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白山区千屈菜引种驯化栽培

2020-08-25马宏宇崔凯峰冯秀春于长宝黄利亚金哲军

关键词:乳油栽培病虫害

马宏宇,崔凯峰,沈 潞,冯秀春,于长宝,黄利亚,金哲军,刘 君

(1.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 二道白河 133613;2.长白山生物群落与生物多样性吉林省联合重点实验室,吉林 二道白河 133613;3.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吉林 二道白河 133613;4.蛟河市天北林业工作站,吉林 蛟河 132525)

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为千屈菜科(Lythraceae)千屈菜属(Lythrum)多年生草本植物.全球千屈菜科植物约24属475种,我国有10属约30种(含园林品种)[1].国内分布于全国各地,野生于河岸、湖畔、溪沟边和潮湿草地,园林亦有栽培;国外分布于亚洲、欧洲,以及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北美和澳大利亚东南部[2].长白山区千屈菜属偶见种[3].

千屈菜具有净化水质作用[4],可以降低水中总氮含量[5-6];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破瘀通经功效[7];园林栽培观赏效果显著[8];含有20种化学成分[9-10].有性繁殖及组织培养可以繁育种苗[11-13].本次开展千屈菜引种栽培驯化研究,以期通过改变其生长于野生水湿环境为旱地栽培,解决生长期间植株纤细、易倒伏等问题,为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1 长白山区千屈菜生长习性及物候特征

1.1 生物学特征

千屈菜为多年生草本,高30~110 cm,茎直立,多分枝,四棱形或六棱形,有白色柔毛或仅上部有毛.叶上部互生,下部对生,稀3枚轮生.无柄,或基部稍抱茎;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基部心形和圆形,长3~6 cm,宽0.7~1.2 cm,两面有短柔毛或仅下面有毛.总状花序顶生;花两性,数朵簇生于叶状苞腋内,有短柄;苞片线状披针形至卵形,两面有短柔毛,花下小苞线形;萼筒状,外侧有12条凸起的纵脉,有毛,脉上毛尤多,顶端6齿,萼齿三角形,顶端急尖,齿间有长1.5~2.5 mm的尾状附属物;花瓣6,紫色,生于萼筒喉部,长6~8 mm;雄蕊12,长短不一;花柱长短不一;子房上位,2室.蒴果椭圆形,包于萼内.种子小.花期6—8月,果期8—9月.

1.2 物候特征

野生千屈菜易徒长及倒伏,木质化较少.种苗引入试验地生长至第2年地上茎木质化.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地上茎增粗、增高,根系发达.在科学施肥和管理的前提下,花穗平均长35 cm,最长达45 cm.千屈菜在长白山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生长物候特征见表1,苗高变化见图1.由表1、图1可见:千屈菜在长白山区萌芽较晚,接近5月中旬,在草本植物中属发芽较晚品种,可能是因为长白山区春天地温较低,而千屈菜根系较大,发芽需要土壤湿润及充足地温.6月8日前生长缓慢,6月8日至6月22日进入快速生长期,生长45 d后现蕾,7月上旬蕾现色,蕾期至盛花期生长迅速,盛花期逐渐停止生长.单花期11 d,单花直径0.9 cm;群花期38 d.种子采收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此时种子千粒重约0.040 g.

表1 长白山区千屈菜生长物候

1.3 生长习性及伴生植物

千屈菜野生于林缘路旁、池塘边缘等潮湿环境,喜光、喜肥、耐贫瘠,前期生长缓慢,中、后期生长迅速,野生茎生长纤细,这也是生长到中、后期易折的原因之一.此外,千屈菜生长期间叶片易受昆虫咬食,影响光合作用,导致花穗短、花序少,降低了观赏效果.

本次试验用种苗引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海拔830 m针阔混交林带林区公路两侧排水沟湿润地带,伴生植物中蕨类有分株紫萁(Osmundacinnamomea)、多齿蹄盖蕨(Athyriumbrevifrons)、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crassirhizoma)等,草本有长瓣金莲花(Trolliusmacropetalus)、长柱金丝桃(Hypericumlongistylum)、柳兰(Epilobiumangustifolium)等.林缘有珍珠梅(Sorbariasorbifolia)、瘤枝卫矛(Euonymusverrucosus)、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蓝靛果忍冬(Loniceracaerulea)、接骨木(Sambucuswilliamsii)等灌木;林内50 m内有小乔木暴马丁香(Syringareticulata)、槭属(AcerLinn)等.乔木以山杨(Populusdavidiana)、白桦(Betulaplatyphylla)等为主要树种.

