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心绘制安顺全域旅游秀美画卷

2020-08-21宋晓路

当代贵州 2020年26期
关键词:安顺全域景区

宋晓路

旅游资源是安顺市的“硬核”资源,我们将打好全域旅游与农业、工业、科技等深度融合发展组合拳,匠心绘制安顺全域旅游秀美画卷,为多彩贵州旅游升级版壮丽蓝图增色添彩。

安顺市匠心绘制全域旅游秀美画卷,为多彩贵州旅游升级版壮丽蓝图增色添彩。图为黄果树瀑布。(安顺市委宣传部供图)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重要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

安顺市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区位优越、风景秀丽,人文厚重、民风淳朴。全市风景区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2%以上,远高于全国1%和全省4.2%的平均水平,拥有黄果树、龙宫2个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安顺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屯堡文化、穿洞文化、夜郎文化等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

安顺发展全域旅游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全市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和疫情防控,全面克服疫情对旅游业造成的影响,加快把安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康养目的地。

围绕全景式打造,突出规划引领。全域旅游是一种发展理念,不等于处处搞景点、遍地建景区。要突出地域特色,坚持全域化发展,从整体上谋划景区景点,推动旅游发展从单一景区景点向综合旅游目的地转变。要按照把安顺建成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康养目的地的目标,深化全域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衔接。通过整合各种旅游资源,让分散的旅游“点”串成“珍珠项链”。加强产城景融合互动发展,变传统旅游景区开发模式为“中心旅游城市+旅游休闲小镇”模式,促进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跨越。依托“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乡村休闲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

围绕全季节体验,突出特色带动。根据“旅有四季、美美与共”旅游新格局,加强旅游业态有效供给,提供更多精细化、差异化旅游产品,大力唱响“中国瀑乡·秀美安顺”旅游品牌。根据旅游市场多样化和多元化需求,在发展传统观光旅游的同时,打造一批文旅民俗、生态养生、温泉疗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新型旅游业态和产品,形成多元化、系列化、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项目群和产品体系。办好赏花、看戏、赛事等系列品牌节会,开发一批精品旅游干线、旅游特色线路。培育壮大本土旅行社企业,充分发挥黄果树风景区的品牌作用,精心设计以安顺为中心的1日游、2日游、3日游旅游线路。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合作,推出以安顺为旅游集散地的4日游、5日游精品旅游线路。

围绕全产业发展,突出品牌提升。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好“旅游+”和“+旅游”文章,积极培育旅游领域新增长点,提升旅游品牌。加快旅游与各业态融合,与城区、园区、乡村的风貌融合,与商贸、科教、康养等多行业的跨界融合。推进旅游从传统“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向“商、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拓展。将旅游商品开发与现代山地农业发展、特色食品工业发展、脱贫攻坚、房地产去库存结合起来,培育一批旅游商品开发基地,形成一批由地域标志性商品、地方特产和旅游纪念品构成的特色旅游商品体系。围绕“黄果树下屯堡人家”,打造屯堡民风民俗文化精品。在民族村寨培养更多能工巧匠、非遗传人,通过发展旅游业让刺绣、蜡染、银饰等民族手工艺品卖出好价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围绕全社会参与,突出共建共享。共建共享、全社会参与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精神,既让游客游得顺心、放心、开心,也让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树立“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理念,坚持全民共建共享,持续扩大景区景点门票优惠政策,让更多的人分享旅游业成果和旅游的快乐。全力推动实施乡村旅游扶贫计划,做大做强乡村旅游,打造全民参与的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链和山地旅游扶贫示范带,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让每一名群众都是全域旅游的参与者、受益者和推广者,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围绕全方位服务,突出建管并用。抢抓新基建项目建设机遇,加快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实施交通干线与旅游景区“最后一公里”通畅工程,构建旅游交通环线。加快全市智慧旅游建设,形成智慧营销、智慧监管、智慧导游、智慧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智能化服务体系。深化景城融合发展,培育发展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星级酒店、本土旅行社,培育特色商业街、步行街、购物中心,让游客玩有去处、购有买处。牢固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意识,提高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工作技能,筑牢旅游业生命线。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推动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诚信等级评定。开展旅游市场监管专项整治,维护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合法权益,净化旅游市场。

围绕全区域管理,突出机制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增强旅游发展合力。进一步顺应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实现旅游行政管理三个转变:从行业管理到综合管理转变,健全旅游产业宏观调控体系;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变,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性;从监管为主向监管、服务并重转变,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完善全域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产业体系,理顺旅游景区管委会、集团公司、控股企业之间的关系,深化“黄龙屯”一体化管理,逐步实现安顺各景区产品、服务、品牌、营销一体化推进。大力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推进旅游管理服务与国际接轨。

围绕全天候经营,突出联动发展。旅游产业“接一带二联三”,产业链条非常长,要建立区域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规范有序的旅游发展机制,不断推出有视点、有卖点的新产品,实现产业联动发展。开发淡季与旺季、夜晚与白天、工作日与节假日、雨季与晴天互补的旅游消费市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剧目展演、美食节庆、文创产品展销、民俗体验等文旅消费活动;充分用好《多彩贵州促销费百日专项行动方案》的利好政策,组织开展文化消费惠民季活动。积极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新热点,鼓励“夜间经济”发展,培育“流光溢彩夜安顺”旅游夜经济业态。创新营销方式,利用新媒体、新平台、新方式,打造更多符合地域特色的时尚旅游“网红打卡点”。

旅游资源是安顺市的“硬核”资源,我们将用好“七全”理念,打好全域旅游与农业、工业、科技等深度融合发展组合拳,全力实现城区、园区、景区互动发展,展现安顺自然与文化、传统与现代、城镇与乡村、产业与景观各美其美图景,匠心绘制安顺全域旅游秀美画卷,为多彩贵州旅游升级版壮丽蓝图增色添彩。

猜你喜欢

安顺全域景区
安顺娘
“一碗面经济”是怎么“擀”成的?——县域经济应当精于全域“链条”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联合全域作战:美军军力新引擎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越不过的山丘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