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提问

2020-08-23郭禹伯

关键词:策略

郭禹伯

摘 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一是要简洁明了、指向明确;二是要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因此,教师必须在认真钻研教材基础上巧妙地设计提问,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智慧提问;提高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3-044-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是教学的起点。我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中写道:“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可见提问是有智慧的。西方学者德加默也提出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一针见血地说出了提问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智慧提问呢?

一、删繁就简,让问题指向目标

1.没有价值的问题——删

曾听一位老师执教《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她是这样导入的: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新的故事,想不想听一听呢?谁来读读它的题目。

这种导语充斥的问题,毫无思考价值,而且拒绝否定的回答,要果断删掉,不妨开门见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故事,谁来读读它的题目?

无意识的、无趣味、无价值的问题,其实是对大脑资源的一种浪费,会让学生丧失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对于课堂上那些随意的、流水式提问,回顾旧知或者机械地回答课文中的原话等低认知水平的问题,与教学内容无关紧要的问题,学生常可以用“是”或“不是”,“对”与“不对”,“好”和“不好”来回答的问题,要删!

2.结构单一的问题——删

还是这节课上,“初读课文”这一环节,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1)故事講了什么呢?

(2)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谁来读第一自然段给大家听?……小朋友们来看看,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3)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谁来读第二段。……第二段写了什么?

(4)其实这篇课文就是写了,小乌鸦找水喝,开始喝不着,通过想办法,最终喝着了。那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一只想要喝水的小乌鸦吧。好吗?

这一环节中问题之间的关系和呈现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层次性,不仅很难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纵向发展,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多维思维,而且对阅读的感受和理解也不够深入,更谈不上让学生有独特的情感体验。

3.目标不明的问题——删

问题是为目标服务的,脱离了目标的问题,再精彩也没有必要。比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老师在教学“渐渐”一词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在乌鸦的努力下,水怎么样了?用你的手势来告诉老师。课文中用的是哪个词写出了这样的变化?(“渐渐”加点。)读读这个词。

(2)“渐渐”就是——,随着小石子一颗一颗增多,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春天到了,天气渐渐暖了小朋友穿的衣服,渐渐少了。你还能用“渐渐”再说一句话吗?

这里教者做了一个关于“渐渐”造句的拓展练习。小朋友造句也很开心。从课堂效果看,突然一个发散性、拓展性的练习,对于本段文本的理解,对于课文的感情朗读其实没有作用,反而把学生的思维给迁移到句式训练上去了。于是,建议她删去了这个背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问题设计。

二、智慧提问,让课堂更加有效

1.提问要贴近文本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有效提问需贴近文本聚焦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上,切忌旁逸斜出,以致耗时低效。如在教《陶罐和铁罐》一课,紧扣课文,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1)初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人物对话,说说陶罐和铁罐各有怎样的特点?(以读代讲,感受人物特点)

以上两个问题的设计贴近文本,紧扣教学重点,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高峰。

2.提问要搭建思维台阶

问题的设置需基于学生的原点,并在“现实发展区”与“最近发展区”的区间内进行才能恰当地把握主问题的难易程度,使学生“跳一跳”便能获得由提问所提供的信息,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在《乌鸦喝水》一课,学生需要感受和体会乌鸦的聪明。乌鸦聪明在它爱观察、爱思考,让自己的大嘴巴喝到小瓶口里的半瓶水。其实还有更深一层在于乌鸦的“逆向思维”——“我”的大嘴巴够不着水,就让水升高来够着“我”的大嘴巴。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爱观察、爱思考这两点,他们很快能理解体会。而“逆向思维”他们往往并不会想到,并且这一点还不能硬灌输给学生。于是我给学生修了个台阶:使劲把嘴巴伸进瓶子里去够水行不通的时候,乌鸦反过来让水变高来够自己。所谓山不过来,我过去。虽然没有强调“逆向思维”,但这种换个角度想问题,反过来思考的思维方式会在一部分学生心中扎根,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需要。

3.提问要促进学生发展

(1)提问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简单的事实判断类问题无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兴趣的激发。具有认知性提示的问题有一定的弹性和启发性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参与探讨的愿望。如,《乌鸦喝水》一课中,两个“看”字,意思一样吗?显然不一样。第一次“看”是“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带来希望,紧接着的“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矛盾出现,这是“乌鸦喝水“的起因。第二次看则是转机的出现。

(2)提问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的学生,既有简单的展示型问题,又有挑战性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结构,使所有的学生觉得自己是有能力回答问题的,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发展。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提出简洁明了、指向明确,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以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因此,教师应在认真钻研教材基础上精心准备问题,智慧设计提问,以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江苏 南京210000)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