游》的旅游方案,向游客推荐一条黄金旅游路线。让我们四个小组来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个小组介绍的旅游路线最受旅客的青睐。
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出《大朗一日游》活动方案策划话题,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大家都想尝试策划《大朗一日游》活动方案。可见,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策划活动的热情,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活动状态。
有效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明确活动方案的策划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而让学生明确活动方案策划的重要性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同时,“考察探究”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有助于学生从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然后带着主题参加实践探究,最后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完成主题研究活动。学生只有明确研究的目标,才会更有激情地投入到探究活动当中。
二、关注学情,是指导学生开展考察探究活动的前提
方法指导是为学生服务的,便于学生进行活动探究。因此,教师要关注学情,抓准学生的兴趣点、困惑点指导学生开展考察探究活动,满足他们的探究需求。教师只有关注学情,通过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考察探究中采用的方式、方法,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惑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准确把握指导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一)激发内驱力,让方法指导更具趣味性
在考察探究实践活动中,当学生急需了解某种方法时,此时的方法指导对学生会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需要”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在方法指导课中,“激活内驱,引发需要”尤为重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在于“通过精心预设问题并进行智慧的引导,有效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关注方法指导。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端午节知识多少》时,一上课,笔者就组织学生参与主题热身赛——群龙飞渡,百舸争流,万粽飘香……让学生一边看有关端午节的视频和图片,一边猜猜端午节里“主要举办什么活动”,引出“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话题。紧接着,继续播放龙舟竞赛的精彩视频,在学生观看的同时趁机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在端午节里进行龙舟竞赛活动,让大家带着问题来了解“端午节知识知多少”主题的考察探究。
接着出示有关端午文化历史渊源典故知识的图片,介绍端午节中各地举行的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如端午节来历、吃粽子、做香囊、挂艾草、划龙舟等,然后谈谈过端午的情景,听端午歌谣,引发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学生纷纷讲述自己过端午节的情景,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在后继学习中,学生自然地进入探究活动的状态。
(二)了解学情,让方法指导更具层次性
方法指导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教师在考察探究活动中首先要关注学情,找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进行“端午节知识知多少”主题讨论时,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讨论: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有多长的历史了?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过端午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并引出对香囊的探究和制作。接着,引导学生将相关或相近的问题归类,生成子课题。教师通过与学生交谈、讨论、询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实践中使用哪些探究方法,对考察探究活动方法的掌握程度如何等,从而把握方法指导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鼓励学生将想法表达出来,在小组内、班上分享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交流活动,教师既能客观地评估学生运用活动方法的实际水平,又能真实地了解学生掌握方法的情况。
只有关注学情,教师才能根据学生认知层次的不同,从而在方法指导过程中体现不同的梯度。此外,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指导学生时详细讲解、示范。
三、先做后导,明确考察探究类课程的评价方式
在考察探究活动中,“先做后导”是先由学生在尝试经历探究后,再有针对地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在《童眼看家乡特产——“荔枝”》的主题成果展示课上,各小组学生积极参与调查荔枝的生长情况,并将采访田间管理、现场采摘、参观荔枝加工、了解荔枝药用价值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围绕主题先展示什么资料,接着出示哪些资料作补充,最后展示什么資料进行商讨和论证;同时考虑在成果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应如何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适时地引导或提示)。在考察探究活动中,学生能根据荔枝的生长情况、田间管理、采摘、品尝、加工、制作药用等不同环节进行展示,接着各小组成员先对成果展示进行评价,然后是小组之间再进行相互评价(教师也参与评价)。通过多种途径的评价,全体学生都了解评价的内容、标准及方法,从而学会评价,提高了考察探究活动的评价能力。
四、及时运用,有效归纳考察探究的方法
方法指导的价值在于让学生通过考察探究活动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对方法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探究中得出的结论,教师的有效点拨,能够促使学生把方法灵活地运用于探究活动中,使方法指导得到更好的体现。
例如,在“端午节知识知多少”活动中,各小组开展了“讲一讲、展一展、编一编、做一做、演一演”的活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讲、展、编、做、演方式提出问题、小组质疑、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等。
(一)故事讲述的展示
师:请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端午节知识知多少”这个主题,以讲故事汇报的形式进行展示,上台讲述一个有关端午节传说的故事(如屈原说、伍子胥说)。大家一起回顾古代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加深对端午节由来的了解。
(二)诗词歌谣的展示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各小组搜集了很多与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有的编制成快板、歌谣,有的制作成电脑小报、手抄报。在成果展示中学生以打快板唱歌谣的形式进行展示,请教师和各组评委现场评价。各小组成员大胆地把自己的设计构思分门别类地进行展示、分享和交流,既展示了自己的表演才华,又提高了表达交流能力。展示小组在自评基础上请其他小组对本组的成果展示进行打分,教师也对各组展示成果进行评价。
在各小组展示汇报交流之后,教师小结各小组的活动表现,找出存在问题并解决。通过小组交流汇报,学生把展示活动和方法指导有效结合,从知识形态逐渐走向技能形态,并转化为能力。成果展示、交流阶段,学生在小组自评和互评、不同小组的互评中了解评价的内容、标准及方法,从而学会评价,提高了活动评价能力。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充分调动起来,探究活动的热情就会更高涨。
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考察探究活动,才能促使学生在自我动手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考察探究类主题活动中,教师还要及时点拨、给予指导,既关注探究活动过程,又兼顾活动结果。正如我市教研员陈老师指出的:“课型应基于活动实施进程的需要来使用,也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进行组合加以运用。”因此,教师要在充分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特点的基础上,牢牢把握综合活动课型的操作特点,学好课型,用好课型,有所创新,实现对学生更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郭元祥,沈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郭元祥,沈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培训资源库(上)[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3]欧益生,张建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实践与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4]陈碧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六课型”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综述[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2(3)
[5]陈碧瑜.构建“六课型”体系 推动课程全面实施[Z].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2013
作者简介:林冲(1975— ),广东吴川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考察探究课程类主题活动案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