2 引种试验

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头道管理站3林班6小班(北纬 42°22′49.28″~42°23′01.13″,东经128°01′19.14″~128°01′31.53″),海拔764 m,年平均气温4.8 ℃.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2.2 ℃,极端最高气温36.7 ℃;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18.5 ℃,极端最低气温-42.6 ℃.无霜期112~142 d,年降雨量518~857 mm,平均湿度在64%以上,全年日照时间为2 281~2 454 h[14].

2.2 繁育技术

2.2.1 有性繁殖

千屈菜种源丰富,只要注意种子采收及贮藏,种源量及出苗率能够满足种植需求.

种子于8月下旬陆续采收,由于种子细少易飘落,采收时须按花穗成熟度自下而上逐时采收,晾干后存放于牛皮纸袋中自然越冬.

同年秋季整地,土地选用农地、林地均可,每667 m2施入发酵有机肥1 000~2 000 kg后翻耕;翌年春季精细耙耕,同时使用“9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按说明进行土壤消毒,做成宽1 m、高0.20 m、作业道0.5 m、长适度的畦备用.5月上旬播种,条播,行距20 cm,深3~5 cm.由于种子细小,播种时拌入3~5倍细河沙或草木灰,覆土后喷灌浇透水,7~15 d出苗,生长到7~10 cm时移栽.

2.2.2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主要有扦插和分株两种方式.

1)扦插繁殖.扦插床选用无肥沙质土壤,使用前用“9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按说明进行土壤消毒,建全封闭60%遮阳棚,做宽1 m、高0.2 m、长适度的畦.在春、夏季进行扦插繁殖,如果需要的种苗数量较多,若条件允许,扦插时间可以延至秋季.该繁殖方法操作简便、繁殖量大.

千屈菜无性繁殖种源地选择周边无遮光,根系发达、长势茁壮、无病虫害,根直径在30~40 cm以上地带.春季萌芽后,开沟环施100 g尿素;生长到15 cm以上时,剪取有3~4个节、长 5~10 cm 的枝条作插穗,去掉顶尖及基部叶片,保留2~4枚叶片,将插穗在IBA(吲哚丁酸)1 000 mg/kg溶液中速蘸5 s,插入苗床1/3~1/2,雾状浇透苗床.扦插棚温度低于20 ℃时,遮阳棚内建塑料密封小拱棚,保证拱棚温度在20~25 ℃,湿度80%~90%.定期检查通风、浇水,7~10 d生根,生根后撤掉小拱棚,通风1 d后叶面喷施1次0.2%尿素,炼苗5~7 d后移栽.

2)分株繁殖.分株繁殖的优点是可以快速获取茁壮种源,较快形成花序及观赏景观,缺点是种源扩繁量少.千屈菜生长3 a后,次年春季未萌芽前将种源从畦内挖出,视种源大小用利刃自上而下切分4~8份,每株需带有一定数量根,之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蘸伤口,栽培到畦上.

3 田间管理

千屈菜栽培地点(园林)多选择湿地或湿润环境,通过物候研究发现,旱地栽培观赏效果优于湿润环境栽培,能够较好地解决徒长易折问题;施肥后肥料养分不易流失,减少了脱肥现象,可有效提高花序生长高度及开花质量,延长群花观赏时间;可以作为单一景观群花栽培,群花期38 d以上,观赏效果优良;空气湿度降低,可以减小由于湿润环境栽培引起病害的概率(如白粉病).

3.1 施 肥

千屈菜喜肥,生长期间中耕锄草3次,每次结合锄草同时追肥.第1次在6月中旬,以氮肥为主,配比按m(N)∶m(P)∶m(K)为3∶2∶1,667 m2施20~25 kg,目的是促进苗期生长;第2次在7月中旬,以氮、磷、钾平衡肥为主,配比按m(N)∶m(P)∶m(K)为1∶1∶1,667 m2施20~25 kg,目的是促进生长及花序形成;第3次在8月中旬,以钾肥为主,配比按m(N)∶m(P)∶m(K)为1∶2∶3,667 m2用量20~25 kg,此次追肥以促进根部形成木质化、增加根系、促进种子成熟为目的.禁用含氯肥料.

