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浅析
2020-08-21高卓瑜
高卓瑜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小说背景是1968年布拉格之春中大量捷克知识分子从苏联军队逃离捷克,展现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们的命运。作为时代的侧影,其中错综复杂的爱情故事映射出特殊时期人们政治选择、生活方式与命运跌宕交织在一起的漂泊与无奈。
一、存在与轻重
昆德拉在一次访谈中说,许多朋友劝他放弃《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这个书名,至少删去“存在”(Being)一词,译者翻译时都倾向于用更朴实些的表达予以替换:“生存”(existence)、“生活”(life)、“状况”(condition)等。然而他认为,哈姆雷特说的“tobeornottobe”不是“活着,还是死去”的问题,而是形而上的追问,故小说所探讨的实质是“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
关照人类灵魂的困境,欲望与现实价值选择的困境,向我们展示了一群灰色地带的人,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小说大量性爱描写,间接导致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恋》变成了复杂的多角恋故事。其实,作者用“性”这种最私密的生活,表现一种对世界的困惑和反抗,社会环境对于个人影响与控制。
萨比娜性感,特蕾莎端庄,面对这两个女人托马斯陷入选择困境。没有遇见特蕾莎之前,托马斯与萨比娜一样,是自由主义和肉体享受至上的忠实拥护者。脱离妻儿的羁绊,抛去父母的束缚,过着精致的利己主义的生活。诚然,面对人生的选择有着自由选择和创造自己的权利,但存在的真相是,选择自由要忍受虚无,选择责任要承担重负,没有哪种选择是毫无代价和压力的。
特蕾莎,是托马斯最终的选择。也是昆德拉对这种生存困境所做出的暗示,“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重,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与实在”。他们俩命运的羁绊便将彼此牢牢束缚,不能放开,“为彼此造了一座地狱”,那是独一无二的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对话,是一种渴望与之共眠的幸福。
二、政治與媚俗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是一种优势,“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
第六章《伟大的进军》是一篇讨伐媚俗的檄文,首先从“粪便”开始的,这个与人们息相关的生理现象,却被很多人有意回避。媚俗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情景,无处不在。小说中每个人物的媚俗的概念也是全然不同的。媚俗,对于托马斯是承诺,对于特蕾莎是母亲的控制,而对于萨宾娜是忠贞。而唯一相同的是,他们对于媚俗的恐惧,力图摆脱媚俗的愿望。但是他们不能,媚俗是人类的“博爱”,是枷锁。
政治是小说中人物的基本生存背景,政治媚俗则是昆德拉批判的一个重点,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政治迫害使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托马斯是政治媚俗的自觉抵制者。他生存目的就是要反抗从众。在媚俗的集权统治王国里,左右的答案都是预先给定的,因此,他逃离了处于专制统治下的祖国。
同时,媚俗也极有可能成为一个陷阱,对媚俗的抵抗也可能成为媚俗的一部分。对于托马斯来说,当在呼吁当局释放政治犯的生命上签字也称为“非如此不可”的事情的时候,抵抗本身也成了一种媚俗;对于萨比娜来说,当她的绘画被宣传为反共作品时,深深感到了西方世界对她处于深重集权灾难的祖国的怜悯,这种怜悯也是一种媚俗,一场建立在“博爱”基础上的政治秀,于是她愤然离场。
三、卡列宁的微笑
全书以尼采的“永恒轮回”开篇,哲学探讨中穿杂着意识流的碎碎念,略显深奥。然而书的封面却是一只简单几笔的狗,结尾小狗“卡列宁”之死意外带来一片平静、温馨之感。
托马斯为了缓解特蕾莎的寂寞而买了一只小狗,在从布拉格到苏黎世,再回到布拉格,最终归老乡下的几次动荡中,卡列宁是特蕾莎的忠实伴侣,甚至可说是令她继续活在人间的唯一理由。在卡列宁的生命尽头,特蕾莎意识到,她与卡列宁之间的爱比与托马斯之间的感情更加美好,因为这种感情无私,不求回报——她养它不是为了改变它,只是希望它能够快乐。
幸福在本质上是对重复的一种渴望。但一个拥有重重欲望的人却不可能满足于任何一种简单的重复,不能像卡列宁那样为每天早晨一块固定不变的羊角面包而欣喜、满足。正如《圣经》中人被逐出伊甸园,而动物得以保留。人性与幸福在本质上是矛盾的,终其一生不断追逐,注定是场悲剧。最后一章“卡列宁的微笑”是一个倒序,摆脱了世俗的期许,是作者人道主义思想的流露。
四、反复叙事构成多重视角
这部小说的重心并不在于情节与悬念,托马斯和特蕾莎的故事被重复叙述了许多遍。“轻与重”一章中描写托马斯视角,而“灵与肉”一章是特蕾莎;第一章大致勾勒出托马斯和特蕾莎的故事,第三章中萨比娜收到托马斯儿子的一封信,道出托马斯和特蕾莎死去;而后还有萨比娜情夫视角,托马斯夫妇去世前的宁静生活描写。
反复叙事建立了多重视角。故事不断地穿插和倒错,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剖析,对同一个事件的内涵进行发问。每一次重复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却又共鸣,具有深邃的穿透力,更为开放而厚重。
五、结语
这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加之独特手法,成就了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