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至县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现状与对策

2020-08-22邓卫民杨建文童守远刘永杰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耕地面积种粮粮油

邓卫民,杨建文,陈 波,童守远,刘永杰,杨 伟

(四川省乐至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乐至 641500)

1 基本情况

据乐至县统计:2018年全县人口81.12万人,农业人口69.1万人;耕地面积4.38万hm2,田1.64万hm2,土2.45万hm2;全县粮食播种面积8.23万hm2,总产量41.35万t;油菜栽植面积2.53万hm2,总产量6.04万t。乐至县是全国产粮大县和全国产油大县。

2 乐至县2017~2019年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现状

2017年、2018年全县种粮大户分别是116户、105户;经营耕地面积43.98hm2、452.28hm2。2017年至2019年,乐至县粮油适度经营主体户数和经营规模在下降。2019年粮油适度经营主体户80户较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下降37户和12户,分别下降46.25%和31.25%;2019年粮油适度经营主体经营耕地面积379.83hm2较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下降26.85%和15.21%。乐至县种粮大户户数和经营耕地面积不大,但是在遏止耕地撂荒、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智慧农机和农业机械化、创立“粮穗香”大米品牌等方面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其优质粮油惠及城乡居民,得到好评和认可。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乐至县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油专业合作社等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应运而生。近年乐至县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出现发展瓶颈,为促进乐至县粮油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商品化高质量发展。2019年10月,乐至县农业农村局对11个乡镇的39户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调研。

2.1 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经营耕地面积逐年增加

从表1可知,调查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39户,2018年较2017年增加经营耕地面积14.88%。2019年分别较2017年和2018年增加经营耕地面积增20.03%和增4.47%。

表1 新型经营主体2017~2019年经营耕地面积统计表 单位:667m2

2.2 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效益较好

调查的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39户,2019年经营耕地面积311.83hm2,生产总产值626.2万元,纯收入177.03万元,纯收入378.47元/667m2。其中粮油作物种植面积443.84hm2,总产量212.1万kg,总产值582.0万元,总投入420万元,纯收入162万元,纯收入243.3元/667m2;中药材种植面积6.20hm2,总产量2.3万kg,总产值44.2万元,总投入29.2万元,纯收入15.03万元,纯收入1616.1元/667m2。

2.3 不同经营模式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生产和经营效益分析

2.3.1 乐至县良安镇河沟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社模式 基本情况。该集体经济组织有440户,社员1344人,经营耕地面积43.33hm2。其中以代耕、代种、代收农户水稻田33.33hm2,流转耕地10hm2。现有大型耕整机1台、精米加工机一台套。生产方式。33.33hm2水稻田,通过“四良”配套开展稻田养渔,生产优质稻谷25万kg。种植菜用大豆和大头菜面积29.33hm2。加工和销售。年加工大米3.5万kg以上,以“良安大米”品牌包装销售3.5万kg以上。生产和经营效益。该集体经济组织,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好。特别是将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与农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收购农民的稻谷高于市场价的10%,加工销售大米后返利0.16元/kg给农民。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农工商”一条龙的经营模式。现该村集体经济组织积累资金16万元。

2.3.2 “稻-麦”或“稻-油”全程机械化发展模式 大佛镇红兵家庭农场龚红兵,自有农机具14台套,流转耕地面积14.53hm2,实现全程机械化。2019年种植水稻和小麦面积27.66hm2,总产量14.34万kg,总产值39.99万元。加上龚红兵开展无人机防治病虫害和稻谷烘干等服务,年纯收入20万元以上。

2.3.3 “粮经”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金顺镇蜀龙家庭农场龙远武,2019年流转耕地面积11.84hm2,实现种养结合收入100.68万元,年纯收入40万元以上。其中种植业(种玉米和沙参)总产值35.68万元;养猪200头,总产值65万元以上。同时带动周围农民发展沙参和丹参面积26.66hm2以上,龙远武是回乡知识青年致富带头人的优秀代表。

2.3.4 “稻鸭”生态发展模式 宝林镇黄家祠石乔木石乔木“稻鸭”共养模式,养鸭2100只,经营耕地面积7.16hm2,稻谷总产量5.1万kg,总产值14.28万元,年纯收入9.33万元。

2.3.5 传统的低效种植模式 宝林镇新庙村4社吴心贵,经营耕地面积2.18hm2,种植粮油作物面积5.07hm2,总产量1.47万kg,总产值3.68万元,纯收入400元(该纯收入是扣除了吴心贵计自己投劳动力费用2.5万元)。吴心贵没有农业机械,生产过程靠体力。一年下来,几近亏本。但他们仍然守护着土地,坚持劳作,为社会贡献粮食。

2.4 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农业机械化水平在提高

龚红兵经营耕地面积14.53hm2,小麦和水稻机耕、机播、机收、机防等机械作业面积188.73hm2(次),机械化率达100%。

2.5 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加固“农工商”链条

以“粮穗香”品牌和“良安大米”品牌等销售大米。乐至县凉水乡三河咀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乐至县良安镇河沟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社和年销售大米10万kg以上,销售收入30万元以上。在加工和销售中水稻田再获利500元以上。

2.6 国家对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补贴力度加大

2019年,对种粮大户补助60~90元/667m2,共计补贴34.05万元,较2017年增加7.15万元,并在生产环节补贴30.66万元。随着补贴的力度加大,大大提高了种粮大户的生产积极性。

