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课堂中实施人文化教学的方法解读

2020-08-23黄晓琴

读写算 2020年23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

黄晓琴

摘 要 在人们的认知中,科学家都是有天赋的天才,所以他们才能在某一领域中有所建树。但是,笔者认为,科学家能够在科学领域中苦苦地探索、百折不挠,是因为他们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热爱”科学。基于此,在开展学校教育时,教师教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固然重要,但是,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生成强烈的求知欲,拥有科学意识、科研精神更为重要。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时,学生正处于最关键的塑形时期,化学又是最具备科学特色的学科。因此,教师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帮助学生实现内在转变就显得极为重要。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就需要立足课堂,实施人文化教学,在学生的内在注入动力。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人文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3-0071-02

在落实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的视域要放宽。毕竟教师是在引导学生解读科学,是在“科学”领域中探索。作为一线的初中化学教育者,笔者建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技能,让学生生成强烈的求知欲,还需要让学生拥有科学意识、科研精神,进而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能够继续探索,百折不挠。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仅要展现出“科学性”,还需要展现出“人文性”不断地给学生的内在注入动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就是立足课堂,实施人文化教学。在学生成长的最关键时期,为学生的内外在进行塑形。本文笔者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把握好第一课“一锤定音”

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第一印象如何对于人们后期的相处有极大的影响。因为第一印象一旦生成,后期就很难再做出改变。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时,笔者认为,教师要利用这一点,把握好第一课的教学,进而为后期的化学教学“一锤定音”。实践证明,如果教师给学生第一印象是语言幽默诙谐;化学素质很高,评价观点到位;教法严谨、注重科学;还有的指导有法,拓展恰当……,学生定会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在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之后,教师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进而促使初中学生能够被一次次的“惊喜”震撼到,进而促使学生成为“爱科学”的人才。如,在“碳单质”的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科普小知识。早在罗马时代,就有人把金刚石雕刻成印章,这是最早的金刚石的“工业用途”。以这种方式作为课堂引入,必然可以让思维灵动的初中学生生成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对于新学知识生成强烈的期待。

二、优化作业批改“提供动力”

在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作业环节是教育价值极大的一个“点”。通过优化作业设计、优化作业批改,教师可以让这一个“点”不断地发散进而帮助教师与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衔接,进而优化整个教育体系。如,学生在初次接触化学学习的情况下,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审题能力相对较差,因此会在作业当中出现理解错误而导致答不对题的现象。这时,教师除了要完成常规批改之外,还需要加上“新学科零碎的知识较多,开始学的时候要细心一点,慢慢来”“要及时的记忆和巩固知识,勤快一点”“继续加油和努力”等评语。其实,初中学生存在叛逆性这一点是人们的共识。作为一线的教育者,笔者认为,教师不能认定初中学生天生叛逆,应该思考初中学生表现出叛逆性的诱因,在点点滴滴的积累过程中弱化学生的叛逆性,促使初中学生能够敞开心扉,以平和的心态与教师交流,愿意静下心来参与学习活动,并且生成“苦学”的动力与毅力。

三、养成学习习惯“生成素养”

科学探究是非常严谨的一种活动。在面对初学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笔者认为,让他们生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探究的能力固然重要,让学生拥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更为重要。它不仅仅可以决定科研探究活动的成败,还会决定学生的三观。基于此,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时,笔者建议,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相关培养。如培养学生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习惯。能用化学用语解答问题,如物质的性质、用途、制取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等,必须用化学用语解答。在这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进而让学生生成感悟:科学无小事。对于相关的知识学习,不仅仅是解读案例、会做题,而应该是理解体会,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这样在促使学生完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同时让学生生成“科研者的心态、体会”。除了课堂教学,笔者还会要求学生在平时要多阅读一些科学类的书籍和报刊。让学生能够时时有发现,进而生成求知欲望,并且逐渐变得理性。时代在进步,课堂中教师可以分享给学生的东西越来越少,学生需要转变学习习惯,进而生成学习素养、信息素养,成为可以将自己的需求当作“中心”构建求知平台的学习者。这种学习方式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认知也有极大的帮助。

四、构建留白课堂“提升思维能力”

在笔者看来,每一个人的天赋不同这是正常现象。对比科学家与我们之间的差别可以发现,这种差别不仅仅是体现在“天赋”上,更多的其实是在求知欲望上。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积极地构建人文化课堂,目标指向就在于此,希望学生能夠始终拥有探求“十万个为什么”的兴趣与信心。当然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价值。在这一方面笔者提出的建议是教师要摆脱应试教育习惯,为学生构建留白课堂。让学生在与教师、同学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上,能够细细地品味,提出质疑,分享心得,积极地互动。如说在讲授《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可以提问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哪些燃料,并且使用这些燃料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呢?请同学们自主回答。”生1:“过年用的烟花、爆竹,会污染环境。”生2:“煤的燃烧会污染空气。”等等,此时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心中所想。作为一线的初中化学教育者,笔者认为,初中学生并非叛逆,他们只是有太多的问题得不到答案,他们只是有太多的目标难以实现。这种留白课堂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然会让学生展现出主体价值,不仅仅获得答案,还能够生成学习的体验,获得学习的方法。

五、选用生活案例“激发兴趣”

教师希望学生能够拥有“苦学”的能力,事实上,家长也好、教师也好都喜欢“苦学”的孩子,但是,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苦学”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在科学知识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笔者认为,不是“强压”,不是生成“习惯”,而是激发“兴趣”。尤其是在面对正处于最关键发展时期的初中学生时,不能展现出化学知识的魅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学科就会成为他们主观上的“副科”。在这一方面笔者提出的建议是,教师要选择生活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以科学家的姿态融入其中进而生成兴趣。如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展示了这样一条新闻:一个下水道发生了爆炸,附近下水道盖全部被炸开,飞散到一学校的校园内,炸伤几名学生和路人。调查后发现,这是由于有一个从事灌装液化气的人将罐内的残留物不经过任何处理倒入了下水道,恰巧又有路人把一个烟头掉进了下水道,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学生在看了新闻后,肯定会联想到跟化学知识的联系。此时学生是自己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所以,教师后期的讲述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必然会期待课后的探究学习活动以及分享成果的活动。

综上所述,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时,教师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需要让学生拥有一颗不断求知的心,进而能够像科学家一样苦苦地探索、百折不挠。在这一方面,笔者认为,教师要让初中化学课堂展现出“科学性”“人文性”,进而促使学生的内在与外在同时不断地转化,成为拥有科研态度、科研意识的“科学家”。

参考文献:

[1]石中英.人作为人的存在及其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2]黄俊杰.二十一世纪大学生的培育理念与人文素养教育:通识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03):25-31+194-195.

[3]孙宏安.教师的人文态度——再谈教师的人文素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024(003):21-27.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融入数学语言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冠心病见习教学中应用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探索立体几何的教学方法
探索立体几何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应用数学模型发展生物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以Excel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