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博物馆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2020-08-21许光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综合素质

许光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教育的弊端也更加明显。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进行博物馆课程研究,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承是一个很好的思路。通过发挥校园博物馆课程的优势来进行历史文化传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议题。本文就针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博物馆课程;综合素质;历史文化

一、研修背景

伴随博物馆教育职能与观众博物馆需求的日益凸显,加之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契机,使得博物馆课程资源开发成为博物馆实现教育职能的重要议题。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必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及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面临的情况:(1)我国人口大流动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复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凝聚起来是我国头等大事(2)中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国度,在各民族中间更是有着不计其数的文化形式在世代流传。但是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许多文化资源遭到破坏,甚至有些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3)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认知不深,民族自信不够。

二、研修主题

创办学校“校园广西世居民族博物馆”,通过校园博物馆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

三、研修目标

1.通过博物馆系列课程,提升博物馆的质量,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能力。通过博物馆课程的开发,培养学生对博物馆的兴趣和探究。从小培养对博物馆的功能价值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2.博物馆向社会开放,吸引人们对博物馆事业的关心和关注。也培养学生与人与社会交往和交流的能力、良好的演讲、解说能力。

3.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大对少数民族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要唤醒全体国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自觉。从学校教育入手,从青少年抓起,对于文化遗产传承与繁荣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4.对广西十二个世居民族的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究。让学生们在自己创办的少数民族博物馆中不断的去了解去挖掘,逐渐的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文化的自信。

四、研修过程和总结

1.具体做法。(1)教室也是博物馆。因地制宜,以班级为单位共同创建了十二个广西世居民族博物馆(汉、壮、苗、瑶、侗、仡佬、仫佬、水族、回、彝、京、毛南族),侗族大歌博物馆,柳州山歌博物馆,少数民族乐器博物馆,少数民族体育器材博物馆,戏曲博物馆等十七个博物馆。师生、家长一起共同查找资料,购买和民间收集等方式积累物品,各班级布置起各具特色的民族博物馆。

学生人人都是讲解员,每周固定時间训练讲解。每学期定期举行参观交流,互相参观其他班级的博物馆,通过自己办馆、自己讲解,参观别班级的博物馆,增长了民族文化知识,了解了广西十二个世居民族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逐渐产生对自己民族的自信和自豪,产生认同感。(2)课程培养学生能力。通过博物馆系列课程,提升博物馆的质量,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能力。从小培养对博物馆的功能价值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吸引人们对博物馆事业的关心和关注。(3)拓展博物馆课程。系列课程有:参观博物馆课程、博物馆布展、收集物品课程、博物馆讲解词写作、讲解课程、非遗收集整理课程、参观礼仪课程等等。围绕着博物馆开辟相关的课程,拓展课程的空间。(4)关注维护和添置。每个学期,都会添置和重新布局博物馆,挖掘每个馆的历史,做好非遗传承保护等等!在经费上、资料、资源上给予添置,保证博物馆的内容和内涵的发展。(5)与时俱进抓主题。每年世界博物馆日,根据不同的博物馆主题,开展主题活动!比如2017年结合一带一路,结合有争议的历史等等开展博物馆日活动。(6)通过评比提升质量。经常开展博物馆评比,优秀讲解员评比!学生们要个个会讲,会介绍。邀请专家来指导,交流!使得博物馆的质量和效果越来越好。(7)开放交流扩大影响。博物馆向社区,家长们开放!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的参观和指导,也接待了广西南宁、桂林、梧州贵港等地市的人大或者民宗委领导。柳州市人大、政协以及兄弟单位领导的多次参观。(8)走出去扩大眼界。经常到柳州市博物馆学习取经。请专家来指导。学生们假期到市博物馆参加培训,提升讲解的质量。学生们进步很快,有四位同学成为柳州市博物馆的小讲解员。

2.取得成效。(1)弥补了学校的课程空缺,通过在学校开发博物馆课程,和美术语文等课程整合,完善了课程。(2)社会反响良好,接待了广西南宁、桂林、梧州贵港等地市的人大或者民宗委领导。柳州市人大、政协以及兄弟单位领导的多次参观。(3)各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分别报道。(4)在柳州市2017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会议以及柳州市2017年乡村少年宫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介绍。(5)学校评为全国第五批民族团结进步进学校示范单位。(6)获得柳州市博物馆的认可,应邀参加了柳州市博物馆2017年的世界博物馆日活动,并进行了表演。(7)学生的素质也得到提升,有四位同学被柳州市博物馆聘为小讲解员。

3.启示部分。把民族文化和当前的学校教育灵活结合的一条新途径。师生、家长在办馆的过程中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是保护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也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潮流。加深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亲身体验,增强民族自豪感;凸显民族办学特色;为各类民族文化与校本课程建设的结合提供研究一个范型;为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提供了优秀的范例。

参考文献:

[1]吴镝,刘平.博物馆资源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的应用原则探析[J].文物世界,2013(06):71-75.

[2]郝轶超.加强馆校合作与互动,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试论博物馆青少年课程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2017(19):1-3.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综合素质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