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门诊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2020-08-25苏苗苗张宇晨朱惠英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服药出院依从性

苏苗苗 孟 娟 张宇晨 朱惠英

保定市人民医院,河北,07100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bbr,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是一个长期过程引起人类免疫系统缺陷,导致患者死亡的疾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简称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是目前针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服药依从性是治疗成败的关键[1]。不仅能够延长患者的寿命,同时能够降低HIV的传播以及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成为我国HIV/AIDS防治中的重要的治疗手段。但ART会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耐药性等一系列问题。研究证实[2],临床护理干预可改善ART带给患者的不适,并提高服药依从性和临床疗效。但国内ART加不同护理方式的相关报道相对较少。为此,笔者对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106例门诊AIDS患者进行ART过程中,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106例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间本院感染性疾病科艾滋病门诊艾滋病感染WHO分期为III期、IV期的接受ART的AIDS患者,病情诊断满足《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 293-2008)[3],且满足ART的适应症(CD4T细胞≤350/mm2,或者病毒载量高于10万拷贝/mL,并排除HIV/AIDS感染初期或者WHO分期为I和II期的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订该试验项目的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遵循自愿参加的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其中男44例,女9例,年龄17~65岁,平均(36.1±3.2)岁,感染HIV的平均时间(2.8±0.9)年;干预组53例,其中男45例,女8例,年龄16~68岁,平均(37.1±3.2)岁,感染HIV的平均时间(3.0±1.0)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感染HIV时间、感染途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AIDS患者均给予一线治疗方案,采用口服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和奈韦拉平的用药方式进行ART。替诺福韦服用剂量为300 mg日1次,拉米夫定服用剂量为300 mg日1次,奈韦拉平服用剂量为200 mg,前2周导入期1次/d,2周后维持剂量为2次/d,严格按照指南要求定期随诊。

1.3 护理方法

1.3.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开展ART,同时给予常规护理。首先向患者发放HIV的教育资料、常规健康教育宣传、告知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等,以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知能力。然后与患者友好平等交谈、尊重患者自我决策并告知疾病的注意事项,以此与其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向患者家属了解其基本病情,帮助其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再根据患者病情告知其相关知识,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并给予一定的心理、用药等护理。患者离院后,其用药、饮食等方面按医嘱执行,每月电话随访1次。

1.3.2 延续性护理(continuous nursing,CN) 干预组患者在ART加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CN。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给予其细心的护理。出院后,首先由艾滋病专家、主治医师、专科护士长及护士组成HIV诊治和宣传小组,对患者病情及进展进行评估,通过知识讲座、微信公众号、QQ群、社区HIV义诊等方式,让患者正确认识艾滋病,引导其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二,患者出院后24 h内对其进行第1次院外随访,后每隔1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月进行1次上门随访,让患者感受自己随时都在被关注,对CN的内容可根据随访结果,进行更改或调整;第三,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用药情况,将其出院后用药种类、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食物与药物反应,药物与药物反应等)等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要求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按时服药,出现用药不适及时与主治医师联系,这样才可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第四,告知患者照顾好自己,引导患者家属及家庭其他成员对其多鼓励、理解和支持,以期减轻心理负担;第五,告知患者食用易消化(如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脂等)的半流质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如辛、辣等)食物,戒烟戒酒并保证睡眠充足;第六,每月1次门诊测量CD4T细胞水平、病毒载量等指标。家属代取药时,主治医师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药。

1.4 关注指标 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由专业研究人员对患者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要求所填问卷在0.5 h内独立完成,并当场收回。研究人员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总服药依从性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差异。心理状况评分使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采用 Likert 5级评分,量表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心理弹性就越好。生活质量评分使用SF-36量表来评估患者改善情况,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改善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结果显示干预组总服药依从性率(90.57%)明显高于对照组(67.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135,P值为0.018)。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况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96%)明显高于干预组(9.43%),干预组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HIV属于一种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蔓延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我国HIV感染者不断增多,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血制品保管不佳等因素密切相关。AIDS患者治疗是一项综合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迄今为止,其治疗仍无法彻底治愈[4]。对其治疗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它所涉及的领域已远远超越了简单的医患关系,而且也是社会问题,社会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药物本身对治疗的影响。AIDS已严重影响患者个人的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也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5]。因此,HIV的医疗救治已刻不容缓。

目前,ART已证实是针对HIV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6]。虽然AIDS患者在住院期间服药遵循医嘱,使得CD4T细胞水平、病毒载量等指标被有效降低和控制,但出院后仍需后续调养和治疗,还要继续面临如ART药物存在多种毒副反应、自卑感、信心不足、社会的排斥、营养不良等问题对身体恢复带来的影响,严重的可影响患者对治疗的耐受,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7]。因此,患者出院后仍需要定期接受随访,进行疗效监测,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处理。再加上HIV治疗过程的日趋漫长,关于AIDS患者出院后护理服务的延伸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CN是目前在慢性疾病或出院后需继续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中,开展较为广泛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8],能帮助患者从住院护理服务安全、顺利延伸至社区或家庭。对转移期患者的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给予关注和应对,在维护患者健康、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9]。从本研究结果来看,门诊HIV/AIDS患者出院后通过CN干预,在用药方面的服药依从性率(90.57%)明显高于对照组(67.92%),说明对AIDS患者出院后开展CN,可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易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使患者更易于接受医护人员的忠告,更好贯彻执行其建议。但仍有3例部分依从,2例完成不依从的问题存在。经查看随访的资料发现,服药部分依从的原因是忘记或服药不方便所致。完全不依从的原因是对治疗缺乏信心、普遍学历较低,不能理解医生交代的治疗计划等原因所致,同时也表明我们的护理工作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本研究还发现患者出院通过CN后,患者服药不良反应发生率(9.43%)低于未开展CN,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患者出院后护理工作十分重要。CN能给予患者提供多种渠道的院外护理及指导,对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改善生命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故笔者认为,CN是门诊HIV/AIDS患者出院后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降低患者的卫生服务成本,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总之,每一例HIV感染者都有自己背后的故事,无论何种原因感染此病都是极为不幸的。因此,我们作为对其医治的专业人员应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关爱和支持。特别对门诊HIV/AIDS患者在ART过程中,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护理。出院后应积极开展CN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为HIV/AIDS患者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服药出院依从性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