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2020-08-22刘帆

医药前沿 2020年13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麻醉

刘帆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 江苏 南京 210028)

髋关节置换手术对于年纪较大患者而言属于耗损元气疾病,需要医护人员拥有优秀水准来增强治疗效果,而且术后的使用性强、相容性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原有生理关节,防止因病造成的生活质量下降[1]。置换手术让患者的活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实现自主行走能力。人工置换术的存在是治疗老年髋关节病变的主要手段,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相关操作要点,娴熟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治疗抑郁麻醉工作,保证患者术中安全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良好[2]。基于此,本次实验主要针对此展开统计分析,现已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统计我院2017 年10 月—2018 年5 月间收治于骨科接受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选择48 例作为此次实验对象,利用随机分配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4 例。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为提升麻醉护理质量,给予实验1 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2 组患者术中麻醉护理,患者在术前以签署知情同意书知晓此次实验目的,并均符合此次实验条件,排除麻醉药物过敏者和重大免疫疾病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2 ~4 小时,且为全身麻醉

参与实验患者中女22 名,男26 名。实验1 组女性13 例,男性人数为11 例,最大年龄85 岁,最小年龄64 岁,患者平均年龄(78.2±5.3)岁,平均患病时间(2.1±0.6)年;实验2组女9 例,男性人数为15 例,最大年龄82 岁,最小年龄66 岁,患者平均年龄(74.5±6.2)岁,平均患病时间(2.0±0.8)年。针对患者年龄、性别与患病时长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根据不同患者临床症状给予麻醉,情况特殊患者需斟酌麻醉区域,保持侧卧位进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人工置换术,确定髋关节功能良好后缝合创面给予留置管,并给予麻醉护理配合,具体如下:

1.2.1 麻醉护理术前配合 护理人员应探访患者病情,巡查时对患者讲解术中会用到的器械以及麻醉方法,告知患者在术前、术中应该如何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安抚患者不良情绪主动回答关于手术问题。

1.2.2 麻醉术中配合 医护人员对手术准备进行安全核实,尤其注意药品核对与药物过敏史,随后建立静脉通道确定患者输液速度与麻醉要求,在护理人员穿刺时让患者配合调整体位。在麻醉期间给予联合使用药物,由于麻醉药对人体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因此在手术护理过程中需时刻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控制血氧饱和状态,注意四肢保暖工作让肢体处在功能位,以防手术时间过长导致肢体功能下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与Harris 测评,数据越高表示患者病情有所改善,护理配合效果明显。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Harris 髋关节功能比较

经统计,实验2 组髋关节功能优于实验1 组,两组间数据对比(P<0.05)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Harris 髋关节功能对比 [n(%)]

2.2 对比两组麻醉护理满意度

实验1 组护理满意度低于实验2 组,两组间数据对比(P<0.05)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护理满意度对比 [n(%)]

3.讨论

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数年龄较大,且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病,因此会加大老年患者在术中的危险性使麻醉风险提升。因此才需要进行麻醉护理配合保证输液流畅度,控制术中出血量加强术后髋关节使用功能,同时防止麻醉药效过大引起患者呼吸状态不佳[3-5]。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必要时给予升压药品保持血压正常。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2 组接受麻醉护理手术配合满意度与髋关节功能高于实验1 组,因麻醉造成的呼吸抑制概率控制良好,最大化保障术中麻醉配合的实施效果,促进患者手术安全性高,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麻醉护理配合可提升护理管理效果,帮助患者降低手术麻醉风险的同时还可保证手术质量,帮助患者树立生活自信,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麻醉
髋关节活动范围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