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2020-08-21张明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德育教学策略

张明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也在迅速增长。在新课程改革中,将德育引进初中地理教育非常重要。德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把思想和道德的素质知识传授给学生。

关键词:德育;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学生道德形成和三观的确立基本上都在初中阶段,在此阶段,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才能,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因此,除了给学生教授地理知识之外,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意识形态和道德品质。

一、道德教育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重要性

1.初中地理优势突出,便于开展道德教育。

中学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许多地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贴近,很多事例都有助于学生日常建立与地理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明确学生对生活教育的概念。因此,无论是地理学领域的特性还是教学方法的适用,都有利于道德教育的渗透,相对来说,在地理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比其他抽象的学科更加容易,教育效果更为显著。

2.初中地理教材包含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

(1)学习基本的地理学概念。新课程标准修订以后,初中地理通过掌握专业地理知识,将重点放在了思维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强化学科观念上,通过科学的方法,在地理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加快对环境伦理、可持续发展概念等方面科学理念的形成,这种科学的精神内涵的积累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2)人文地理资料。人文地理资料包括中国的地理、历史、文化、人口、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通过国情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农业、气候、工业、旅游、国土、海洋、自然、人口、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在地理知识的教学中,学生们在分析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二、初中地理教育中道德教育的渗透方法

1.充分探索教科书。

初中地理教科书包含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两个部分,课本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世界各国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二者的关系。初中地理教科书的特点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兼具,包含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非常丰富。因此,初中的地理老师应该对地理教科书进行充分的探索和理解,重点教授其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知识。

2.做到言传身教。

《师说》中有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意思是“教师,指的教授学生学业、道德,为学生解答问题的人”,而在《师说》中,对“传道”是最为重视的。中国有句古话说:“为业师易,为人师难”,这句话说的是“教授一门手艺技巧很简单,但是要能做到‘以德树人却很难”。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导者,是学生的指路灯,要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教师必须要做好榜样,首先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成长。

3.对地理学科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1)运用比较法。初中地理教科书中包含了世界各地各个地区的地理知识,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依然有很大區别,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法,深入钻研课本所包含的道德教育知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与印度相比,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印度的自然条件以及地理位置更适合种植谷物,所以印度的耕作面积远远大于中国,但是,印度的实际粮食总产量却比中国差了一倍之多,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远远超过了印度的经济。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让学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进行课外活动。教师应定期组织课外活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生应该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周围自然环境特性的了解,教师可以在学生持续实践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工作。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外出,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到周边景色宜人的地方进行地理考察,考察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录下自己感受到的风景,使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的雄伟。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慰问敬老院的老人,向老人们了解当地的习俗,学习一些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尊老爱老的高尚品格。

(3)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日趋完善,但却破坏了地区生态环境,对空气、土壤和水源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紧张。随着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在进行地理教育的过程中时,教师要把教科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解《水资源》的时候,包含了水质污染和治理方面的很多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现实生活的事件来举例传授知识。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激发并建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结语

因此,根据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地理教育应重塑旧貌,以适应知识和道德教育的不足。相信初中地理教育会在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个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晓霞.浅谈德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7(12):95-96.

[2]陈晖.浅谈如何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德育的实效性[J].魅力中国,2015(41):64-67.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德育教学策略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