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食海鲜调味酱的研制
2020-08-24姚玉静杨昭黄佳佳庄逸桐梁健平
姚玉静,杨昭,黄佳佳,庄逸桐,梁健平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牡蛎富含蛋白质,被称为“海洋牛奶”,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贝类养殖动物[1]。牡蛎酶解液中富含功能性小分子肽和大量鲜味成分,是良好的呈味基料[2]。中国对虾产量约居世界第一位,食品加工中通常只需要虾仁,虾头、虾壳等下脚料常作为废弃物[3]。虾头虾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甲壳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4]。如何高值化利用虾下脚料,缓解环境压力,是当前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目前,虾下脚料主要用于制备抗氧化肽获得呈味基料,提取虾青素和牛磺酸等功效成分[5-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化的加快,即食调味酱越来越获得年轻人的喜爱,许多新型调味酱被开发,用以满足人们对美味的需求[8-9]。将牡蛎酶解液和虾头虾壳结合起来,开发新型调味酱,可实现对虾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也可丰富调味酱市场。本试验以牡蛎酶解液和虾头虾壳为主要材料进行调味酱的研制,为牡蛎和虾头虾壳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新鲜牡蛎:广东饶平;新鲜对虾:广州龙洞上社市场;胰蛋白酶(酶活4 000 U/g):重庆市全新祥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风味蛋白酶(酶活500 LAPU/g):诺维信中国公司;黄原胶:山东阜丰发酵有限公司;食盐及其他配料:市售。
1.2 仪器与设备
C21-RK2106电磁炉:美的集团;TLE104E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K9840凯氏定氮仪: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3K15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德国Sigma公司;DKZ-3B水浴振荡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KS-1053多功能料理机:广州市祁和电器有限公司。
1.3 调味酱制作工艺流程
1.4 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4.1 原料验收
选取新鲜,无病害,无污染的牡蛎和对虾。新鲜牡蛎开壳,取肉,清洗,搅碎均匀后分装于封口袋中,-18℃冻藏备用;新鲜对虾清洗干净,取虾头和虾壳,-18℃冻藏备用。
1.4.2 酶解
牡蛎酶解参照前期试验方法[10]。选用料液比为1 ∶1(g/g)、胰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质量比 2 ∶1、蛋白酶添加量0.1%、酶解pH值7.5、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24 h的酶解工艺条件对牡蛎进行酶解,制备得到水解度55%的牡蛎酶解液。
1.4.3 油炸
虾头虾壳与大豆油的质量比为1∶5,置于电磁炉上低温油炸至酥脆,过滤取出虾头虾壳。油呈现亮红色,具有良好的风味,称之为虾油。
1.4.4 粉碎
油炸过后的虾头虾壳经多功能料理机粉碎至细粉状,过40目筛网后放置备用。
1.4.5 炒制调香
锅中放入虾油加热至160℃左右,放入称量好的虾头虾壳搅拌均匀,之后加入酱油和料酒炒香。再放入辣椒、大蒜粉、白砂糖、鸡精、黑胡椒粉、姜粉拌匀炒制。再放入牡蛎酶解液和适量水拌匀,待煮沸后,缓慢加入黄原胶,混匀,熬制5 min出锅。
1.4.6 装罐
将调味酱装入经过清洗的玻璃罐头瓶中,封盖。
1.4.7 灭菌
灌装的调味酱置于高压灭菌锅中,120℃灭菌10 min,冷却取出即为成品。
1.5 调味酱工艺优化
1.5.1 单因素试验
1.5.1.1 牡蛎酶解液添加量对调味酱品质的影响
各配方的添加量按所有物料质量的百分比进行添加。在虾油15%、酱油5%、大蒜粉2%、白砂糖1%、鸡精0.5%、黑胡椒粉1.5%、姜粉1.5%、料酒5%、新鲜辣椒2.5%、虾头虾壳15%和黄原胶0.1%的基础上,分别考察6%、12%、18%、24%、30%牡蛎酶解液添加量对调味酱品质的影响。
1.5.1.2 虾头虾壳添加量对调味酱品质的影响
在虾油15%、酱油5%、大蒜粉2%、白砂糖1%、鸡精0.5%、黑胡椒粉1.5%、姜粉1.5%、料酒5%、新鲜辣椒2.5%、黄原胶0.1%和牡蛎酶解液18%的基础上,分别考察5%、10%、15%、20%、25%虾头虾壳添加量对调味酱品质的影响。
1.5.1.3 虾油添加量对调味酱品质的影响
在酱油5%、大蒜粉2%、白砂糖1%、鸡精0.5%、黑胡椒粉1.5%、姜粉1.5%、料酒5%、新鲜辣椒2.5%、黄原胶0.1%、牡蛎酶解液18%和虾头虾壳15%的基础上,分别考察5%、10%、15%、20%、25%虾油添加量对调味酱品质的影响。
1.5.1.4 黄原胶添加量对调味酱品质的影响
在酱油5%、大蒜粉2%、白砂糖1%、鸡精0.5%、黑胡椒粉1.5%、姜粉1.5%、料酒5%、新鲜辣椒2.5%、黄原胶0.2%、牡蛎酶解液18%、虾头虾壳15%和虾油15%的基础上,分别考察0.05%、0.1%、0.2%、0.3%、0.4%黄原胶添加量对调味酱品质的影响。
1.5.2 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调味酱品质的主要因素进行条件优化。牡蛎酶解液添加量(A)、虾油添加量(B)和黄原胶添加量(C)3个因素各选取3个具有代表性的水平,进行L9(33)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作为评价指标,最终确定调味酱的最佳配方。正交试验设计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Table 1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factor level table
1.6 测试指标
1.6.1 感官评价
感官评价小组由7位受过感官培训的大学生组成(4名女性和3名男性)。感官评价在感官实验室进行,从色泽、滋味、香味及组织形态4个方面进行评分,评分标准见表2。
1.6.2 氨基酸组成测定
优选的调味酱样品送往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采用GB 5009.1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进行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测定。
