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2020-08-22刘桂兰陈楚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肢体神经功能护理人员

刘桂兰 陈楚玲

脑卒中发病后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极易出现认知障碍、肢体偏瘫、吞咽障碍、心力衰竭等肢体及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家庭负担[1-2]。郑晓丽等[3]指出,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肢体及神经功能障碍,效果明显。本研究探讨我院进行脑卒中治疗的患者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脑卒中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症状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认知及沟通功能正常;初次发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伴有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在本次研究前即伴有运动功能障碍或神经功能障碍;伴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实质性疾病;伴有恶性肿瘤。60例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6~73岁,平均(65.97±3.46)岁。病程1~19 d,平均(9.46±3.78)d。疾病类型:脑梗死31例,脑出血29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病情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而制订饮食护理计划及系统的康复方案;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消除其因自身疾病或治疗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对伴有焦虑、烦躁或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讲解以往治疗较好的实例,提高其对治疗及日后生活的信心;告知其早期康复训练方式、各阶段注意事项及益处,提高其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测,背部及臀部等受压部位下放置软枕,避免压疮;病情稳定后,指导其进行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训练,定期指导并协助更换体位,频率为每4 h 1次,指导其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指导关节训练,包括握拳,肘、膝关节伸展、屈曲训练,肩关节外旋、外展及屈曲活动,协助其进行髋关节活动训练[4],以避免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或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入院72 h后,鼓励下床活动,首先指导并协助其在床边保持座位,之后扶墙站立,并逐步过渡至扶墙行走训练,之后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进食、穿衣、执笔及如厕等训练项目。

1.2.2 试验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超早期康复护理:(1)于患者意识尚未恢复时,由护理人员及家属对患者肢体进行被动运动,顺序由上肢至下肢,即由肩关节、髋关节至指关节及趾关节,运动时间为每次20~30 min,每天2~3次,待意识恢复后,询问症状及肢体感受,鼓励其由被动运动逐步过渡至主动运动。(2)于意识恢复12 h后,开展神经功能训练。记忆练习:准备一定数量的图片,并使患者逐个查看,确认查看全部卡片后,将图片收回,并在5 min后使患者回忆图片内容,护理人员及家属可适当提醒卡片内容,以帮助回忆;注意力训练:将带有汉字或图形的卡片交给患者,指导其使用患侧肢体握笔,将护理人员指定的汉字或图形圈出,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增加汉字及图形的数量;定向力训练:询问所属的位置、时间、方向,并引导区分病房内物品的摆设,由护理人员提问,由患者说出指定物品所在的方位;处理问题训练:询问进食或穿衣等项目的动作及先后顺序,并逐步增加问题难度;数字训练:准备0~20的数字卡片,指导对其进行排列,并进行简单运算;语言训练:患者恢复过程中多听新闻,并指导家属多与其进行沟通,鼓励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复述或进行交流,随着神经功能的恢复,可指导其通过朗读诗歌或读报纸、杂志等方式提高其语言能力。每次神经训练时间为30 min,每天2次,在训练过程中,由至少1名护理人员及家属陪伴进行,尤其在进行主动运动训练时,护理人员应保证其安全。(3)下床运动干预。于意识恢复48~72 h后,根据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指导并协助其下床运动。(4)记录工作。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运动及神经功能训练结果进行记录,并将记录按时反馈给患者及家属,以提高对护理措施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并比较两组干预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1.3.1 神经功能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对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意识水平、视野等11个条目,其评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恢复越差。

1.3.2 运动功能 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定表[6]对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其上、下肢评分满分分别为66分及34分,评分越高表明其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1.3.3 生活质量 采用简明健康测量表(SF-36)[7]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8个维度,其满分均为100分,且分数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后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由于脑卒中在采取治疗措施后,仍可出现意识模糊、半身不遂及失语等症状,因此需采取长期的康复训练以提高生活质量。超早期康复护理是以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其治疗后康复速度为主要目的的新型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常在病情稳定12 h后开展康复训练不同,该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入院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开始进行相应训练,且在病情平稳12 h内采取运动干预措施,待意识恢复,肢体功能有所改善后,即可开始进行神经功能恢复,通过超早期干预,阻止机体继续受疾病困扰,有助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8]。

3.1 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脑卒中神经功能 结果显示,试验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作为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的主要工具,其评分越高表明神经缺损越严重,而导致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较高的原因包括:(1)在早期对其进行干预,能够降低疾病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9]。(2)更早地进行神经功能训练,能够在神经功能尚未受到更大损伤时,对患者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对其神经功能产生刺激,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及改善[10]。

3.2 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运动功能 结果显示,试验组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障碍改善的原因如下:(1)在超早期对患者进行肢体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出现痉挛、水肿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同时能够提高其在治疗期间的舒适感。(2)在早期,尚无法行动时,对其肢体进行按摩及被动运动,提高了肢体的血液循环功能,在避免其出现下肢动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的同时,还能够为后续主动运动奠定基础,而在病情平稳后,指导其进行早期下床运动,能够进一步缓解因疾病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症状。(3)李阳等[11]指出,对脑卒中实施超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该护理模式对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的有效性。

3.3 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显示,试验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原因如下:(1)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能够显著提高其日常行为能力,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2)神经功能的恢复,能够降低在治疗后出现语言障碍、意识模糊或吞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12]。(3)在入院后得到及时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其因疾病及治疗而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而能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患者对生活的信心,因此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4)李娟英等[13]指出,对该类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即能够减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家属及护理人员的依赖性,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其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肢体神经功能护理人员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肢体语言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肢体写作漫谈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