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三维一体”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0-08-24吴铮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三维一体后疫情时代教学能力

吴铮

【摘 要】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离教不离岗”让全国教师措手不及,本文通过梳理教师们在面对线上教学时所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最终围绕分析线上教学应具备的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这一主题,提出了后疫情时代教师应对线上教学的教学环境创建策略、实践线上教学的教学方法优化策略、开展线上教学的教研形式选择策略,为切实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一些思考与方法。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三维一体;线上教学;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0)07、08-054-03

问题的提出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疫情当前,“停课不停学”是保障正常教学秩序的特殊教学方式,但居家线上学习的模式给所有的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同时也对其信息化教学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信息化教学素养

教师观念。教师需正确认识线上教学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意义,线上教学是一个全员参与,而且是认真执行的事情,教师是否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将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角色转变。根据当前抗疫斗争中教育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要培养教师面向疫情时代的教师专业角色变化,共同研究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的“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网络研修与自身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提高在线教学质量,让参加学习的学生都有切实的获得感。

自身成长。在居家教学时,开展教师间的相互研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开展基于网络研修活动的教师能力提升,真正实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研”的工作目标。

2.信息化教学能力

掌握新型授课环境下“以学习、学习者为中心”全新的教法和学法。以线上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时间、地域限制,让整个教学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针对这种变化,教师会面临着直播教学平台与操作熟悉等问题、线上教学活动实施方案设计问题、线上教学互动的开展与有效性判断问题、教学资源的选用与原创开发问题,以及开展线上教研及时沟通、交流、改进遇到的问题。

在线上教学活动中融入学习习惯引导和养成教育、思政教育、健康教育与保持家校沟通,兼顾身心与学业统筹发展。居家学习的方式让教学管理发生了改变,在缺乏教学监督的情况下,教师面临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问题、开展课前线下自学、课中线上探究、课后线下拓展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等问题。

解决策略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围绕线上教学应具备的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这一主题,从三个维度提出了后疫情时代教师应对线上教学的教学环境创建策略、实践线上教学的教学方法优化策略、开展线上教学的教研形式选择策略。

1.应对线上教学的教学环境创建策略

(1)技术工具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本次线上教学依赖直播平台所提供的技术工具,尤其是需要对各个直播平台所能提供的线上教学功能、交互实现、直播教学稳定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为解决线上直播、作业批改和在线测试,笔者以钉钉为例,它的直播教学(回播、多群联播、线上会议、直播家长会等)、作业批改、作业提交和在线测试与考试功能都很好地解决了在线教学的痛点,为当时线上的教和学带来极大的便捷和高效。随着技术和稳定性的不断成熟,类似于这样的直播教学平台必将作为后疫情时代教学的另一个虚拟的教学空间而持续存在。

(2)混合式教学实施方案准备。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形式,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疫情期间的混合式教学包括线下开展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线上教师通过直播的形式进行自学点评和交流展示学习,但后疫情时代下的混合式教学具体来讲指的是线上课前自学和课后拓展,线下课中探究和合作学习。

(3)教学资源搜索与制作准备。资源是教师在线教学、学生居家学习的基础和内容。疫情期间,国家、各省市、学校、企业都提供了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1],笔者发现传统的教案、课件肯定无法满足线上教学需求,因此后疫情时代学校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力量,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广泛收集教学资源,精心做好测评题库的设计,使每位老师的授课进度保持统一,减轻教师各自备课的压力。

2.实践线上教学的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以线上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时间、地域限制,让整个教学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基于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后疫情时代混合式课堂教学“线上”和“线下”的优势,关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因为线上教学的融入带来的变化,并通过课前导学、线上自主学习、课中线下课堂重点难点讲解、线上线下深度讨论、过程性考核等方式,对三个环节进行重新设计。

(1)课前阶段,由之前的网络课程线上预习变成了学生自主线下预习。因此,教师需要编织带有任务的学案,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在课前获得课程学习知识点、信息和技术操作流程步骤等;师生通过网络平台沟通、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师直播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学目标更加清晰。

(2)课中阶段,授课方式由线上授课变为线下授课。针对此,教师需要根据授课内容,结合辅学资源采用不同课堂组织形式及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将线下教学由“教师一言堂为主”的模式向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的模式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3)课后阶段,教师需要及时收集课堂反馈,精心设计课后作业,针对课前、课中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学习情况推送不同的拓学资源。例如,针对不同掌握程度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作业设置为容易、中等、困难三个层次,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效率,还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保证了教学效果。

3.开展线上教学的教研形式选择策略

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浅。后疫情时代在原有教研活动基础上组建“组内、跨组、跨校”网络研修共同体,将成为教师发展与成长的又一重要的新途径。

(1)问题与需求的梳理。问题来源于对线上和线下学的诊断和记录,需求来源于对线上和线下教的改进和记录。随着线上和线下教学活动的持续开展,“问题”和“需求”会变得更加聚焦和突出,如得不到及时解决会大大降低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网络研修共同体的组建。在线上教学的带动下,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期间线上教研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各类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学会(协会)、教師发展培训机构、民间组织机构纷纷邀请智慧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进行线上直播分享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直播或者回播的方式参与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主题学习活动。

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总体部署,教育部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其中,教师是中坚力量,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定会赋能教师多元化的发展,定会加速教师信息化素养提高与教学能力提升的进程,进而推动课堂革命,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促进育人方式转变,支撑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2]。

基金项目:2020年浙江省教师教育规划课题“疫情下的教师培训和教师发展”专项课题“疫情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线上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QYZX202019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宋泉青,许林,李雅煊. 精准在线教学居家学习模式: 疫情时期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途径[J]. 中国电化教育,2020,03(1).

教育部. 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EB/OL]. http: //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003/t20200316_431659. html,2020-03-05.

猜你喜欢

三维一体后疫情时代教学能力
进击“后疫情时代”
MOOC环境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浅析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体育课堂教学中尝试减肥教学的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