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0-08-21王诚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知识迁移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王诚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思维,還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引领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数学知识贯通和理解,在提升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本文结合当前数学教学现状,就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知识迁移;教学策略

从长远角度看,教师教给学生学习和分析的方法远比给其单纯的灌输数学知识要更有意义。且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欲较强的阶段,其思维认知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正在不断的成熟和完善,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自主的解决问题,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综合能力。

一、巩固数学知识,夯实迁移基础

对于数学学科来讲,数学知识始终是解决和分析数学问题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领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不仅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和概括,要能对数学知识达到质的认识。首先,教师要从基本的概念、定理、运算方法等方面入手,集中的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并要求学生能够复述或者从题里面找出相关知识点等。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层次性的展开课堂内容,即由简及难的提高学生数学基础。其次,教师要能给学生查漏补缺,可先从和数学知识相关的例题出发,让学生提取其中的数学知识,然后引导其去试着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巩固原有的知识,还要尽量引导学生讲基本概念和应用原则结合起来解题,以为后期的知识迁移打基础。如在“分数的加减”一课教学时,教师要先给学生讲清楚分母加减的基本原则,包括同分母才能相加减、通分原则等,必要时也可讲一些分数和小数之间如何换算。在学生对基本原则有了全面的认识后,教师再给学生以例题的方式展开巩固和加强,可先从一些较为繁琐的小数开始,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先去换算成分母,然后根据分数的加减法则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完善对课堂内容的认识,还要引导学生将计算方法和应用准则联系起来,如小数为什么要转换为分数、如何通分等,即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基本概念,也要初步的进行知识迁移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不仅为知识迁移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在较大程度上丰富了课堂内容。

二、加强知识联系,寻求解题关键

知识迁移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联系,即引导学生结合旧知识去理解和学习新知识。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知识之间的引导,并寻求解题关键点,引领学生结合题目提示进行多方面的推导,逐步的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要先从旧的知识入手,在引领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同时逐步的给学生渗透新的内容,这样即帮助学生简化了学习困难,也能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以题目为出发点,从学生审题、提取题目信息、分析问题以及寻找解题关键点等方面展开相应的训练,并适时的给予学生一些提示,如图形提示、忽略了哪一部分知识点等,要在能启发学生的同时予以其灵感,对其解题过程起着促进作用。如在“两位数以内的乘法”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先引领学生复习个位数之间的乘法,并以具体的例题展开讲述。在学生逐步给出答案的同时,教师再提出两位数和一位数如何相乘、两位数和两位数如何相乘等,逐步的引导学生学习层次性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予以学生提示,如当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时,可将其分成两个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乘法,然后按照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最后按照顺序罗列即可等。对于一些特殊数字的乘法,教师也可提示学生用加法和乘法结合的方式,如10×10,可将其分成10×5+10×5等,要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或者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有效的训练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关联点的同时高效的解决数学问题。

三、进行专项训练,鼓励学生举一反三

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需要相应的题目进行专项训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寻找相关的题目展开高强度的训练,并结合学生的动态学习信息进行鼓励和引导,发散其思维。首先,教师要先明确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并根据课堂内容和以前的“旧”知识进行梳理,即难在哪里、重在哪里、如何解决以及如何利用多重知识解决等,并试着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突破。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可先予以相关的提示,然后从侧面去引领学生举一反三,不仅要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还要提高其学习能力。如在“找规律”一课教学时,教师要先了解学生学习这一类问题的重难点,即思维的突破。对此教师可先从一些简单问题入手,如1+3、1+3+5、1+3+5+7…等,教师可以图形的方式予以学生提示,如将黑白球罗列成方阵的形式,在引导学生相加前面的一些黑白球后,就会发现这些数字或球的相加的规律为22、32、42…等,从而促使学生从结果中找出规律,最后教师再鼓励学生寻求其他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专项训练,能有效的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其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四、结语

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要从巩固其基础知识入手,并以思维迁移能力为主,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此外,教师还需注意要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全方位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同时能促使其充分的展开想象。

参考文献:

[1]央吉.知识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

[2]周鸿.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1(1期):87-87.

猜你喜欢

知识迁移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由一道物理题引发的对绳子张力的讨论
几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