表2 调味酱的感官评定标准Table 2 Sensory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sauce
1.7 数据处理
所有的试验均进行3次。统计分析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采用平均数来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1.1 牡蛎酶解液添加量对调味酱品质的影响
牡蛎酶解液含有丰富氨基酸,可赋予产品良好口感。但牡蛎酶解液具有一定的腥味,只有适量添加才能形成良好的口感[11]。牡蛎酶解液添加量对调味酱品质的影响见图1。
图1 牡蛎酶解液添加量对调味酱品质的影响Fig.1 The influence of oyster enzymatic hydrolysate ratio on the sensory evaluation of sauce
从图1可知,随着牡蛎酶解液添加量的增加,调味酱感官评分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牡蛎酶解液添加量为6%时,调味酱没有腥味,具有较佳的感官品质,但鲜味不突出。牡蛎酶解液添加量为12%时呈现最佳的感官评分,具有淡淡的腥味和浓厚的鲜味。牡蛎酶解液添加量继续增加,调味酱的色泽变暗,呈现浅灰色,腥味逐渐加剧,感官品质反而下降。
2.1.2 虾头虾壳添加量对调味酱品质的影响
虾头虾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甲壳素,以及油酸、亚油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 oic acid,DHA) 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ntemacnioc acid,EPA)等营养物质[12]。虾头虾壳可赋予调味酱良好的色泽和较佳的滋味,但添加量过多时,会有较粗糙的口感,影响感官。虾头虾壳添加量对调味酱品质的影响见图2。
图2 虾头虾壳添加量对调味酱品质的影响Fig.2 The influence of shrimp scrap ratio on the sensory evaluation of sauce
从图2可知,随着虾头虾壳添加量的增加,调味酱感官评分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虾头虾壳添加量为15%时呈现最佳的感官评分。
2.1.3 虾油添加量对调味酱品质的影响
虾油添加量对调味酱品质的影响见图3。
图3 虾油添加量对调味酱品质的影响Fig.3 The influence of shrimp oil ratio on the sensory evaluation of sauce
从图3可知,随着虾油添加量的增加,调味酱感官评分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虾油颜色红亮,香气浓郁,赋予调味酱良好的色泽和香味。但添加量过多时,会出现明显的析油现象和油腻的口感,影响感官。虾油添加量为15%时呈现最佳的感官评分。
2.1.4 黄原胶添加量对调味酱品质的影响
黄原胶是一种非凝胶多糖,作为一种安全和高效的增稠剂,广泛应用于调味酱中[13]。黄原胶添加量对调味酱品质的影响见图4。
图4 黄原胶添加量对调味酱品质的影响Fig.4 The influence of xanthan gum ratio on the sensory evaluation of sauce
从图4可知,随着黄原胶添加量的增加,调味酱感官评分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适量黄原胶的添加,赋予调味酱良好的组织形态。但添加量太少或太多时,会出现明显的稀溶液或者结块现象,进而影响感官品质。黄原胶添加量为0.2%时呈现最佳的感官评分。
2.2 正交试验结果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对试验结果影响最大的牡蛎酶解液添加量、虾油添加量和黄原胶添加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正交试验结果Table 3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results
由表3可知,各因素对调味酱品质影响的主次顺序为C(黄原胶添加量)>B(虾油添加量)>A(牡蛎酶解液添加量),综合各因素的K值,得出正交试验L9(33)的最佳组合为C2B2A1。当黄原胶添加量为0.2%,虾油添加量为15%,牡蛎酶解液添加量为6%时,调味酱的感官评分最高为46.6。对最佳组合配方进行验证试验,得出感官评分为46.9。因此调味酱的最佳配方为:虾油15%、酱油5%、大蒜粉2%、白砂糖1%、鸡精0.5%、黑胡椒粉1.5%、姜粉1.5%、料酒5%、新鲜辣椒2.5%、虾头虾壳15%、黄原胶0.2%和牡蛎酶解液6%。获得的调味酱咸淡适中,鲜味突出,色泽亮丽,组织均匀,具有浓郁油炸虾的香味和牡蛎特有的风味。
2.3 调味酱氨基酸组成
游离氨基酸是产品鲜甜滋味的重要来源。调味酱的氨基酸组成见表4。
表4 调味酱的氨基酸组成Table 4 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sauce
从表4可以看出,调味酱中含有丰富的游离氨基酸,16种游离氨基酸总量为2.554 g/100 g,其中贡献鲜味滋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占66.29%,贡献甜味氨基酸(苏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组氨酸)占18.34%。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是良好滋味的基础,表明调味酱具有较佳的鲜味感官品质。调味酱中总氨基酸含量为6.220 g/100 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缬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为1.890 g/100 g,占氨基酸总量的30.39%。表明调味酱营养价值比较高。
3 结论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海鲜风味调味酱的最佳配方为:虾油15%、酱油5%、大蒜粉2%、白砂糖1%、鸡精0.5%、黑胡椒粉1.5%、姜粉1.5%、料酒5%、新鲜辣椒2.5%、虾头虾壳15%、黄原胶0.2%和牡蛎酶解液6%。获得的调味酱咸淡适中,鲜味突出,色泽亮丽,组织均匀,具有浓郁油炸虾的香味和牡蛎特有的海鲜风味。氨基酸分析表明:调味酱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其中含有66.29%的鲜味氨基酸和18.34%的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为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