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有意义学习理论的高校思政教学浅析

2020-08-20周小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2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学习者思政

周小平

[摘           要]  思政教學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从有意义学习的角度,提出有意义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课题,并从目标整合、内容组织、教学方式改革、评价体系完善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等角度作了分析。

[关    键   词]  有意义学习;思政教学 ;高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2-0150-02

思政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思政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思政教学的实效和高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本文从有意义学习理论的角度,对高校思政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对有意义学习的认识

有意义学习理论是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与机械学习相对,强调三个特点:(1)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语言的中介作用,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经过加工的系统文化科学知识。(3)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学生都是在个体已有经验基础上去掌握新的知识的。在奥苏贝尔的基础上,罗杰斯(C·R·Rorgers)作了进一步提升,有意义学习还强调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目的、需要的高度相关。当要学习的内容与学习者本人的目的、需要相关联时,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就相对高,效率也相对高。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对传统学习来说,有意义学习不仅是简单的增长知识的学习,更是和学习者方方面面经验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等均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高教学效率说到底就是要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基于有意义学习理论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激发和促进有意义学习。(1)整合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本身有逻辑意义。(2)匹配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自身的经验相匹配,与学习者的心理结构、信念、生活历程相匹配。(3)激发学习兴趣,使学习内容满足学习者学习的需要和兴趣,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意义学习不仅指学习内容的有意义,还指一种学习方式、学习结果的有意义。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学习化的社会,教师要促成学生的“学习”以及让学生学会的“学习”,应该是质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

二、如何实施基于有意义学习理论的高校思政教学

教与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学是教的目的,学通过教来实现,教通过学来丰富。下面从整合目标、组织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及完善教学评价等角度谈谈如何实施基于有意义学习的思政课教学。

(一)整合目标方面

思政理论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为目标,结合政治理论来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如何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整合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呢?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就是“个体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在他看来,学生的认知结构即是他所称的有意义学习的结果。奥苏贝尔认为:“当我们努力影响认知结构以提高有意义的学习与保持时,我们便深入教育过程的核心了。”当然这里的认知结构,包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举个例子说,教材中提道,“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来解读和学习呢?根据有意义学习理论,在组织教学时应当让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匹配。结合当前学生成长的实际,大学生的生活需求丰富多彩,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精神生活的多元追求、丰富的文化产品的需求、对美丽的生态环境建设的向往、对出国学习国际交流的追求等,都成为当代大学生对“美好生活”全新的多层次的需要。从学生实际生活需要和追求出发,组织和深化教学,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更能够帮助学生真切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达成教学中的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二)组织内容方面

长期以来,思政教学效果低微,与其教学内容的组织很有关系,一方面课程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高”“大”“空”;另一方面课程内容以严谨的学科体系为特征,相对忽视学生的生活逻辑、不利于学生接受。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就是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有意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没有与当前新学习内容相似的原有观念,以及相似的角度和程度如何。学习的过程就是同化过程,借助新旧知识之间相同点的“混合”,而连接或固定住了相异点,从而使新知识被纳入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一方面丰富了原有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因为吸收了新知识,原有知识结构也得到了改造和重新组织,从而使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由此高校思政教学,要求我们紧密联系实际,回归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学生。这样在教学时,我们不仅要遵循课程和教材,更要突破课程与教材,广泛引进自然的、社会的真实现象和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拓展教学资源,加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的融合,使生活融入教学,使教学走进生活、走进学生。

(三)改变教学方式方面

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笔者认为,有意义的思政学习要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1)学习资源本身要有逻辑意义。即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努力使学习资源与学生知识经验相连接,与学生的心理结构、原有信念、生活历程相匹配,具有适当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新旧联系。(2)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激发状态,即学生具有学习的心向。学生的思维常常是从问题开始的,学习中问题不断生长,其思维的张力就会大大扩张,自由探究的空间就会不断扩大。(3)学习方式采用自主建构式。引导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综合处理、探索交流和自成结构地进行学习。由此,思政课的教学要改变方式,应该强调实践性、自主性,促进学生的有意义的学习。笔者认为,改变教学方式,着重要做好以下几点。(1)加强实践环节。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2)从“教”转向“学”,如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置情境,给学生创造较多的机会,反思和调控学习的内容和过程。(3)提倡研究性学习。读书是学习,而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设计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4)打造师生相互信赖、平等沟通,学生乐于分享、勇于参与、寻求共赢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发展。

(四)完善教學评价方面

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常常采用生评教、教评教等方式,更多地把评价集中在教师上。这与有意义学习理论背道而驰。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上,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多地把视点集中在学生上,评学生怎么学,看教师的教学是不是科学,效率是不是高,关键在于看它是不是促使学生产生了有意义学习,以及多大程度上产生了有意义学习。因此,在评价思政教学时,我们得注意以下五点:(1)看学生的参与程度,看参与的广度和深度;(2)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式还是被动式,以及探究的程度如何;(3)看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知识的含量、知识的整合程度及迁移程度;(4)看学生学习的感受、认可及愉悦程度;(5)看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因为学习成绩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即政治思想素质及行为表现,很多时候是不成正相关的。

三、基于有意义学习理论的高校思政教学对教师的挑战

基于有意义学习的思政教学,要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把概念与经验、观念与意义、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感等结合起来的有意义的学习,教师成为有意义学习的促进者。这就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挑战。

首先,“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至关重要。人文教育理念首先是高校思政教师要树立的先进理念。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充分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时时地受到老师积极的激励、鞭策、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亲切的、帮助自身解决问题以促进成长的有意义的事情。

其次,具备善于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既有学生个人的探求,又有心情舒畅的合作,这对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提出了高要求。组织教学的能力,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等,组织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等。需要产生动机,有意义地学习。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比较容易理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又怎么来准确理解与把握呢?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乡的变化和建设成就”,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析对比客观存在的地域差异、城乡差异,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直面社会矛盾、寻求解决方案的理论观点和思想方法。正如有学者提出的,“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

最后,必须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师即研究者。开展科研是高校思政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研究的焦点应该是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科研素养,才能促进高质量的教学。如在吸收最新教育成果,关注最新社会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对案例教学、建构教学、开放性研究、研究性学习等当前教学中的热点话题深入研究。

总之,有意义学习是主动的、系统的、关联的、有实效的学习,教师的教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上。实施有意义学习的策略,彰显教学个性,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是每一位高校思政教师都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惠来.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学习者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一题多解,认清思维树之“根、枝、叶”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