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MicroStationV8 内外业一体化测图比较
2020-08-25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0)
航测地形图是开发能源、交通等用于规划、设计以及施工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从模拟测绘向数字测绘的转变,建立了数字化测绘、生产体系,并形成了以4D 产品为主的系列地理信息数据。
一、航测成图概述
(一)基本理论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提取所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的摄影测量学的分支科学。
(二) 目前主流技术
以 JX4、VirtuoZo 及 GeowayDps 等为主流测量工作站,具有摄影测量的作业工序集成化;数据获取手段廉价;产品丰富等特点。主要用于 1 ∶500至 1 ∶5000 等各种比例尺的“DEM”、“DOM”、“DLG”生产。产品数据并行传输,传输速度快,双屏幕显示,立体影像清晰稳定。尤其是测1 ∶1500、1 ∶1000、1 ∶2000 大比例尺线画图时,高程精度高,满足大比例尺规划要求。由 Tin 生成正射影像,解决了城市1 ∶1000、1 ∶2000比例尺正射影像中由于高层建筑和高架桥引起的投影差问题,使大比例尺正射影像完全重合。
各种比例尺的国标分类已做入系统,保证了分类的正确性。
(三)存在问题
传统的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是为测图而设计的,不能满足复杂更新的业务要求:
(1)采集的数据是面向测图的,不是面向建库,是专用设备;
(2)不能够同步处理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属性和拓扑要求;
(3)不能很好的兼容已有的地理数据;
(4)不能够很好地控制数据的质量,缺乏过程数据质量控制。
基于这种情况数据快速更新的迫切要求是很难得到满足的,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索出新的可以满足数据快速更新业务的新的作业模式。
二、主要技术路线
(一)MicroStation V8 平台介绍
(1)多传感器集成处理一体化;
(2)内业和外业一体化;
(3)数据采、编、与规范的定制和质量控制一体化;
(4)数据生产与建库和更新一体化;
(5)地形和地物采集一体化。
(二)流程优化
传统的航测成图的过程分析。在以前模拟测绘时代,地形图生产与更新的流程如下:航空摄影→外业控制→相片连测(空三加密 ) →外业调绘→航测内业→数据编辑→出版印刷。上述生产流程一般是串行处理,即影像获取之后必须先外业控制和调绘之后再内业测图,因此整个生产的过程很长,对于规模化地形图生产来说,在获取到合格的影像之后要想走完整个生产周期最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一体化地图更新软件的主要使用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主要特点
(1)基于全组件和控件方式开发,所有的功能是可以根据作业要求定制的。
(2)与数据采集和编辑环境无缝集成,方便实现内外业采、编、质量检查一体化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和数据质量。
(3)系统小巧轻便、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方便易学,能够直接导入主流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数据,具备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功能。
(4)基于图幅为单元的数据采集与更新,保证对象的完整性,减少模型接边的工作量,提高作业效率。
(5)数据模型的先进性,与ArcGIS 数据库100%兼容。
(6)系统的可定制性(方案、流程和开发定制 )。
(7)系统的开放性,可以提升使用单位的技术开发能力。
(8)简单易学、高度集成的系统。
(9)是一个平台化的系统,而不是工具软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10)直接导入摄影测量定向结果,避免二次定向带来的误差累计。
(四)数据测试
立体采集与编辑:立体采集窗口和二维编辑窗口是同步进行的。在有控制情况下的采集和编辑过程可以自动切换到相邻立体模型,实现地物要素的无缝立体采集,减少了模型接边工作量,提高了数据采
外业调绘方面:内外业一体化中,外业主要的工作是核实和补调,不仅大大减少了外业调绘的劳动量,缩短外业调绘时间,而且也不用辛苦地在影像上进行全部地物要素的描绘了。
三、结语
从技术角度上,信息化测绘技术是现代测绘科学技术经多学科交叉、融合后发展形成的,它依托数字化测绘体系,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快速获取和更新、智能化处理和一体化管理、网络化生产与分发服务,实现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融合、增值服务。通过获取现势性的航空或卫星影像数据为主体,结合已有的4D 产品数据,同时辅以其它的各种参考资料,快速地完成地理数据更新的任务要求,最终的成果体现在图和库的更新。数据更新是一个持续复杂的工作,是未来测绘工作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信息化测绘的核心,不同的项目面临不同的问题,但是总体的趋势是要走一体化的道路,需要根据目前的现状调整和转变作业模式和作业队伍,改进生产工具,逐渐实现从数据生产到数据更新作业模式的转变,以适应新的信息化测绘形式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