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样小孢子菌致伪膜性阴囊癣一例
2020-08-25赵红磊斯子翔王松挺乔建军
赵红磊 斯子翔 王松挺 乔建军
1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皮肤科,宁波,315800;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杭州,310003
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因阴囊白色斑块伴瘙痒2周,于 2017 年9月17日至我科门诊就诊。患者2周前阴囊瘙痒,并出现白色丘疹、斑块,未处理。其后皮疹逐渐增多并增大,水洗后皮疹表面白色附着物可部分脱落,但很快再长出。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动物和沙土等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HIV、梅毒血清学检查均阴性。皮肤专科检查:阴囊见一直径约3 cm类圆形白色斑块,周边可见较多散在分布粟米大白色丘疹,表面为白色假膜样附着物(图1),无红斑、水疱、糜烂及渗液,双腹股沟、臀部及手足未见皮疹。
图1 阴囊见一直径约3 cm类圆形白色斑块,周边可见较多散在分布粟米大白色丘疹
真菌镜检:皮屑及附着物直接镜检可见大量透明、分支、分隔菌丝(图2)。真菌培养:菌落生长速度较快,质地毛状变为粉末状到颗粒状,表面见白色绒毛状气生菌丝,背面呈淡黄色至棕黄色(图3)。小培养镜下见大分生孢子较丰富,呈梭形或椭圆形,对称、壁薄,有棘状突起,可有 3~5个分隔(图4),根据菌落形态及大分生孢子形态以及ITS测序,鉴定为石膏样小孢子菌。
图2 钙荧光白染色真菌镜检 图3 3a:菌培养菌落形态(正面);3b:菌培养菌落形态(反面) 图4 4a:小培养(普通真菌镜检);4b:小培养(钙荧光白染色镜检)
诊断:伪膜性阴囊癣(石膏样小孢子菌所致)。
治疗:给予特比萘芬乳膏外用,每日2次,连续用4周,皮疹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讨论本例患者之所以诊断伪膜性阴囊癣,是因为其独特的皮疹外观。真菌鉴定结果是石膏样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为亲土性皮肤癣菌,主要感染人和猫狗等动物,故可从土壤和动物中分离[1,2]。该菌感染容易引起体癣、头癣及脓癣,很少感染阴囊[3,4]。
皮肤感染石膏样小孢子菌后的临床表现多为典型体癣,但特殊表现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如伪膜样、慢性单纯性苔藓样、湿疹样等[1-4]。感染者多有皮肤外伤、HIV阳性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等[5,6],也可无上述病史。
本文患者为青年男性学生,北方人,炎热夏天到南方车间实习,可能因为居住环境欠佳、南方天气湿热,加之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的原因而感染。该患者皮疹面积较大,白色伪膜典型,和普通体癣差别较大,提示临床医生遇到类似病例,应进行真菌学检查,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