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在宫颈筛查诊断非典型鳞状细胞改变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8-24张学慧
张学慧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妇幼保健院,江苏 淮安 223200)
目前宫颈癌的发病率较高,仅次于乳腺癌,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因此宫颈癌的诊断筛查,对宫颈癌和宫颈病变的及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非典型鳞状细胞改变是宫颈炎症和癌前病变的主要病理特征,因此对于其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分析探讨对对宫颈筛查诊断非典型鳞状细胞改变时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的效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月~2018年12月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700例进行宫颈癌检查TCT初筛的女性患者,患者年龄35~64岁,平均(34.08±6.12)岁;所有患者都签署了知情书,我院伦理委员会也获得批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月经期,检查前48h内性行为,宫颈锥切史,盆腔放疗史、子宫切除史,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其它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精神性疾病,无法配合本次研究。
1.2 研究方法
HR-HPV检测:用无菌的拭子将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擦去,将宫颈刷伸入宫颈口,轻轻旋转宫颈刷,使其顺时针旋转4-5圈,慢慢抽出宫颈刷,将其放入装有细胞保存液的标本管管中,提取DNA,进行PCR检测,检测高危亚型主要有HPV(16、18、31、33、35、45、51、52、58、56、61等)DNA,尤其是HPV16、HPV18,主要引起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和宫颈癌。
TCT检测: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技术(TCT),使用试剂盒内的专用宫颈刷,采集脱落的细胞,将采集刷装到有细胞保存液的瓶子中,对其进行漂洗,用全自动制片机进行制片,分散样本,并进行过滤,减少血液、粘液或者炎性组织的残留,通过显微镜进行诊断。
阴道镜检查:患者采取仰卧位,分开双腿,使用扩阴器,充分使阴道内部的宫颈暴露,用消毒棉球,擦去宫颈口的粘液和血液,调整阴道镜的屈光度和焦距,用3%醋酸棉球浸湿宫颈表面30秒,等待一分钟后开始观察,至少2~3分钟,3分钟后可重复涂抹醋酸,观察血管、转化区、以及上皮的变化,最后用碘液涂抹宫颈表面,结果正常显示宫颈阴道部上皮光滑,并呈粉红色,试验为阳性,试验结果出现白色上皮、镶嵌、白斑、点状结构、异型血管及早期宫颈癌等均为阴性。阴道镜检查满意者,在异常部位或可疑部位取多点活检,阴道镜检查正常,必要时在鳞柱交界或转化区邻近交界处活检。
1.3 观察指标
分析检测结果以及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临床数据均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诊断准确率n表示,x2检验,P<0.05为试验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宫颈癌检查TCT初筛
宫颈癌检查TCT初筛的患者中,共筛选出637例异常,包括ASCUS 473例、ASC-H24例。高危型HPV阳性者在阴道镜下检查,活检病理检查共223例,包括CINI级67例,CINII、III级45例。
2.2 诊断准确率比较
HR-HPV的诊断准确率与阴道镜病理没有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诊断准确率比较(n)
3 讨 论
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高龄产妇的增多,社会观念的开放,流产以及剖宫产的女性增多,饮食结构改变,作息不规律,生活以及工作压力大,环境污染,不注重个人卫生等各种原因,使得宫颈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仅次于乳腺癌的危害女性健康的第二大发病率的恶性肿瘤[2]。对于宫颈癌和宫颈病变要及早发现和治疗,因此提高诊断准确率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研究中,HR-HPV的诊断准确率较高。TCT是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对宫颈细胞进行细胞学的分类诊断。灵敏度较高,假阴性较低,对宫颈细胞进行细胞学的分类诊断,可以作为宫颈癌检查的第一步,适合大规模人群初步筛查,但其无法明确诊断。HR-HPV是高危人乳头瘤病毒,通过对宫颈细胞样本提取DNA,PCR检测病毒分型的方法,检查是否存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阴道镜检查通过观察发现病变,且观察范围广,对病变定位准确,进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但是属于有创操作,取材不方便,可能受到检测者的干扰。本研究证明HR-HPV在诊断非典型鳞状细胞改变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对宫颈筛查诊断非典型鳞状改变时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提高宫颈病变和宫颈癌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