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8-25乔明明
乔明明
(泰安市新泰市石莱镇卫生院,山东 泰安 271217)
内科收治的患者疾病类型较多,患者的变化可能性较大,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与疾病转归需求也有所不同,为及时地给予患者治疗、护理干预,促使患者接受医护引导而提高生活质量,可基于患者的视角,结合患者的资料与主诉,展开人性化的护理分析,通过对原有护理形式的剖析,可改进护理的举措,使得患者在人性化护理的帮助下,得到更舒适的治疗。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观察组患者有呼吸内科9 例,消化内科4 例,心血管内科3 例,神经内科5 例,肿瘤科7 例,内分泌科6 例,其他16 例。对照组患者有呼吸内科8 例,消化内科7 例,心血管内科9 例,神经内科2 例,肿瘤科3 例,内分泌科4 例,其他17 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9 例、女性患者31 例,患者的年龄为23-78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56±8.5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27 例,患者的年龄为20—76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3±8.56)岁。本次调查中,未将患者的基本资料纳入统计依据,P>0.05。
(二)方法
1.常规管理
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患者施行合理监督,分析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规律,给予患者医嘱治疗,询问患者药物作用下的感受等,对患者施行饮食干预、运动引导,解答患者的疑问,合理进行引流,应控制引流的时间,一般结合患者的病变部位,每天开展一至三次引流,可在饭前进行,尽可能在患者晨醒后开展引流,若需要在餐后引流,则应避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问题,在餐后一小时酌情开展引流,评估患者的每日进出量,分析患者潜在的并发症表现,与家属进行相应的护理说明,获得家属的配合。
2.人性化管理模式
制定内科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分别结合内科的不同常见病,制定护理路径,制定护理的紧急预案,模拟护理场景,可考察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问题处理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结合患者的情况进行护理任务分派,要求患者24 小时有护理责任人监督其情况,给予及时的帮助。
给予患者心理引导,可制作内科护理手册,通过观看手册与视频等,说明内科的环境,进行病房内环境的布置,让患者感到舒心。
构建患者评价制度,患者的评价结果应与护理人员的考核结果挂钩,每周一次收集患者的意见,对护理进行评价和评分,鼓励患者提出要求。
预设患者出现临床危险问题的可能,结合护理临床经验,进行预防性护理。给予患者出院的延续指导。
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内科护理中的有效率与患者的满意率。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满意率=(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
4.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疗数据分析采取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21.0 软件进行资料统计,评定资料计数检验的单位为x2,评定计量单位的检验单位为t,平均数以x±s(mean±standard deviation)表示,以P<0.05、P>0.05 评定两组对比的统计学差异性。
二、结果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有效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满意评分结果[n(%)]
人性化护理关注患者的实际情况,可围绕患者的需求与治疗的措施进行管理分析,管理形式更加周到和明确,能够体察到患者的心境变化,有助于摸索患者的临床情况发展规律,人性化管理模式还应进一步的探寻方式方法,注重内科病情的差异与患者的差异,改善护理问题,补充管理的漏洞,注重以患者为本的医护活动开展,达到高效管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