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学习期间中小学教师线上教育现状调查
2020-08-24赵丽霞
赵丽霞
【摘 要】本文从教师线上教育效能的角度剖析调研数据发现:教师原有线上教学经验不丰富,学校和家长为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提供了较充分的支持;多数教师满意本校提供的线上课程教学质量,但普遍认为学生掌握情况一般;线上作业批改是线上教育的一大难点和痛点,线上批改作业,线上咨询、辅导、答疑,线上学生管理与教师线上教育负担相关性最强等。
【关键词】居家学习;线上教育;教育效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0)07、08-065-04
研究背景
2020年初,中小学生延期开学后的居家学习期间,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与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合作联动,调研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的居家学习现状和需求,特别是居家线上学习初期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通过对全国不同地区学生居家学习、教师线上教学现状的数据采集,为教育部门改进居家教育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截至2020年2月23日,共有来自东部四个省份、西部一个省份的六个市(区)的教育部门合作开展了本次调研,150所学校的39704名学生、38455位家长,4571位教师参与问卷调查。
研究设计
1.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了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参与线上教育的三类人群:一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教师群体采集后的数据经过多个标准的数据清洗,有效回收率95.7%。从收集到的数据看,参测对象覆盖较为全面,小学段涵盖二、四、六年级,初中、高中段涵盖所有年级。参测教师的学科背景非常丰富,基本上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所有学科,其中文化课程教师比例较高,音体美、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师以小学段为主。
2.调查工具
教师问卷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硬件支持”“课程状况”“线上教学”“学生居家学习行为”“居家作业”以及“不足与建议”等六个维度。
调研结果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面临的社会环境、政府支持、学校氛围、家庭背景、个人特质密切相关。我国东、中、西部教师在工作时间、学历水平和专业支持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专业表现和教学效能[1]。本文通过分析居家学习阶段教师调查数据,获得以下结果。
1.教师原有线上教学经验不丰富,学校为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提供了较充分的支持
近八成(77.8%)教师表示自己之前没有线上教学经验。多数教师认为学校在技術平台的多个方面为教师提供了支持,近八成教师表示任教学科组开展了线上教研活动。其中,小学对于教师的各方面支持覆盖面更广。
2.教师认为家长对线上教育的配合度较高
近八成教师认为家长的配合度较高(非常配合或比较配合)。学生居家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家长多方面的配合,尤其需要家长“学习行为的管理与监督”和“情感关怀”方面的配合,占比分别超八成和六成(表1)。
3.多数教师满意本校提供的线上课程教学质量,但普遍认为学生掌握情况一般
超五成教师认可本校提供的线上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三成教师认为学校提供的线上教育质量一般,只有不到一成的教师认为学校提供的线上教育不太理想或很不理想。
总的来说,六成左右教师对目前的线上教育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小学教师的满意度较高(66.1%),很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比例不超过8%。
多数教师认为学生线上学习的课程内容掌握情况一般。三个学段中,小学教师认为学生掌握情况非常理想或比较理想的比例最高,高中教师选择“不知道”的比例最高。初、高中均有超过一成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掌握情况“很不理想”或“不太理想”。
4.多数教师认为线上教育对开学后的“零起点”教育的积极影响超过消极影响
多数教师认为目前线上教育对开学后“零起点”教育的积极影响超过负面影响。超过六成教师认为线上教育“有助于加快开学后的进度”和“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但也有60%教师担心线上教育“可能会加剧学习分化”。
5.多数教师对线上教育的负担感受明显
五成左右教师感觉负担比平时更重,其中承担录播教学和线上批改作业的教师负担感受更为明显。
6.多数教师认为学生线上学习时间适中,普遍担心学生视力和电子设备过度使用
近六成教师认为学生每天用于线上课程学习的总时长适中,其中小学教师比例较高,占比67.2%。认为学生每天线上学习时长偏长的教师占比超二成。
