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教育挑战对未来教育的启示
2020-08-24刘文娜
刘文娜
【摘 要】猝不及防的抗疫教育对现代教育带来了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与学方式、教育评价、家校关系等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对未来教育本质、目标、內容、教与学方式、评价、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启示。辩证认识抗疫教育,能够实现转“危”为“机”,实现后疫情教育的新发展。
【关键词】抗疫教育;教育变革;未来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0)07、08-048-03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带来了颠覆性的挑战。2020年春季学期从幼儿园到高校都处于校园封闭、学生居家学习的状态。这是现代教育史上少有的颠覆常态教育的事件。这次抗击疫情教育(本文简称“抗疫教育”)的特殊挑战,也带来了面向未来教育的启示。
抗疫教育带来的主要挑战
一是对现代教育组织形式的挑战。自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世界教育就构建了以“现代学校”“班级授课”“现代学制”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运行范式。学生在学校教室中接受教师依据课程大纲和教材内容传递知识,并通过学期和学年考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逐步升入高一年级。周而复始,经历十几年的教室学习,完成学业,最后进入社会工作岗位。这种现代教育的常态范式已经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对教育和学习的认知。然而,疫情让这种习以为常的教育范式彻底停止,人们必须采取另一种方式完成教育和学习的过程。这是对常态学校教育范式的颠覆性挑战。
二是对教与学内容和方式的挑战。疫情期间常态的学校课程设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一个学生个体居家学习,虽然能够在线听到教师的授课,但缺少即时的师生和生生交流,教师无法真实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比如很多时候,教师依据教材讲的内容,学生早已自己学会,造成学习时间和教学时间的浪费。此外,由于疫情带来的社会问题,学生长时间居家独处形成的个体焦虑问题,也在挑战教师针对学生心理需求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的能力。
疫情期间对学生学习最大的挑战是常态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管理的主动学习。有的学生自我学习管理能力强,能够很好地自主安排每日学习生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目的。但很多孩子因为平时并没有受到自主管理的培训和教育,居家学习生活很难进行自主安排。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这种自主能力相对较弱,这给疫情期间家长指导学生居家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挑战。
三是对教育评价的挑战。常态教育情况下,学校教育评价多采取编制试卷的方式,通过集中考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量评价。但疫情期间,这种试卷考试的方式显然不能实现。如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控评价,如何了解教师教的情况和学习学的情况,这显然是对教师评价能力的挑战。一些教师由于缺少对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的了解,每日给学生留大量的重复性作业,不仅不能测量和评价学生真实学习情况,反而造成学生更加厌学。有的学校不能统筹教师课后作业和学生检测任务的数量,各学科留大量作业,造成学生疫情期间家庭学习负担过重。
四是对家校关系的挑战。常态教育方式中家庭和学校各自负责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通常情况下学校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比较单一,主要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疫情期间,由于学生居家学习,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家庭这个空间中实现了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被动地融为一体。学校教师不仅要担负网上在线授课的责任,也要担负指导家长家庭教育策略、对学生进行心理和行为调节等职责。这对学校教师和家长都是巨大的专业挑战。很多家长面对长时间居家学习的学生指导,感觉非常困惑、焦虑,甚至产生亲子冲突。有的家长也会对学校教师的授课和指导工作提出异议,产生家校矛盾。而学校教师对指导家长配合学校开展家庭延伸的教育工作也感觉缺少专业知识。疫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家校教育协同发展的挑战。
抗疫教育挑战带来的主要启示
一是对教育本质的启示。长期以来现代教育已经习惯于以传授知识、检测知识学习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其本质是基于知识本位和教育的功利性目标实施的教育。抗疫教育的被动产生,让人们不得不深入思考,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如果人的生命、生存不能得到保障,如果人类不能真正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培养再多的知识强者和掠夺自然的人才,又有何用?因此,教育要真正回归生命,回归发展人的生命这个本质,真正站在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立场上,思考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意义,才能让未来教育真正走上符合人类发展需求的轨道。
二是对未来教育组织方式的启示。抗疫教育带来了一次全民参与的在线教育实践。探索和研究多年的在线教学被动地成为了教育组织方式的主角。由此带来了实体学校、实体班级的虚拟化。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线上集中学习与泛在学习交相辉映。这是对现代班级授课制的颠覆性变革,是对未来混合式学习方式的最有效实践。相信后疫情时代,混合式学习和泛在学习不再只是小众的探索和理论的探讨。它将成为未来教育和学习的主要方式。
三是对未来教与学内容和方式的启示。在抗疫教育中,很多学校实现了学校课程的开放型发展,实现了常态教材的整合性开发。这种对教育内容的新探索,让常态的课程和教材增加了灵动的臂膀,让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前沿的鲜活内容,有机融入了学习课程和教材。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教材更加生动。这正是未来课程需要超越现代课程机制的关键。
抗疫教育在教与学方式上更加突显教师“引路人”的角色定位,更加强化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个教育原点。抗疫教学更加突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性。任务驱动式学习、大概念探究式学习、开放研究式学习成为在线教学和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这正是面向未来教育所要追求的教育规律。抗疫教育进一步启示我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能仅仅关注最终的考试成绩,更要关注持续的学习力、自主的调控力和管理能力、知识拓展和实践探究力、综合的学习成果表达能力等。
四是对未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启示。抗疫教育启示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统一的教育连续体,应成为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的关系。由于长期的学校教育强化,弱化了家庭教育的专业化,弱化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动融通。抗疫教育提示我们未来教育要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通,提高家庭教育的专业性程度,加强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专业能力,加强教师对家庭教育的专业化指导。
后疫情时代教育和学习的展望
疫情终会结束,常态必将到来。在学校陆续复课,师生逐步返校的过程中,人们不会忘记疫情时代的特殊教育情景,更不会忘记抗疫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和启示。
一是后疫情时代教育和学习的目标要更加关注人的素养发展,而不是只关注知识。抗疫教育带来的教育本质反思将推动教师和家长更加主动地转变对教育目的的认知,从只关注知识学习,转向更加关注人的素养发展,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将逐步成为教育评价的主导价值取向。
二是后疫情时代教与学的方式更加开放,而不是只关注课堂教学。在线教育的便捷性、友好性、开放性、泛在性,为后疫情时代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可预见的后疫情时代,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资源都会主动将线下班级授课与线上泛在学习相结合,实现真正的混合式教学和混合式学习。教与学的翻转融合、线上与线下的混合、规范与灵活的结合、整体与个性的分合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常态教学方式和特征。
三是后疫情时代学校与家庭的关系要更加紧密,共同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发展路径和学习方案。后疫情时代家庭教育将成为专业化的领域。家庭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学学科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增大。实现家庭教育的专业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体化,为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家庭、社会、学校教育连续体,将成为后疫情时代重要的教育需求增长点。
后疫情时代从学校到家庭,从真实的课堂到虚拟网上,都会留下抗疫教育带来的众多影响,促进人类教育的新发展,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实证经验。这也许就是“危”与“机”在抗疫教育实践中的辩证转换吧!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