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人性化护理在艾滋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价值

2020-08-22张雷

智慧健康 2020年21期
关键词:组间人性化艾滋病

张雷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0 引言

目前,我国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就有艾滋病,该病多发于青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艾滋病为全身性传染病,该疾病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性传播与母婴传播,目前临床中无有效根治方法,而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该疾病患者机会性传染,进而提升其生存质量,并使其寿命得以延长,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心理不良情绪较为明显,依从性较差,治疗效果不尽理想,因此,对艾滋病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干预具有现实意义,本院抽选80例艾滋病患者,对其进行分组研究,探究将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其中应用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纳入本院接收的8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代表,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为患者入选时间,依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对其进行分组研究,参照组、研究组为其组名,每组4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28-78岁,平均(59.64±1.52)岁,病程10个月至7年,平均(4.31±0.85)年;参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29-77岁,平均(59.17±0.98)岁,病程1-8年,平均(3.98±0.37)年。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经统计学分析得知,其差异为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参照组患者中,即:对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评估患者自身病情;叮嘱患者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协助患者进行各项相关检查,告知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对其进行常规饮食护理与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并为其讲解用药重要性与必要性。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人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艾滋病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原因易出现诸多负性心理情绪,此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真正内心所需,在沟通过程中,找出患者不良心理产生因素,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将自身想法进行倾诉,护理人员扮演专业倾听人员,使患者不良情绪与心理困惑得以排解,为患者讲解与其病情相似人员,经治疗后良好现状,进而提升患者治疗与护理依从性;②人性化环境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第一时间为其讲解医院周围环境及医疗设备先进性,降低患者陌生感与恐惧感,由于艾滋病属慢性传染性疾病,治疗时间相对较长,为给予患者良好环境,定期对病区进行消毒,张贴有关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文章与漫画,使患者随时了解自身相关疾病知识,告知患者其主治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患者给予一定鼓励,提升其治疗配合度。③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过程中,了解其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掌握患者家庭情况与经济收入情况,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其讲解国家关于艾滋病疾病的相关扶持政策,与此同时,详细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艾滋病相关知识,提升其对该疾病认知程度,在与其沟通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不可在私下讨论患者疾病发生原因、发生过程等,在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时,要单独进行讲解,保护患者个人隐私,促进护患关系。

1.3 观察指标

利用SAS焦虑评分量表与SDS抑郁评分量表比较组间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与抑郁评分;SAS评分标准:分数达到51分时说明存在焦虑情况,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情况越严重,SDS评分标准:分数达到53分时说明存在抑郁情况,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抑郁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得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组间患者心理状态评分采用t检验,差异呈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SAS、SDS评分。两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护理后,组间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护理前相比,差异为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与参照组相比,P<0.05,数据由表1呈现。

3 讨论

表1 组间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变化±s,分)

表1 组间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变化±s,分)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40 52.61±1.05 39.62±2.31 54.75±0.64 40.85±2.61参照组 40 52.38±1.13 47.15±1.08 54.83±0.42 49.62±1.85 t - 1.133 26.411 0.934 25.519 P - 0.092 0.000 0.175 0.000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该疾病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血液传播与母婴传播[4],在社会中,性传播与血液传播较为常见,其原因在于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在婚前要进行婚前体检,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夫妻任意一方存在艾滋病将不予开具证明,因此,母婴传播几率相对较低。由于患者自身疾病特殊性,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与身心健康[5]。当前临床中,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主要方式为抗病毒治疗,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心理状态良好程度对其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性化护理干预为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其护理理念为“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医院环境、尊重患者隐私等多方面护理干预,提升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效果与护理质量[6],与此同时,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其治疗与护理依从性,丰富常规护理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组间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较小P>0.05,经过护理后,组间患者心理状态均明显改善,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与参照组相比P<0.05,说明,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促进其治疗依从性,继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组间人性化艾滋病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 世界艾滋病日》
“以人为本”理念下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昆明市防治艾滋病局艾滋病服务机构和联系方式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