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阿伏伽德罗常数的陷阱

2020-08-21王佩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4期
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

王佩

【摘要】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考查是高考的传统题型之一,从外观上看,题干简洁直白单一,但设问综合,涉及知识面较广,一般涉及状况条件、物质状态、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电离、水解以及隐含的可逆反应和特殊反应的考查。要正确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留心陷阱,本文特将陷阱类型以及突破陷阱的方法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关键词】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状态;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170-02

转移电子数  电解质溶液  可逆反应  溶液浓度  粒子数目

陷阱一: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

1.0.5molO3与11.2L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

2.标况下,33.6LHF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A。(     )

3.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氣体中分子数为0.2 NA。(     )

4. 常温常压下,22.4L Cl2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NA。(     )

5. 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4 NA个电子。(     )

6. 用惰性电极点解食盐水,若线路中通过1NA个电子电量,则阳极产生气体11.2L。(     )

【突破陷阱方法】抓“两看”突破气体与状态陷阱

一看气体是否处在标准状况

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如:标况下SO3、HF、H2O、Br2、CCl4、CHCl3、CH2Cl2、苯均不是气体)(注:CH3Cl为气体)

陷阱二: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1mol Na2O2晶体中共含有4NA个离子(     )

2.1molNaCl中含有NA个NaCl分子(     )

3.12.0gNaHSO4和MgSO4组成的混合物中,阴阳离子总数大于0.2 NA (     )

4.12g石墨烯中,含有的C     C单键的数目为1.5 NA (     )

5.12g石墨烯中,含有的六元环数目为1.5 NA (     )

6.1mol金刚石中,含有的C     C单键的数目为2 NA (     )

7.30g SiO2中含Si   O键的数目为2 NA (     )

8.31g白磷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4 NA (     )

9.1mol甲醛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 NA (     )

10.0.1molC2H6O分子中所含C  H键的数目为0.5 NA (     )

11.20. 1molCO2中含有4 NA对共用电子(     )

【突破陷阱方法】清楚物质的结构

1.1mol Na2O2中含有1mol Na+和1mol O22-

2.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结构

3.石墨烯的结构是六角形呈蜂巢晶格状

4.白磷P4是四面体构型,磷原子在四个顶点

5.CO2是直线形分子

陷阱三: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

1.0.1mol Fe参加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一定是0.3 NA(     )

2.0.1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电子数目是0.3 NA(     )

3.0.1mol Fe与0.1mol Cl2反应,转移电子数目是0.2NA(     )

4.1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NA(     )

5.0.1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

6.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NA(     )

7.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

8. CO2通过Na2O2使其增重a g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a/56 NA(     )

9. 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 NA(     )

10.电解精炼铜时每转移NA个电子,阳极溶解32g铜(     )

11.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l2,当有1molFe2+被氧化时,共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NA(     )

12.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molCu参加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2 NA (     )

【突破陷阱方法】

1.清楚反应特点,如铜与硫反应,产物是硫化亚铜Cu2S,铜与氯气反应产物是氯化铜CuCl2。

2.注意隐藏的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如0.1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0.1NA。

3.注意判断反应物是否过量,如0.1mol Fe与0.1mol Cl2反应,Cl2过量,应用Fe计算转移电子的数目。

4.注意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顺序,如还原性I->Fe2+>Br->Cl-,所以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l2,当有1molFe2+被氧化时,I-已经被全部氧化。

5.注意反应产物是否受反应物的量的影响,如铁与硝酸的反应,铁过量时产物是Fe2+,硝酸过量时产物是Fe3+。

陷阱四: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的判断

1. 1L 1mol·L-1的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小于NA(     )

2. 2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的数目为0.4NA(     )

3. 0.1molAlCl3完全水解转化为氢氧化铝胶体,生成0.1 NA个胶粒(     )

4. 58.5gNaCl溶于1L水中,所得NaCl溶液的浓度为1.00 mol·L-1(     )

5. 10L pH=1 的硫酸溶液中含有NA个H+(     )

6. 1L 0.1mol/L的碳酸氢钠溶液中HCO3-和CO32-的离子数之和为0.1 NA(     )

9. 1L 0.1mol·L-1的NaAlO2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2NA(     )

【突破陷阱方法】审“组成、体积”因素,突破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陷阱

1.是否有弱离子的水解;

2.是否指明了溶液的体积;

3.不要忽略溶剂水中的H、O原子数和H+、OH-数

陷阱五:隐含反应(可逆反应、化学反应)

1. 一定条件下1molN2和3mol H2充分反应,生成物中含N—H键数目为6 NA(     )

2. 标况下,22.4L NO2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为NA(     )

3. 0.1molH2和0.1mol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A(     )

4.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

5.密闭容器中1molPCl3与1mol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2 NA个P—Cl键(     )

6. 2molSO2和1mol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混合物的分子数为2NA(     )

7. 标准状况下,22.4 L H2S和S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A(     )

【突破陷阱方法】清楚常见的可逆反应,以及可逆反应的特点

如:N2 + 3H2 ? 2NH3、H2 + I2 ? 2HI、2NO2 ? N2O4、

PCl3 + Cl2 ? PCl5、2SO2 + O2 ? 2SO3

陷阱六:混合物中粒子数目的计算

1. 标况下22.4L 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所含氢原子数4NA(     )

2. 28g乙烯和环丁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

3. 等物质的量的O2和CO2所含所含氧原子数均为2NA(     )

4. 常温下,32g含有少量臭氧的氧气中,共含有氧原子2NA(        )

5. 4.6g Na完全转化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生成物中阴离子总数为0.1 NA(     )

【突破陷阱方法】混合物中粒子数目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极限法。如标况下22.4L 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所含氢原子数的计算,假设22.4L 全部为CH4,则1mol CH4中含4 NA个氢原子,假设22.4L 全部为C2H4,则1mol C2H4中含4 NA个氢原子,因此22.4L 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所含氢原子数为4 NA.

方法二:最简式法。如28g 乙烯和环丁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的计算,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环丁烷的分子式为C4H8,它们的最简式都为CH2,所以相当于计算28g CH2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即2NA个。

陷阱七:反应受溶液浓度的影响

1. 80mL 10 mol·L-1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4 NA(        )

2. 1mol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生成1mol氯气(        )

3. 56g铁片投入足量浓硫酸中生成NA个SO2分子(        )

4. 32gCu与足量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标况下生成11.2L气体(        )

5. 50mL 18.4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数目为0.46NA(        )

6. 常溫常压下6.4g铜与40mL10mol/L浓硝酸作用,产生NO2分子数为0.2NA(        )

7. 10mL10mol/L浓硝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        )

8. 6.5g锌与过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H2的分子数目为0.1NA(        )

9. 100mL 18mol/L浓硫酸与足量锌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1.8 NA(        )

【突破陷阱方法】突破反应产物受溶液浓度影响的陷阱

1.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浓盐酸钝化;

2. MnO2与浓盐酸反应,与稀盐酸不反应;

3.铜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

4.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

5.金属与硝酸反应不会产生H2 ;

6.活泼金属与浓硫酸反应,开始生成SO2,浓度变稀放出H2.

猜你喜欢

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到教学
浅谈隐含型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书写
铝热反应的实验及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体会
高中化学方程式解题与氧化还原理论知识归纳研究
浅谈学困生的高考复习策略
电化学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刍议中学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与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