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探索

2020-08-21张惠康

党政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党务工作高校

张惠康

[摘 要]加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是新时代、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水平的现实需要。改进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加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时代高校要承担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把党的建设落实到立德树人各方面,培养一大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党务工作队伍,不断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

一、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1.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担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要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是围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目标,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把党对高校的领导落实到把好办学方向、深化综合改革、推进依法治校、促进内涵发展的全过程,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2.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 同时强调“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对高校而言,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立足高校实践,加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认真研究和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落到实处,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战斗堡垒。

3.提升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水平的现实需要

专业化,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①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队伍准入方面,建立一套准入标准,对党务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有明确的要求;二是有一套相应的工作标准,这就需要对党务工作者进行岗位分析,明确从事党务工作的任职条件和基本要求;三是有一套相應的培养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党务工作者能不断适应变化着的工作要求和标准,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得到持续加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是,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要求,对照专业化的内涵建设要求,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尚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队伍的内生动力、职业认同和积极性有待提高。因此,加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的建设得到了极大加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任职资格标准需建立

高校党务工作与专业教师工作相比,是一项专业性、政治性都很强的工作,理应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但从目前的实际操作来看,高校党务工作入职门槛与其承担的工作职责和要求相比,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实际成效。

2.党务工作专业化标准需清晰

推进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必须建立一套党务工作专业化标准:作为党务工作者,无论是在哪个岗位、职务大小,都应该具有政治标准、群众标准等。不同类型、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党务工作岗位也应有基本工作规范,如发展党员工作的标准,支部书记工作标准等,便于管理和考核。从实际情况来看,各高校对具体工作虽然也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但从专业化标准的角度来看,不仅缺乏党务工作通行的统一工作标准,也缺乏各项党建工作的具体标准。

3.党务工作队伍“双线”晋升政策落地难

各地正在探索党务工作者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但由于配套政策和执行细则的缺失,使得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处于“有声音、有期盼”,苦于“无行动、无进展”的尴尬状态:一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党建学科建设滞后,没有相应的专业和学位点,从高校职称评审的现状来看,没有专业依托的职称评审如同空中楼阁,很难落地。二是职称数存在很大的供需矛盾,高校对高级职称设置没有话语权,基本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专业学位点和学生数进行“计划”,在职称资源本已经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党务工作队伍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难操作。三是在职务评审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困难,大多数高校处级干部人数由上级主管部门核定。处级干部职数有限,如何处理好党务干部和行政干部的关系也考验着各高校。

4.党务工作者激励保障机制还不健全

在激励保障方面,高校普遍缺乏支持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政策、制度,尤其在高校党务工作人员最为关心的职称职级评定、学习进修与业务培训,以及收入待遇与评价表彰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职业发展链条短,职务内的发展空间有限、队伍流动慢。一项针对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调查发现,高校党务干部的收入、待遇与教学科研人员相比普遍较低,受访者对自己的收入水平满意度普遍偏低,不太满意的占39.3%、不满意的占35.1%;对学校的晋升制度不太满意的占20.2%、不满意的占 12.4%;对自己深造和进修机会不太满意的占 25.6%、不满意的占 13.6%。②

5.党务工作队伍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完善

近年来,各高校在加强党务工作队伍考核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认真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方面进行检查,开展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但是,仍有不少高校对党务工作队伍没有建立统一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一些高校对党务工作队伍的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完善,干部考核过程中党务与行政区分度不大,评价考核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选优配强专兼职党务工作者,强化他们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和意识,提高他们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各地、各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制度,健全体制机制,不断提高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为高校党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1.加强部门协同,完善配套政策

中央对加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明确要求“配齐建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并将之“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完善和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提出一系列建设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提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探索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实行职务(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制定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培训计划”等。各地政府应对照中央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政策配套,推动教育、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加强协同,出台关于加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党务工作队伍选拔、培训、考核及待遇、津贴方面出台配套政策,特别是在党务工作队伍职务(职称)数及评聘上给高校更多自主权。

2.明确职业标准,加强人员选聘

针对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任职资格及标准模糊的现状,应尽快建立高校党务工作队伍职业标准和资格准入标准,明确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人员选聘。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党务工作队伍的内涵,厘清党务工作队伍和思政工作队伍、专业课教师队伍和高校行政、教辅教师队伍的边界。其次,要进一步明确党务工作队伍的职业标准,参照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标准,对从事党务工作队伍的教师任职资格进行具化,建立党务工作队伍从业标准,明确党务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第三,严格选任标准,明确不同类型的党务工作岗位任职要求,特别是在职称职级方面的要求,如副处级及以上岗位专职党务干部一般应具备副高或以上职称。坚持把教师党员中的学科帶头人、学术领域权威、教学骨干、中层管理人员选拔到党务工作队伍中来,③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把他们培养成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奉献意识强,懂教育、会管理、精通业务的优秀党务工作者。

3.强化培养管理,提升队伍素质能力

针对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素质能力不足的短板,应进一步强化党务工作队伍的培养和管理。第一,加快党建学科建设。依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等学科资源,加强党建学科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高校先行先试,自主设立党建学科二级博士点及硕士点,加强学科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鼓励高校党务工作者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研究教学,为高校党务工作者职称评审提供学科支持。第二,畅通高校党务工作者“双线”晋升通道。尽快实施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开展党务工作者职务职级认定工作,实行职务(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有条件的地方和高校可以参考地方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经验,试点开展党务工作者从业资格认证及职级评定。④第三,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培养。各高校应将党务工作队伍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完善的党务工作者职业发展与终身培训制度,分层分类制定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培训计划,与时俱进地设置教育培训内容,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文化、职业道德、基本业务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党务工作队伍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群众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党务干部,组织党务工作者参与挂职锻炼、学习考察和海外研修等,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实践能力。

4.完善考核激励,激发队伍活力

针对高校党务工作者激励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的现状,高校应统筹学校资源,加强党务工作队伍考核激励。第一,健全党务工作者考核评价制度。高校党委要汲取教师队伍和思政工作队伍考核的经验,制定相应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务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促进优秀党务工作者脱颖而出。第二,改善党务工作者待遇。高校党务工作者工资待遇、定级提职、职称评定等方面应当与其他教学、科研人员同等对待。同时,加大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力度,宣传高校党务工作者的模范事迹,提升党务工作者的荣誉感。第三,建立党务工作者关心关爱机制。建立健全党组织书记与党务工作者谈心谈话制度,及时发现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困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完善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党务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党务干部自我调适的能力。

新时代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高校党委整合资源,完善制度和机制,出台管用务实的举措,真正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不断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注释:

①刘小丹:《浅谈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教书育人》2010年第9期。

②王源平:《广西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第11期。

③伍处文:《建设高素质的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第23期。

④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社区党建创新的“龙华经验”》,《人民论坛》2013年第12期。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熊易芳)

猜你喜欢

党务工作高校
新时期地勘单位党务工作特点与改进措施分析
新环境下党务工作开展有关问题分析
基层党务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背景下如何做好企业党务工作
新形势下企业党务工作的重点与对策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