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好“经济圈” 法治先行

2020-08-21孙信志陈敏

公民导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孙信志 陈敏

7月23日,四川重庆两地人大常委会在重庆签署合作协议,从协同立法、联动监督、协同开展代表活动、强化人大制度理论与实践研讨等方面通力协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两地人大常委会一致认为,必须坚持法治先行,通过法治建设凝聚共识,切实推动重点热点问题得到解决。

集中开展执法检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四川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迎来的重大机遇。”7月31日,在四川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闭幕会上,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说。

今年初以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就针对地方人大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展了深入调研。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会同有关部门,提前筹划四川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使之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与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科学统筹;聚焦深化改革、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区域协同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工作,集中对13部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听取审议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业发展等情况的报告,督促支持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川渝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组织代表深入群众,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加强川渝协同立法,建立相对统一的、衔接的、稳定的法治环境,很有必要,也大有可为。

实际上,四川省人大对协同立法已经进行了探索。今年6月,《四川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草案)》提请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一审。

彭清华表示,要扎实推进协同立法,借鉴云贵川三省开展赤水河流域保护协同立法经验,加强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的沟通交流、互动合作,重点在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营商环境优化、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等方面推进协同立法,做到立法项目協商确定、立法文本协商起草、立法程序同步推进、立法成果共同运用,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川渝两地现行地方性法规的契合度较高,比如《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与《重庆市农村扶贫条例》,《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与《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探索在现行地方性法规基础上开展协同立法具有较大空间。

积极探索合作模式

按照川渝两地人大常委会签署的合作协议,要探索开展联动监督,紧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改革实施进程,聚焦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支撑性重大项目,针对川渝两地共同关注的议题和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多层次、跨区域联动监督检查,共同推动国家战略落地落实。探索两地人大代表工作互动,组织两地代表跨区域视察考察,为建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言献策。合作协议还鼓励川渝两地各州市、各区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助推所在区域有关合作发展,得到了积极响应。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内江具有独特的区位和优势。”四川省内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戴震说,内江地处成渝两大城市之间,享有“成渝之心”美誉。内江市人大常委会将把内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加大监督力度,推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与毗邻地区人大常委会联合开展调研视察,助力合作的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工作稳步推进。

8月4日,四川省自贡市人大常委会与荣昌区人大常委会签署了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自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谭豹说,自贡市人大常委会和荣昌区人大常委会将积极助推两地联合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探索飞地模式,建立飞地园区。一方面,将发挥自贡市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优势,助推两地相关产业、产品走向全国,走出国门;另一方面,将推动两地古镇文化、非遗文化、美食文化等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共同开展旅游推介、组团参加各类展会。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轨道上的“双城”之路
成渝中线高铁开工 建成后50分钟通达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成渝共振,高质建设双城经济圈
“汉长昌”经济圈可行性分析及其影响
上海自由贸易区试点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