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学校、社会三联动培育新时代好家风研究

2020-08-24刘志宏

成才之路 2020年22期
关键词:家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工作

刘志宏

摘 要:培育新时代好家风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联动”,优良家风可以反哺学校德育,而学校教育又可以很好地传播和优化家风家训。文章以革命老区——会宁县开展“弘扬会师精神 树立廉洁家风”实践活动为例,探讨挖掘地方家风资源,培育好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举措。

关键词:三联动;家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1;G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2-0142-02

家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好的家风是每个家庭成员为人处世的基本规范,也是一个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家风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的基础工程,当代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文化和伦理的内在契合性——同根性(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时代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与魂)和同质性(时代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一种“德”)。这是以好家风培育、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甘肃省会宁县成功开展“弘扬会师精神 树立廉洁家风”实践活动的重要启示是:培育新时代好家风,让优良家风反哺学校德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联动”。

一、创建地方家风家训文化研究社团,开辟相关文化专栏,集思广益,为优良家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学理支撑

2016年12月,甘肃省会宁县新添堡白金智老人作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会宁“家风热”迅速升温,会宁县作家协会自发组织成立“会宁好家风”研究社,并在《祖厉文苑》刊物中开辟专栏“祖厉人家”,关注并研究会宁地方家风家训文化。2017年新年伊始,“弘扬会师精神 树立廉洁家风”主题征文活动在全县展开,中小学师生上传到网络的文章,点击率、好评率节节攀升,如《红军就是家风》《红色家风耀会宁》《凤轴传家·象贤接武》《读耕传家·忠孝为大》《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父亲的故事》《“忍”字还比“饶”字高》《家风如雨》等,这些文章有的回忆红军在会宁的故事,家国情怀彰显美德;有的讲述会宁大家族的历史,耕读厚德兴家立业,有的感悟平凡家庭中不平凡的点点滴滴,与人为善礼让慷慨。2018年4月底,会宁县多部门联合拍摄制作23期会宁本土优秀家风故事并在会宁电视台“祖厉家风”栏目和会宁纪检监察网、“会宁清风”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展播。展播的家风故事,都是教师、家长、学生发生在自己身上或长辈身上的典型事例以及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故事,思想健康、情感真挚、感悟深刻、便于传讲,从不同角度体现当地优秀家风典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和谐进步的社会风尚。

二、重视传统节日的熏陶和怡情养志功用,深入发掘节日文化的教育内涵,营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氛围

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传统节日历经数千年延续至今逐渐形成重阳登高、清明扫墓、中秋团圆、春节欢庆等节日风俗。作为联系千家万户的教育职能部门要重视节日文化教育功用,积极探查节日习俗,彰显特色,以节日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节日蕴含着很多重视家庭的因素,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敏锐地把握并利用这些节日,让学生参与其中,并适时加以点拨,将良好的家教、家风薪火相传,并惠及家庭,惠及社会。

三、发挥地方家风资源的育人作用,树立家风家训典范,注重社会实践,为优良家风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地方陵园、名人故居等都不同程度涉及持家治业的伦理典范,学校要充分利用地方家风资源为弘扬、培育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供教育资源,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位于会宁县郭城驿镇的昴空陵,建有昴空祠。昴空,即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温的后裔,后隐于黑虎岔东侧老庄沟(今塌窑沟)。其后裔赵氏(为避难改姓氏与族别)家族的家风优良,口碑极佳,被评为“会宁最具影响力的家风”。近年来,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参观昴空陵,让学生了解昴公家史,感受赵氏优良家风。

四、开展家训家风进校园活动,利用学校的纽带和助推作用,将弘扬好家风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

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孤军奋战,必须融合社会、家庭的力量,家庭的家风教育,也可以借助学校的力量。为承接社会正能量,弘扬家风家训等传统美德,密切家校联系,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校举行以“传育立行”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活动。为促进活动有效开展,会宁县教育局组织 “家训家风”进校园优秀班会(队)课设计和一次优秀家庭教育故事(案例)征集活动,充分挖掘身边典型经验,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举办 “传承优秀家风 弘扬中华美德”主题班会观摩活动;开展 “传承好家训 培育好家风”书信大赛,促进家庭、学校教育有机融合,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此外,有的学校还邀请专家学者和志愿者走进各校开展“家训家风”等方面的专题讲座,进一步探索家庭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观、育人观,营造良好的家教社会氛围,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五、形式亲民、多样化,丰富家风文化内涵,打通优良家风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最后一公里”

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就必须丰富家风文化内涵和形式,并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这是打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最后一公里”的最有效举措。为此,会宁县先后组织开展了优秀家风家训媒体行活动,优秀家信、家训、家规征集评选活动,书画、摄影展览和主题演讲活动,“会寧最具影响力的家风”评选活动等。挖掘展示当地优良家风家训,能够激发蕴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引导人们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讲道德、守规矩、重家风,让优良家风滋润大众心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地方家风资源,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方沃土。

六、結语

总之,家风培育与美德教育殊途同归。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孝悌敬亲、忠厚诚信等优良的家风,对于家庭来说犹如土壤、阳光、雨露。好家风会让人既坚守本分又能勤奋进取。好家风也可以促使学校德育工作进入新的境界。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学校教育,注重将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关心他人、勤奋进取、诚实守信的身心健康的人,让好家风吹进学校,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自觉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而这些德育内容,和家风培育内容是完全一致的。两者从不同的阵线共同发力,努力培养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孙晓峰.传承弘扬优良家风 培育造就时代新人——关于家风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的思考与实践[J].池州学院学报,2019(04).

[2]栾淳钰.以传统家风“育新人”的时代呼唤[J].中国教育学刊,2019(08).

[3]马朝晖,温惊涛.塑造良好家风 铸就生命基石[J].基础教育参考,2018(24).

[4]闵诗筠,汤薇.当代优良家风培育探讨[J].江苏教育研究,2017(13).

[5]肖群忠.家风家规与立德树人[J].中国德育,2014(10).

Research on the Three Linkage of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to Cultivate Good Family

Tradition in the New Era

Liu Zhihong

(Guocheng Agricultural Middle School, Huini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Huining 730726, China)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good family tradition in the new era needs the "three linkage" of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Good family tradition can feed back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can well spread and optimize family style and family precepts. This paper takes Huining County, an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s and measures to excavate the resources of local family style, cultivate good family style and practice the core values of the society.

Key words: three linkage; family tradition;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mor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家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工作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幽默好家风(二)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家风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