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教研之风?促专业发展

2020-08-24郭小霞

教师·下 2020年6期
关键词: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

摘 要:我校借鉴来自企业文化的“痕迹化”管理策略,在学校的校本研修中实施痕迹化管理,结合教育行业的实际特点和我校的教研实际,从教学管理中的教师管理入手,在现行的课改教育体制下,运用现代化管理理论、方法和原则,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一种能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教研管理方法,尝试让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更加快捷。

关键词:痕迹化管理;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8-0123-02

一、问题篇: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路在何方

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一直秉持“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的梦想花开。我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现代化、教师队伍素质高、教学质量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我校已成为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的品牌学校。随着科技的进步,课程改革的进行,学校要发展关键靠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将会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而开展校本研修又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最好的一种途径。

当前,学校领导一方面沿用以往传统的压榨和强制式的教学管理思想,要求教师以新理念实施新课程,另一方面在管理过程中又片面地追求结果而忽略过程、强调量化,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致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激发,教师的专业素质得不到发展,容易滋生不满情绪,甚至产生职业怠倦感。因此,开展校本研修应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育教学上的研究和探讨,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寻求新思路。

而痕迹化管理是指在各项工作和活动过程中,在时间和管理内容方面,不留间隙或空白、死角的缜密的工作记录,包括教师的教学教研记录和图文证据。其最大的优点就是通过查证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实物等资料,可以有效复原已经发生了的各种管理以及教育教学、科研等活动。

二、探索篇:教研“留痕”,路在脚下

(一)构建痕迹化管理下的校本研修平台

传统的痕迹化管理就是通过处处“留痕”、事事“留痕”来保存资料,保障日后的查证。从事教育的一线教师除了每天都要进行的教学活动、作业批改、培优辅差、学生思想教育等,还要完成诸多的痕迹材料,致使大部分教师花费了过多宝贵的时间,同时也会感觉到疲惫不堪,时间长了还容易滋生不良情緒,影响教师的正常工作。我校借鉴来自企业文化的“痕迹化”管理策略,在学校的校本研修中推行痕迹化管理,并尝试让痕迹化管理下的校本研修更加智能,通过构建开放共享的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程序,实现网络运营商与操作系统平台间的跨越。教师登录个人账号后,通过平台可以线上进行视频学习、问题讨论、经验分享、课后反思等,并且整个学习、讨论和分享的过程得以痕迹化全程保留。学校有专门负责的技术人员对平台进行管理,旨在通过微信平台下的痕迹化校本研修,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提炼出一套适合我校的痕迹化校本研修模式。

(二)痕迹化管理下校本研修的模式

1.学校领导重视对校本教研的管理和指导

在学校工作中,领导重视的工作就会有成效,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除了在常规教学方面加强指导和督促,还制定了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激励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学校领导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教召开上,把教研工作列入学校重点工作日程,并在学期初的教师大会上进行阐述,让全体教师明白教研的重要性。同时根据上级部门的指导思想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及早制订新学年工作计划,让各学科教研组的计划有制订依据。

例如,新学期我校根据罗湖区“课堂革命”的指导思想,先召开了学校领导课堂革命专题研究会,而后组织召开了各学科“课堂革命”研究会,草拟出课堂革命基本框架,上传至公众平台。后由各学科分管行政、科组长和备课组长共同拟定,构建出我校各学科教学基本式构架,学科分管行政部门审核后提交到公众平台,供全体教师查阅。这样不仅方便学校领导及时掌握各学科组的工作计划和进度,也便于各学科分管行政、学科教研组长相互交流,互动沟通,资源共享,同时也让全体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新学期工作重点和要求,思路更明确。

2.积极落实校本研修的基本环节

痕迹化管理下校本研修基本运行环节是指教师参与研修的具体过程和内容。以我校数学科组某次校本研修为例,具体做法是:

(1)由年级备课组长组织,确定教学内容,科任教师参与研讨,集思广益、脑力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形成教案上传至平台。每位教师上课前可以根据自己班的情况和个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案进行适当修改,每课修改处用异色笔标注并上传至平台资源库。教师从平台上亦能看到其他教师对教案的修改情况,便于相互借鉴。

(2)每学期学校都为校本研修搭建了有效的载体,如“青春课堂”“风格课堂”等,这些活动为校本研修提供了素材。所有的活动课都在多功能教室完成并录像上传至平台,供教师现场或网上观摩。教师的听课不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避免了教师来回奔波带来的人力和物力浪费。

