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任务驱动”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研究

2020-08-23山卫英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注意力

山卫英

摘 要: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美国学者赫伯特·西蒙在其著作《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中明确地提出了“注意力的管理”的概念,并指出,在很多时候“注意力是一种关键性的稀缺资源。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对注意力进行管理。”由此可见,注意力管理对人成长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小学生的注意力缺失的现状,并阐述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利用“任务驱动”进行注意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注意力;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3-078-1

注意力的集中,是人的一种特殊素质和能力。在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的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生注意力缺失的现状分析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的干扰,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而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注意力的缺失,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因素。

1.上课时间长。小学生的身心正处在成长发育期,一般情况下,孩子的注意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心理学实验证明:3岁的幼儿注意力只可以维持3~5分钟,4岁的孩子注意力可维持10分钟,5~6岁的儿童也只能维持15分钟,7~10岁一般可以维持20分钟左右,10~12岁则在25分钟左右,13岁以上才可达到30分钟。而在小学,一节课的时间一般是40分钟,大大超过了孩子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因此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2.课堂环境差。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一般都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学生围坐在一起,打破了在其他学科课堂的座位格局,学生面对的干扰项会增多。不仅如此,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的时候,一般都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学生在一个相对比较嘈杂的环境中进行讨论,注意力会明显下降。而且,学生从主观上认为这门学科不会进行“考试”,属于“副课”,因而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自我控制意愿不强。

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注意力,就必须克服上述客观因素带来的干扰。

二、运用任务驱动,提高小学生注意力

2017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把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基于这样的学科特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究。

1.小组构建要有目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的。为了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岗位,小组成员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5、6人即可。小组形成的方式是多样,可以根据主题任务的需要,也可以在初期就建立相对比较固定的小组,并作出相应的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一个角色,比如“组长”“汇报员”“资料整理员”等。此外,小组成员间的团队意识也是十分重要,一个没有团队凝聚力的小组,容易在小组活动中产生矛盾,导致注意力分散。为此,在团队建立初期,小组就需要建立“团队公约”,并开展一些诸如“小组精彩亮相”“小组标志的设计”等一些团队活动,以此来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尽量避免出现干扰项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任务设计要有挑战。要想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全情投入到小组任务中,那就必须根据主题来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任务。这个任务不能太简单,如果一个学生就可以完成,就失去团队协作的意义;反之,如果任务太难,无法完成,同样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要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个任务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以此来让学生在任务中注意力高度集中。首先,任务的内容必须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这样学生愿意投入到教师创设的任务情景中去。其次,任务的人员安排必须要合理。组内人数如果很多,一个任务如果只需两三人就能完成,那就必须进行组内再分组,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任务中去。最后,任务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时间的限定,一个有时间限定的任务会让学生有紧迫感,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度。

3.实施过程要有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预设与生成之间有时会差距很大,這也是很多老师对这门课程“望而生畏”的原因,同时也是这门课程的魅力所在。

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特别是当某一小组的任务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介入进行指导,让该项任务可以顺利进行。而当大部分小组的任务都存在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所有小组停下来,进行细致的讲解,同时也可以放慢课堂的节奏,以保证任务的完成。

除了对任务的指导,教师还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与专注度,如果发现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就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可以采用评价的方式,表扬做得好的小组,以此警示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4.评价活动要有指向。为了让学生对自我的注意力管理,提升自我控制能力,老师可以采用评价的方式。评价要坚持“评价的方向性、指导性、客观性、公正性等原则。”既要指向学生任务完成率,也要指向学生的注意力。

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而评价的项目就从“注意力集中”方面进行引导,比如“在刚才的任务中,你积极参与了吗?”“你有被其他人影响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吗?”“当你被其他同学干扰的时候,你会及时调整吗?”……这样的自我评价,不仅能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同时也能让学生关注自己的注意力管理。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的集中和保持是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特性,注意力的培养更需要教师将其融入小组任务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中,从兴趣入手,精心设计,让学生学会注意力管理,培养注意品质。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注意力
让注意力“飞”回来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