八成左右教师认为线上学习最主要的负面影响因素是“损伤视力”和“电子产品使用过度”,六成左右教师认为线上学习可能会造成“课程学习效果不理想”,六成左右的初高中教师还担心线上教育会造成学生“缺乏运动”。教师主观反映的问题中,排名前10的关键词分别是:时间过长、影响视力、学习效果不理想、损伤视力、影响学生视力、家长上班、无法保证、学生自觉性、学生不自觉、学生自觉性不够、学生管理和学生用眼过度。
教学现状与教学效能的关联分析
1.线上批改作业,线上咨询、辅导、答疑,线上学生管理与教师线上教育负担相关性最强
线上作业批改是线上教育的一大难点和痛点。将教师线上教育负担与各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教师负担并未与某一单一的维度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教师负担的来源是综合性、多方面的。
将与教师负担有关的因素按照相关性进行排序,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线上批改作业(相关系数0.278)、线上咨询、辅导、答疑(0.275)、线上学生管理(0.271)、学生对线上教育课程的专注程度(0.268)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0.258)。
2.学生的课堂表现、专注程度会影响教师对线上教育的满意度
将教师对线上教学的整体满意度与各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其与线上教学质量(相关系数0.371)、学生线上学习课堂表现(0.361)、学生线上教育专注程度(0.354)、学生线上教育学习热情和兴趣(0.353)、家长对线上教育的支持與配合情况(0.349)及学生线上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0.335)具有中度(>0.3)以上的相关性。
数据显示,教师对于学校提供的线上教育质量有一个总体判断,且越认可学校的线上教育质量,其对于线上教学的整体越满意。相关性排名前五的因素中,学生参与表现情况(课堂表现、专注程度、学习热情和兴趣)占了三个,说明学生表现对教师线上教育满意情况影响较大。
后疫情时期构建泛在式学习生态的意见与建议
疫情期间的居家学习实际上是一种集“在家+网络+自主+泛在”于一体的新型学习模式,学习场景由学校变为网络,学习同伴由多人变为个体,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自主,学习资源由固定变为泛在。以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支撑的网络教学,在一种被动的环境下,得到了快速覆盖和大力推广。如何用这些经验修正实际教学组织和管理中的偏差,重塑学校教学运作模式,合理构建面向未来的学校“泛在式学习”生态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可以通过以下举措落实在线教育实验成果。
1.研究居家学习与学校学习的差异,提前规划泛在式学习
教师要探索适切学生居家学习,特别是线上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居家学习具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的特征,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泛在性”特征,提升线上教育的个性化程度。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将在线教学期间的课程资源开发成更丰富的课程,配合小班制、分层走班教学等组织形式;课后将练习探究和学习成果展示相结合,引导有兴趣和能力的学生拓宽相应的学习广度和深度。日常学习中注重运用信息化工具和手段,帮助学生明确知识掌握程度的标准,能够自主且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
2.利用网络渗透学校文化,做好线上线下家校共育
居家学习期间,学校与家庭通过网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校沟通,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直接与更多的家长面对面,通过真心与努力获得了家长的认可。后疫情时期,学校应继续加强与家长家庭教育的协同配合。进一步畅通在线沟通平台,与家长、学生保持紧密联系互动,引导家长建立理想的教育追求,减少教育焦虑,形成教育合力,产生教育共情。利用网络形成渗透家庭的学校教育文化,通过文化导向营造家校协同共进的良性家校关系。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兴趣、如何建立学习规矩,帮助孩子建立自控力与时间观念等。
3.高度重视关于学习力本身的线上课程建设
要把疫情期间的居家学习当做一面“照妖镜”,学生是否能科学合理高效运用线上资源,能否有机结合日常的课堂学习,关键还要以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能力作为基础。这些需要有专门的线上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学校和家长应理性地减少“包办”行为,对于已经暴露出的学习被动型学生,应通过专门的时间和专门的课程帮助学生恢复“学习力”。
参考文献
王洁. 什么因素在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测评的背景、发现与改进路径[J]. 人民教育,2019(11):31-34.
晏汉生. 固守、融合,还是重构?——后疫情时期普通学校构建“混合式学习”生态何以可能[J].未来教育家,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