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南:一方水土一方香茗

2020-08-21曾书慧

当代贵州 2020年27期
关键词:毛尖都匀黔南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曾书慧

谈起黔南,都匀毛尖始终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素有“千年贡茶、百年金奖”之美誉的都匀毛尖,历来就是进贡朝廷的贡茶。据当地人说,在云雾山脉茶山深处鸟王村关口,仍然伫立着中国仅有的御赐“贡茶碑”。碑文立于清乾隆五十五年,距今已有229年。

黔南地处云贵高原东南斜坡,苗岭山脉南侧,平均海拔997米,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升左右,森林覆盖率63.49%。这里终年云雾缭绕,阳光多散射,土壤疏松湿润,以硅铝质黄壤为主。因此,在中国十大名茶中,都匀毛尖茶拥有六个中国之最:海拔最高、降水最均匀、云雾最多、气候最温和、茶区森林覆盖率最高、茶树生长环境最好。

6月底,驱车行驶在海拔1600米的螺丝壳高山上,看层峦叠翠、云雾缭绕。一方水土酿造一杯香茗,都匀螺蛳壳茶山因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成为都匀毛尖的主要产地。

提到都匀毛尖,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人——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传承人张子全。恰好,他的茶园就在螺丝壳群山之间。

初见张子全,会尤其注意到他粗黑而布满老茧的双手,看起来格外厚实。他说,“这是一个制茶人最自豪的双手。”

张子全父辈四代一直专注炒制毛尖茶。他7岁跟着爷爷去集市,12岁独立制茶卖茶。初中毕业后,又在高寨水库茶厂承包了20亩地,除草、修剪、采茶、炒茶、卖茶,一人扛下所有工序。可以说,他见证了都匀毛尖的崛起与发展。

年纪轻轻的张子全被破格提拔为炒茶车间主任,一边精进炒茶技艺,一边教授徒弟。2018年,张子全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这些年来,张子全有个信念,他说:“黔南是个好地方,我生在此地就注定与茶有缘。我要在这种最好的茶树,做最好的毛尖茶。”

“作为贵州‘三绿一红’的代表,都匀毛尖不仅干净,还有不一样的好滋味。”张子全介绍,色泽翠绿、外形匀整、白豪显露、香气清新……手工制作品质好的毛尖茶,需经过杀青、揉捻、做形、提毫、干燥五道工序。

杀青时,锅温要先烧到200—300摄氏度。控温全凭制茶师的手感,温度不同,香型不同。随后,再将锅温降低到80—90摄氏度,制茶师需聚精会神地揉捻,直至鱼钩一样的茶弯弯做成。又加一把火,锅温上升,制茶师的双手需不停在锅中上下翻滚进行提香提毫。

经过最后的烘干,品质优良的都匀毛尖才最终呈现。

自2008年以来,张子全发展自有茶园400多亩,联合38户农户成立了十里茶香合作社,承包种植了1000多亩茶叶基地,建立茶叶加工厂,成立了贵州省都匀市十里茶香园茶业有限公司。

“小人物”折射“大梦想”。近年来,黔南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绿色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思路,出台促进茶产业发展政策,颁布地方标准,推行立法保护,推动都匀毛尖创品牌、上规模、提品质。

一组数据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当前,全州茶园发展到161.8万亩,投产茶园122万亩。2019年,全州实现茶叶产量4.48万吨、产值67.3亿元,茶叶出口额达1.32亿元。全州茶叶加工企业(合作社)674家。全州茶叶从业人员38.83万人,覆盖贫困户9605户36746人。

都匀螺蛳壳茶山。(卢桃 摄)

猜你喜欢

毛尖都匀黔南
谱写赶超跨越、繁荣发展新篇章
舌尖上的一缕茶香
山水黔南
试论信阳毛尖商标保护的困境与对策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雪芽芳香都匀生“三绿一红”第一名
都匀 向春节返乡人员送温暖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绘就“大都匀”画卷
都匀市老干部心系都匀的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