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冠脉介入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功能和血浆B 型钠利尿肽的影响探讨

2020-08-22吴贤涛陈凤慈黄利

医药前沿 2020年13期
关键词:利尿左室冠脉

吴贤涛 陈凤慈 黄利

(江门市人民医院 广东 江门 5291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是因多种因素导致的冠状粥样斑块破裂,造成冠脉管腔堵塞,进而造成心肌细胞出现缺血、缺氧、坏死,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目前临床上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药物保守治疗,另外一种是手术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手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上效果较为显著,得到了广大患者的接受与认可[1-3]。本次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经皮冠脉介入术的治疗效果,现共选取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评估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心功能、血浆B 型钠利尿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18 年8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根据患者本人的治疗意愿分组,对照组(20 例)中:男12 例,女8 例;患者年龄为43 ~76 岁,平均年龄(58.49±2.38)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3 例,下壁梗死6 例,侧壁梗死1 例。观察组(80 例)中:男48 例,女32 例;患者年龄为42 ~77 岁,平均年龄(58.64±2.41)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43 例,下壁梗死35 例,侧壁梗死2 例。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4]:(1)入院后均接受动态监测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志物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2)均具备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指征,对治疗药物无禁忌症或过敏史;(3)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本研究经伦理部门批准通过。

排除标准[5-6]:(1)合并风湿性心脏病;(2)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3)合并扩张型心肌病;(4)合并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者,或有精神病史,无法积极配合治疗。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给予抗血小板、调脂、扩冠等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

观察组行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选右侧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建立动脉通路,经动脉鞘引入造影导丝和导管,用肝素抗凝。注射造影剂,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病变狭窄的具体部位、范围以及狭窄程度等。使用球囊扩张狭窄部位,并综合冠脉造影的检查结果,确定置入支架,开通闭塞冠脉。

1.3 观察指标

(1)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为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并对两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进行组间、组内比较。

(2)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B 型钠利尿肽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测定,治疗前是指患者入院当天,治疗后是指患者入院的第二天和第三天,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比测定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n 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ml)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ml) 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组 80 治疗前 51.23±1.28 41.13±1.62 53.16±1.15治疗后 46.28±2.47 39.96±1.57 58.86±1.91 t 15.915 4.638 22.867 P 0.000 0.000 0.000对照组 20 治疗前 51.26±1.22 41.14±1.22 53.28±1.33治疗后 53.16±2.84 43.45±1.11 52.27±1.05 t 2.749 6.263 2.665 P 0.009 0.000 0.011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 0.095 0.026 0.404 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 0.925 0.979 0.686 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 9.927 9.356 14.841 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 型钠利尿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血浆B 型钠利尿肽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2d、治疗后3d 观察组的血浆B 型钠利尿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 型钠利尿肽水平比较(±s,n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 型钠利尿肽水平比较(±s,ng/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2d 治疗后3d观察组 80 1854.62±20.23 2415.63±23.16 1042.13±8.53对照组 20 1855.74±21.45 2546.85±22.37 2845.41±23.16 587 00 t 0.356 22.812 565.0.874 0.000 0.0 P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该病的发生率高,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若不及时干预治疗,则会增加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因此,临床上要选择一种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治疗方法,以及时开通堵塞血管,改善心肌缺血,实现早期灌注,进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本研究显示,用经皮冠脉介入术与药物保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存在一定差异,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对患者心功能和血浆B 型钠利尿肽的影响两个方面。一方面,相比于用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相比,用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心功能有显著改善,且改善效果更佳,体现在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明显减少,且左室射血分数有显著增加,这说明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可以很好地保护患者的心功能。经皮冠脉介入术是用于冠脉血管再灌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有效方法,能够减轻心肌受损程度,现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治疗手段,能够及时尽可能挽救缺血的心肌细胞,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另一方面,与用药物保守疗法进行治疗,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血浆B 型钠利尿肽水平显著降低,这说明血浆B 型钠利尿肽是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之一。血浆B 型钠利尿肽是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分泌的多肽类激素,作为一种内源性利钠肽,血浆B 型钠利尿肽已经成为心室形成的代偿性保护因素,能够与相应受体相结合,增加心脏细胞含量,进而产生生物学效应。同时,血浆B 型钠利尿肽可通过对血管内皮蛋白激酶的激活性作用,发挥出均衡的扩血管效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症状,这会导致其血浆B 型钠利尿肽和心肌缺血的比例合成、释放,因此,血浆B 型钠利尿肽也能够反映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缺血损伤程度和损伤范围。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上,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术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型钠利尿肽水平,进而改善预后,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利尿左室冠脉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贵州民族药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三)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