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古诗文的一种方式
2020-08-21梁金霞
梁金霞
摘要:在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中,渗透文言字理,追根朔源,可以帮助学生穿越时空,追溯字源,形象的理解古汉语字词的本意,就可准确理解古汉语的本义,学生就能很快记住实词的一词多义了,进而发挥联想,推断引申、辨析通假、减少错字,最终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汉字字理;推断引申;辨析通假;减少错字; 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61-2
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记忆,映照着民族文化的浩浩雄姿。在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中,渗透文言字理,追根朔源,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形、义,并从中找到其中蕴藏的规律和内涵,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充分领略我国文字所映射的无限风光。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科学性与实效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享受文言文的学习。
一、穿越时空,追溯字源
现在的高中生之所以觉得古文难学的原因是古今意义很多时候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造字本义,因为造字时字形和字义的结合最为紧密,课堂上我们如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形象的理解古汉语字词的本意,就可准确理解古汉语的本义,学生就能很快记住实词的一词多义了。例如:
1.走,图说字源:
金文(彳,行进)(夭,挥舞双臂)(止,脚),表示摆臂奔跑。有的金文省去“彳”(行进)。造字本义:挥摆双臂,奋力狂跑[1]。
走,小跑。字形采用“夭、止”会义。字形采用“夭、止”会义的字,则表示小跑时人必须收腹弯腰屈背。所有与走相关的字,都采用“走”作边旁。在《古代汉语字典》中“走”的义项:
(1)<动>跑。《木兰诗》:“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动>奔向;趋向。《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3)<名>仆人。《报任安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通过“挥摆双臂,奋力狂跑”的本义。义项1为造字本义;义项2强调奔跑的方向和趋势;古代四处奔走之人往往身负主人的使命要竭力完成,义项3指为完成任务四处奔跑的人,即仆人。
2.爱,图说字源:
金文(欠,一个人张着嘴巴,表示呵气、或喃喃倾诉)(心,同情、疼惜),表示疼惜、倾诉。有的金文加手形,像一个喃喃倾诉的人伸出手捧着自己的心,表示将对方放在心上。造字本义:用心疼惜呵护,并喃喃倾诉柔情[2]。
在《古代汉语字典》中的义项:
(1)<动>喜爱.《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动>怜惜;同情.《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3)<动>吝惜,舍不得.《齐桓晋文之事》:“吾何爱一丰?。”
通过本义我们可知爱字的各个义项都由本义的心疼呵护发展而来,义项1倾向于爱,义项2倾向于惜,义项3由义项2扩大而来,因珍惜爱惜而舍不得,不愿与人分享。
從以上的字理分析可以看出,主要是利用了汉字表意的特点,通过文字的图形特征来表达词义,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觉。这样,利用字理分析法能把字的形、义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形可以联想到字的义,因此对字词的本意、引申义和比喻义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二、发挥联想,推断引申
从字的构成可推出字的本意,从本意又可联想到各意向之间的联系,他们之间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词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的联想一般采用的方法是相关联想和相似联想,老师需要在广泛阅读众家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仔细辨别,筛选整合,并且根据古代的各种文化,自己推断出文言实词各个义项与造字字理得联系。
例如:一个字就是中华民族的半部烹饪史
“曾”是“甑”的本字,这是古代的一种蒸食物的炊具,特点是中间增加了一个能透蒸汽的隔层,犹如现代的蒸笼。这种加强版的烹饪工具在当时可是烹饪史上的一次令人惊叹的了不起的革新。接着,通过各义项的引申线索:“曾”字的炊具本义很早就被“甑”所取代。而“曾”字的各个引申义都和这种炊具的基本特点 ——“中间增加了一个能透蒸汽的隔层”紧密相关。最直接的是义项4和5的两个通假义。“曾经”是一种抽象的隔层,即表示隔着一段时间的过往。义项1中的“曾祖”就是比祖父多加一代的亲属。义项3是副词,表示一种惊讶的情态,可形象理解为先民最初对这种“隔层加热”技术的惊奇之状。
茹毛饮血——火烹——包烹——石烹——陶烹——铁烹——铜烹
这样就可以推出“曾”字的引申义。
1.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如“曾祖”、“曾孙”。
2.曾经。《琵琶行》:“同是天涯①沦落人,相逢何必~相识。”
3.竟然;连……都;甚至。《愚公移山》:“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4.<形>通“层”。重叠的。陆机《园葵》:“~云无温液,严霜有疑威。”
5.<动>通“增”。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忍性,~益其所不能。”
可见,根据词的本义,再通过本义加以联想,找出各义项的引申线索,从中可以找到引申义的来龙去脉,从而发现各义项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建立起每个字庞大的词义系统。
三、理解字义,辨析通假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通假字,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阻碍,而造成通假字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较少,常常是一字有多词,后来为了减轻这个字的负担,便造了一个新字,可是古文里还是用旧字,这就是通假字,通假字让中学生阅读文言文带来很大的困难,通过字理分析可以让学生理解字义并明白通假字和其本字的关系[3]。
例如: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封地边界的茂盛植物。奉,金文(丰,茂盛植物)(双手),表示手持丰茂植物。篆文再加“手”,强调恭敬持举。造字本义:双手恭敬持举丰茂植物,祭拜土神,以求种植丰收。隶书将篆文的写成,将篆文中间的“手”写成。当“奉”的“恭敬持举”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捧”代替[4]。
四、仔细辨析,减少错字
考试时,特别是理解性默写题,经常会有学生因为写了错别字而丢分,学生写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理解写的字的真正含义,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易混字的字理,就可以让学生茅塞顿开,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例如:
即,图说字源:
甲骨文(内盛食物的器皿)(人),像一个人跪坐在盛有食物的器皿前面。造字本义:靠近食物,就餐,与“既”相反。“旡”是“既”的本字。旡,甲骨文(转向背后的“口”)(跪坐着的人),表示吃饱饭后,掉过头,嘴背着面前的餐桌。当“旡”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食”另造“既”代替。造字本义:吃饱打嗝,转身离席,与“即”相反[5]這样,两个字就很容易区分了,“即”刚开始,“既”刚结束。再写所可能性就不大了。
五、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爱好能有力推动学生思维发展、集中精力。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可以创设生动活泼又严谨的教学情境,或以生动的语言讲解汉字的故事,或以形象的图画展示汉字的意义,或用猜想法根据字形猜测字义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当讲到“负”字时,我是这样处理的:一个字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负——以背载物)。
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背上驮着的,可以是具体的重量,比如背篓、书包,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如学习、梦想、家国的责任、荣誉或耻辱。它们有的意味着压力,有的却是你在这个世界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是你的依恃。它们会很沉重,但千万不要随便卸下,尤其是不能背叛、辜负你的梦想和责任。因为如果有一天,当你的背上空无一物,你就会像一片羽毛,漂浮在空中,没有方向,无依无靠,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失败。请记住,生命没有不能承受之重,只有不能承受之轻。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我们就不难理解“负”的意思了。以下是“负”字所有的字义: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我们就不难理解“负”的意思了。以下是“负”字所有的字义:背,用木板驮大东西;负担,承担;蒙受,遭受;背倚,背靠着;依靠,凭借;辜负,对不起;违背,背弃;失败。这样,我相信学生自然会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思维,在轻松愉悦中形象深刻地识记汉字的形义、感悟字词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互联网 象形字典.
[2]互联网 象形字典.
[3]覃冬生.学位论文汉字字理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2008.
[4]互联网 象形字典.
[5]互联网 象形字典.
[6]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贵州 六盘水 5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