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教学诊改认知与实施推进策略

2020-08-25蔡建华

教师·中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诊改推进策略中职学校

蔡建华

摘 要: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教学诊改”)制度的创设,是国家层面期望引导中职学校切实担负起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主体责任,自觉主动进行教学诊改,逐步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完善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为保证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工作落到实处、构成体系、收到成效,必须要坚定质量意识,认真学习并全面认知教学诊改相关基本知识,明确实施教学诊改的依据和流程,策略化地推进教学诊改工作。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诊改;认知与实施;推进策略

中圖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1-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4-0069-02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显重要。中职学校应大胆创新、主动作为,建立学校内部教学诊改制度,自主查找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持续加以改进,才能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全面认知教学诊改

(一)什么是教学诊改

教学诊断与改进中的“诊断”一词源于医学,意为“给病人做诊查并断定病症”。中职学校教学诊改是中职学校“把脉”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聚焦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进而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简言之,就是中职学校先自主诊断自身教学工作中的“病症”,再分析“病因”,最后对症“治疗”。

(二)为什么要教学诊改

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新的关键性发展阶段,“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等的实现,都离不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进行教学诊改,就是为了实现以上目标。中职学校应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培育自主发展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学诊改理念是什么

教学诊改的核心理念是“一根本三基本”,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中职学校要确立并坚持质量意识,在保证“三基本”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四)教学诊改任务是什么

核心任务是“四个一”,即建设一套制度、构建一项机制、搭建一个系统、建立一个体系。具体就是建设一套基于教学质量的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构建一项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中职学校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搭建一个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建立一个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完善的中职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五)教学诊改主体是什么

教学诊改主体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学校和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制订本省诊改工作执行方案,推进中职学校诊改工作实施并进行抽样复核。中职学校应根据省级诊改工作执行方案,编制学校教学诊改实施方案,定期进行诊改。而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应根据学校教学诊改实施方案,参与教学诊改工作。

二、有效实施教学诊改

(一)诊改实施依据

教学诊改实施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职成司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具体依据是各省制订的诊改工作执行方案。各中职学校推进教学诊改工作,就是要针对国家诊改指导方案或省级执行方案所确定的诊断项目、诊断要素和诊断点进行自主诊断,查找问题并完善提高。

(二)诊改实施流程

1.统一全员思想

第一,教学诊改工作是为了加强学校内部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第二,教学诊改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独立工作,更不是哪一个人独立工作,是全校师生员工协同工作;第三,教学诊改工作是一项常态化、周期性的工作,要与学校日常工作有机融合,制订出学校教学诊改实施方案,全员推进落实。

2.做好顶层设计

学校教学诊改的顶层设计包括确立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学生成长规划等,其中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是总纲,统领其他所有规划。规划设计的关键是要明确各项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目标设立应高于现状且“跳一跳够得着”。规划一般以三年或五年为一个周期。制定规划时,先要严谨分析学校、专业、教师、课程、学生等发展现状,采用SWOT分析法等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分析研究,再依据学校发展愿景和上级部门要求,结合实际,设立发展战略目标,系统规划发展内容,制定出科学的规划。

3.打造诊改两链

(1)打造目标链。目标是教学诊改的动力来源,是制定标准的主要依据。应在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目标的统领下,确定各专业建设目标、各课程建设目标、各教师职业发展目标、各学生成长成才目标等,并按周期(学年、学期或季度等)将总目标分解成更具体的目标。

(2)打造标准链。标准是目标的衡量标尺,是目标的具象体现。标准链的构建要对应目标链,包括学校发展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师专业标准、学生发展标准以及岗位工作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等。

4.分解目标任务

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把总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细化成具体的、能落地且可执行的小目标任务,可按学年、学期或季度等教学周期进行分解,分解后的每一项小目标任务都要明确责任主体,明确任务内容和任务要点。

5.建立质量改进螺旋

“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是从自设的目标开始,对照标准,开展持续改进工作的流程,包括“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大螺旋,和“监测—分析—预警—改进”小螺旋。大螺旋诊断在实施完成后进行;小螺旋诊断根据质量生成过程中实时监测到的数据,及时发出预警并做出改进。两个螺旋诊断的频率可与目标任务的周期相一致。

6.运行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是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大系统,面向学校、专业、教师、课程、学生五个层面,提供数据支持和信息服务的数据平台。数据平台要依据诊断点和相关标准设置诊断指标,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相关专家根据诊断指标进行网上诊断,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并提出诊改建议。数据平台若能实时采集数据并自动进行监控、诊断、预警与改进,则可让诊改工作更快捷地进行。

(三)诊改复核准备

1.整理各项资料

整理学校各项规划,确保规划体系完整。梳理目标链和标准链,确保各项标准与发展目标相互呼应。梳理各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确保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能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整理诊改过程记录资料,确保诊改工作有序推进。整理并补充完善各项资料,上传至数据平台供专家网上复核。

2.撰写相关报告

一是学校依据事实和数据撰写自我诊断报告,重点说明诊改制度建设、机制运行、平台建设和工作成效等,以及发现的问题、进行的分析和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二是学校、专业、自选层面分别撰写诊改工作汇报,说明制度建设、机制运行及工作成效等情况,并制作汇报PPT。

3.组织相关会议

专家组现场复核时,要听取学校、专业、自选层面的诊改工作汇报,并与相关人员进行座谈交流。学校要提前与专家组衔接好,了解专家分组、座谈人员要求等情况。根据分组,准备好汇报会议室,调试好汇报用的設备,准备好汇报材料,安排好汇报人员,组织好座谈人员,保障现场复核工作进展顺利。

三、高效推进教学诊改

(一)厘清职责,全员参与

教学诊改是优化完善,不是推倒重来。为高效推进教学诊改,中职学校先要全面研究学校管理制度文件,系统分析学校的功能和职责,在此基础上调整优化各科室部门组织架构以及各科室部门的职责分工,再具体明确全体科室部门和全校师生员工各自要履行的职责和承担的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二)把握重点,制订方案

实施方案是对某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明确安排的文案。学校工作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实施步骤和保证措施等。学校实施方案制订的依据:一是本省的诊改工作执行方案,二是教育部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

(三)专家引领,强化培训

学校成立教学工作诊改专家委员会,人员由本校教师和合作行业企业的专家等组成,并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特别是校本专家,其对诊改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具有很强的带动和指导作用。另外可采用外请专家与校本专家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诊改工作培训,切实提高诊改工作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聚焦问题,由点到面

在诊改的开始阶段,特别是在教师对教学诊改普遍认识不清、没有头绪的时期,学校一定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师生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最明显的短板或最薄弱的环节作为诊改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快速取得诊改成效,并将其作为诊改工作案例,让全体师生员工熟悉诊改工作的具体做法,再由点到面,全面推进教学诊改工作。

参考文献:

[1]向长征.中职学校教学诊改要树立“六种意识”[J].职业教育研究,2018(7):29-33.

[2]李玉明.中职学校教学诊改研究述评[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9(11):10-13.

猜你喜欢

教学诊改推进策略中职学校
基于“零缺陷”质量管理的实践思考
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探讨
关于西藏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实现外资高水平引进来的影响因素及推进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