生长期间土壤追肥时存在肥效缓慢现象,特别是在花序形成期及蕾期,因此,需要喷施叶面肥提高生长质量.考虑千屈菜易发生虫害,联合喷施叶面肥及预防性药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施用方法:每10~15 d喷施1次,在蕾期形成(6月20日)前喷施0.2%尿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乐果乳油2 000倍液;蕾期形成后至盛花期,喷施0.2%磷酸二氢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乐果乳油2 000倍液.

3.2 病虫害防治

千屈菜株型丰满,栽培时以群花观赏效果最佳.但若通风不畅、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容易造成毁灭性损失.栽培时要充分考虑株型扩张的速度及冠幅,在生长期每10 d药物预防1次;连雨天后,及时喷施预防性药物,可以抑制病虫害发生.发生病虫害时,只要积极治疗,措施得当,一般效果较好.本次引种栽培试验未发生病害,仅发生虫害.

3.2.1 叶 螨

症状:叶螨是千屈菜主要虫害之一,主要危害千屈菜叶片、花序,以吮吸叶片汁液为主,导致叶片失绿、焦枯、脱落,影响花序正常生长,长白山区6月上旬即可大面积暴发.叶螨可以危害整个生长季节,每年发生数代.

防治方法:1)通风及预防是积极防治的主要措施,喷施叶面肥时加入40%乐果乳油2 000倍液可以有效预防叶螨发生.2)出现叶螨时,可采用20%甲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全株喷雾防治(包括地表),或8%阿维·哒乳油1 500倍液,或5%噻螨酮乳油1 500倍液喷雾,以上药物7~10 d喷1次.叶螨具有耐药特性,杀螨时一定要根据叶螨生长阶段选择药物,不同药物交替使用.3)秋后割刈千屈菜枯枝清园.

3.2.2 褐背小萤叶甲

症状:每年可发生数代,成虫取食千屈菜叶片、蕾及花,形成大量缺刻或孔洞,降低观赏价值,影响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1)生长期发现叶片有卵块及时摘除,秋后割刈千屈菜清园;2)40%乐果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

4 结论及讨论

4.1 栽 培

千屈菜园林栽培群花观赏景观绚丽.本地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池北区)行道绿化采用见缝插针的方式栽培千屈菜,但由于长白山区降雨量大,导致千屈菜徒长折断现象突出.驯化研究表明,千屈菜在全光条件下旱化栽培长势及观赏效果均优于湿润环境下栽培.多数园林部门将千屈菜列为搭配品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野生品种多生长于湿润环境,栽培时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二是未掌握千屈菜病虫害发生规律,易造成毁灭性损失,影响园林整体景观.

通过引种驯化,千屈菜群花期可达38 d,是当季蜜蜂主要蜜源植物之一;花期长,花序密集,色艳,花穗长达40 cm,观赏价值高,可以作为鲜切花开发,但目前尚未见关于千屈菜作为鲜切花的报道.

4.2 病虫害

千屈菜株型丰满,栽培时以群花观赏效果佳;易导致通风不畅,如果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可造成毁灭性损失.栽培时要充分考虑株型扩张的速度及冠幅,从生长期开始每10 d药物预防1次;连雨天后,及时喷施预防性药物,可以预防病虫害发生.发生病虫害时,只要积极治疗,措施得当,防治效果较好.

本地区园林栽培千屈菜时倒伏现象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施肥不足或N、P、K肥比例不合理.解决方法是在生长中期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地上20 cm内形成木质化.有资料显示,千屈菜栽培时可发生叶斑病,主要是由于栽培环境湿润、未轮作、通风不畅等原因造成的,解决办法是合理定植栽培密度,定期轮作,增施磷钾肥,生长期间每隔7~10 d开展1次药物预防;白粉病易有发生,在几天内侵染周边园林栽培品种,主要是由于生长季节连雨天及通风不畅等原因造成,解决办法是合理定植栽培密度,生长期间每隔7~10 d开展1次药物预防.但这两种病害在本试验中未发生.

4.3 药用开发

目前少见有关千屈菜药用的研究报道,仅在文献中有药用功能介绍.千屈菜作为中药使用历史较长,开发利用多为臣药配方.随着科技发展,我国较多中药已上升为君药,并形成了中成药产品,如白鲜(Dictamnusdasycarpus)、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等.因此,千屈菜药用价值是未来研究、开发利用的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乳油栽培病虫害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两种敌敌畏乳油对家蚕的毒性和残毒期比较*
10%啶虫脒乳油防治黄瓜蚜虫效果试验
大豆要高产,该如何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