2.7 存在的主要问题

2.7.1 粮油规模经营户少且规模小 全县25个乡镇仅17个乡镇有种粮大户,占乡镇的68%;全县105户种粮大户经营耕地面积497.63hm2,仅占全县耕地面积的0.63%。

2.7.2 农业从业者劳动力弱化 农村劳动力弱化,农村老龄化、空心化严重。经营管理缺人才、关键农时缺人手、适度规模经营缺人才问题日显严重。

2.7.3 粮油适度规模经营粮油生产条件差 耕地碎细化。经营耕地面积2~3.33hm2的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耕地碎细化。如劳动镇远朝门村蒋兴春,经营耕地面积2.22hm2,分布在不同方位达51块之多,这种现象较为普遍。生产条件差。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经营的耕地大多都未进行土地整理及路、渠建设,生产条件差,保灌保栽能力弱,遇干旱也只能靠天吃饭。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落后。良安镇宝森堂村6社种粮大户倪里邦生产过程中,仅对1067m2水稻田租用了耕整机耕整地,其他农业生产过程全部靠人力和体力。他们缺乏生产计划、生产流程、技术管理、成本核算、资金运作、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将制约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政策性补贴少。大多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只得到国家的种粮大户补贴,仅60~90元/667m2。国家对部分种粮大户补贴太少,到位慢,影响经营者的生产经营。粮油生产效益较低。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部分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效益较差,甚至出现亏损。

3 乐至县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对策

3.1 明确发展目标,引领粮油产业绿色发展

稳定粮油作物种植面积,规模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绿色优质粮油,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稳步发展和建立“稻渔”“稻虾”“稻鸭”和绿色粮油生产基地,以标准化生产提升粮油品质,以科技驱动提升粮油综合生产能力,以农业机械化和烘干机械为载体推动粮油产业高效发展,以打造乐滋乐味粮油品牌为切入点,畅通“互联网+冷链物流”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惠及城乡居民,促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3.2 创新发展模式,促进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初步形成了乐至县良安镇河沟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社模式、粮经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稻-麦”或“稻-油”全程机械化发展模式、“稻鸭”生态发展模式等高效发展模式。在乐至县构建“一轴一廊一环”的乡村振兴新格局下。粮油适度规模经营者要根据本乡、本村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学习借鉴以上高效发展模式,可创新发展“青贮玉米+养肉牛”“青贮玉米+养黑山羊”等模式。引领粮油适度规模经营者,在高效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农工商”一条龙的高效经营模式。因此,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3.3 夯实发展基础,促进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高效发展

消除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经营耕地碎细化问题,是实现其稳步发展的关键。政府积极引导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消灭经营耕地碎细化问题,通过代耕、流转等方式将经营的耕地相对集中;政府从项目上重点支持其改造农业生产条件,建成“田成方、路联网、渠配套”的耕作设施配套体系,重点要解决“两季田”排水不畅,干旱时无水灌,影响油菜或小麦水稻高产高效;政府应该从财力、人力和物力上支持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使之建成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智慧农机化操作、商品化运作的经营生产技术体系。让粮油适度规模经营者以智慧农机实现生产过程很体面、经营过程有效益的新型农民。

3.4 以农业机械化为载体,提升引促进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高效发展

以拖拉机、耕整机、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病虫害防治机具为载体武装农业,以智慧农机引领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种植效益。以烘干冷链物流为保障,烘干稻谷、小麦、油菜籽、玉米等粮油,建立低温冷贮仓库,确保粮油因晾晒不及时霉变,因贮藏条件差导致粮油品质下降。通过烘干冷链物流促进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3.5 以标准化生产划红线,让城乡居民放心安全食品优质农产品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适应国际大市场要求,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求。我们要根据人们认同的营养标准、品尝标准、卫生标准和审美标准4个方面,制定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标准。重点加强对已建立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及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管理,积极引导粮油适度规经营主体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产品认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进标准化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促进全县农产品提档升位,提高种植效益,满足城乡居民吃上放心安全优质农产品。

3.6 强化社会化服务,助力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生产经营

3.6.1 为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服务 根据自身经营规模、经济条件和生产能力,粮油适度规模经营者可创新发展智慧农机。也可借助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为自己所用,将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烘干等工作就交给农机专业合作社,并以合同的方式进行运作,这样不仅可减少投入和资金压力,而且可节约资金和减少农机闲置浪费。

3.6.2 夯实农业发展的智力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科学的农业技术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源动力。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技服务推广体系。县农业农村局、乡镇农技站应该把村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油专业合作社等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作为推广农业技术的主战场,安排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技术干部负责培训农业技术和现场指导农业技术,逐步提升其素质,夯实农业发展的智力支撑。

3.7 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提高粮油适度规模经营者的生产积极性

对种粮农户进行补贴是我国的一项惠农强农性质的战略性政策,对种粮农户给予的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和农机购置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贴息补贴等。并将补贴及时发放到位,以提高适度规模经营者的生产积极性。

3.8 打造乐滋乐味粮油品牌,畅通粮油流通渠道

乐至县“粮穗香”获2018年北京农新产品国际展会金奖,我们以此为载体,将乐至大米以乐滋乐味粮油品牌推销出去。加大推销力度,畅通“互联网+冷链物流”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农业现代化是不可能在农户小生产基础上实现,实行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因此,在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基础上,创新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培育壮大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实现稳定粮油播种面积,提高粮油单产,增加粮油总量,保障有效供给,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乐至县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适度规模经营是大趋势,不可逆转。

猜你喜欢

耕地面积种粮粮油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山西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4.8亿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家畜养殖生产的环境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