(3)教师可以现场观课也可以通过平台边看录像边评课,利用录像的定格、回放功能来回味、反思一些特别的教学情境,分析亮点和不足,思考为什么这样教,教得是否合适,能不能有所改进。组内成员可以组织线上交流也可以线下沟通互动、思维碰撞,教师在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撰写课后评价记录,让授课教师和观课教师再次收获,也让校本教研更具实践价值。

(4)教师通过平台进行评课和集体反思,教师本人或同年级组的同事共同总结收获,并以小结的形式上传至平台共享。个别课例亦可以组织授课教师或同年级组教师进行二次共享,再次反思和提升。

(5)学校邀请专家、市区教研员参与校本研修活动。他们通过现场观课或平台观课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指导,经相关专家的专业点评后,教师的理解会再上一个台阶,对教学问题的思考也会更加透彻。

3.建立健全校本研修的常规制度,保障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学校要科研兴校,提升教研的效果,那教研制度建设就至关重要,每一项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有制度保障。我校结合现阶段痕迹化管理的实际,尝试建立和健全校本研修的相关制度,让校本研修的各项活动能有序有保障地开展。学校制定了痕迹化管理下的备课、听课和观课、评课及课后反思的相关制度,对教师参与研修的次数、内容均作了相关要求。例如,评课和课后反思研修要求教师能做到:①及时捕捉整堂课的闪光点和不足;②针对出彩点和不足点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改进意见;③反思集体备课方案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思考教学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到位,并寻求改进策略;④在反思的基础上形成教学案例或教学经验总结。

三、收获篇:“留痕”带来的提升,我们在路上

痕迹化管理下的校本研修活动,把每一次的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观课和评课等教研活动过程进行实录和拍照存档,将教研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精彩表现、教师思维的碰撞、专家的精彩点评都详细地记录下来。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都形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不管是执教教师的个人成长,还是参与教师的受益提高,都留下了非常重要的“痕迹”。这样的研修大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和学习热情,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思维碰撞和共同进步的资源分享平台,满足了教师的需要,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让教师静下心来好好地学习和做研究。痕迹化管理下的校本教研能提升教师的教研和反思能力,而教师的教研和反思能力的提高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教师通过痕迹化管理可以记录下自己的各类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后反思等,这些专业知识和反思感悟的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必然会产生质变,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更理性,专业知识更扎实,进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在每学期末,会有专人负责收集和整理每一节公开课、研讨课和专题学习的详细材料,其中包括集体备课教案、教后反思、课堂教学实录、评课记录和专家点评等,统一打包上传至公众平台,方便教师随时查阅进行二次学习,发挥教研的最大效益。

四、反思篇:直面现实,困难一直在,我们继续努力

校本研修指教师博采众长,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转化为特有的教学研究课题,再通过攻克这些研究课题,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校本教研活动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而校本研修活动中补充的新能量,更是教師积累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最重要的添加剂。我校痕迹化管理下的校本研修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弥补了过去校本研修存在的一些不足,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当前的研修制度依然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各类研修的评价指标和体系还不够健全,导致个别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热情不够高,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开视频混时间,复制粘贴做评价的教师依然存在。这样校本研修的内容和教学实践往往脱节,无法通过研修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也不能解决教师的实际教学问题。

(2)常规的教研活动有集体备课、听课观课、评课和课后反思等,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校本教研活动应该有所拓展,如教育专题学习、课题的研究、专业的进修等,也需要建立相关制度来确保各项教研工作的有序进行。

(3)学校教师偏老龄化,这部分教师依赖性强往往又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教研兴校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少部分教师对痕迹化管理还存在一些偏见,导致工作缺少积极主动性。学校的管理部门应对这些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寻求一种新的激励方式,来调动这些教师参与研修的主动性和兴趣。

直面现实,困难一直在,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痕迹化+校本研修”定能创造最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和条件,为我校的教育教研工作创造辉煌。

参考文献:

[1]敬 程,吴 彦. 痕迹化管理理论在办公室文档管理中的应用[J].办公室业务,2018(17):79.

[2]姚雪飞.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的有效结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19.

作者简介:郭小霞(1983—),女,湖北京山人,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基本科研素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农村初中校本研修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教育实习与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