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合理问题 驱动知识生成

2020-08-23金明吴洪生

金明 吴洪生

摘 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途径,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老师永恒的追求。笔者以“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课为例,尝试通过“合理设计问题,驱动知识生成”的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合理问题;知识生成;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3-089-1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紧紧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关注课堂的发展,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下面,笔者以“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为例,来展开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注重创设问题情境

合理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探究欲望,提升课堂效率。笔者问道:“同学们,如果我们拿出一条细绳,固定住它的两端于同一个点,再套上铅笔,拉紧绳子并移动笔尖,笔尖能画出怎样的轨迹?”学生纷纷表示这个轨迹是圆。追问:要是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和为定长,动点的轨迹?看着一个个迷茫的眼神,笔者让学生动手实验,(1)拿出一根细绳;(2)细绳两端来拉开一定的距离,固定在图板上的两点;(3)套上铅笔拉紧绳子后移动笔尖。学生们发现画出的轨迹是椭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还会存在着一些疑问:(1)在画图过程中,细绳两端的位置是否固定?(2)在画图过程中,細绳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3)在画图过程中,细绳的长度与两个定点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 从圆的画法类比得到椭圆的轨迹,体会和感受椭圆的形成,以问题促进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二、经历知识生成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体会学习的乐趣,理解数学问题如何提出,数学知识如何形成,数学结论如何来获得与应用。

1.注重概念形成

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单位,只有理解数学概念才能进一步研究与拓展。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数学思维,使他们能够严谨地来分析数学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分类数学思想。

2.互动得到方程

【设计意图】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找到最简单的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从中动手求解得到椭圆的方程。学生根据不同思路来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锻炼了数学运算能力,形成了数学核心素养。

在方程求解过程中,学生不单单要思考如何求解椭圆标准方程?更要注意椭圆标准方程都有哪些特征?根据公式特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在椭圆标准方程的左侧是两个分式平方的和,右边的数值为1;(2)在标准方程中,x2和y2分母哪一个大,焦点就在哪个轴上面;(3)椭圆标准方程中的字母满足a2=b2+c2。

【设计意图】 教师带领学生经历椭圆方程的推导过程,以问题为引领从中体会和感受到椭圆方程的生成过程,观察、思考并得到椭圆方程的公式特征。

三、开展公式应用教学

1.初识概念,简单应用

例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椭圆方程?如果是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

2.重视例题,加强训练

例2:椭圆的两个焦点为(-4,0)、(4,0),椭圆上一点P到两个焦点的距离和为10,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变式拓展,探索求新

例3:如图所示,圆O的半径为定长r,A是圆O内的一个定点,P为圆上任意一点,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l和半径OP相交于Q点,当P点在圆周上运动时,点Q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 例3从另外一个角度加强学生对椭圆定义与方程的理解,使他们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树立起“先定位、再定量”的思想,加深理解a、b、c的关系,为后续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问题引领,带领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体会和领悟到数学背后的本质,通过情境创设、经历知识形成、展开公式应用等方式来开展本节课教学活动,发散学生数学思维,促使其能够灵活运用好数学知识,为后续的椭圆及其它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使每个人都能从中学到数学知识,把教材内容内化为自身数学知识体系,从而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清浦中学,江苏 淮安2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