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研究

2020-08-20冯莉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2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思政政治

冯莉莉

[摘           要]  针对新媒体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详细地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更好地践行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理念。

[关    键   词]  大学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2-0004-02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文明不断进步,各类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相继问世。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新的挑战。再加上思政教育环境愈显复杂,给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出了一道现实的考题,与此相适应,轰轰烈烈的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在与时俱进中摸索进行。其中,思政教育教学一改以往传统方式,由说教式改为对话式,由板书转变为先进新颖的多媒体,由单一性输出向多元化、开放化发展。方式方法的转变,使新媒体对思政教育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消极负面的东西也相继产生。因此,如何发挥新媒体对思政教育的作用,更好地践行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作为思政教师,深入认识新媒体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成为必修课。

新媒体作为21世纪新型科技产物,催生出“互动传播”这一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交流传播模式。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线网络与移动网络的覆盖大幅拓展,带宽飞速提升,作为终端的电脑、手机及其他智能设备广泛普及,运算存储能力不断提高。以此為依托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相比传统媒体有了质的飞跃,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传播平台与交流平台一体化,用一句形象的话概括就是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在当前的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都广泛深入地运用甚至依赖新媒体平台,并且大学生也成了新媒体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通过抖音、微博、网络电视等平台了解国际国内的社会、时事新闻,获取各类资讯与知识;通过微信、QQ、短信等形式进行信息交换。从晨起到晚休,新媒体伴随着他们的每时每刻。而与此同时,来自各个领域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与观点也涌向大学生,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传播与评判,从而使高校成为各种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交汇之所、交锋之地。因此,正确认识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探索出一条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既有新模式又不失正确思想引领的有效路径是思政教师当务之急。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助力了解时事政治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我国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迎接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作为有担当的青年一代,在丰富多彩的不同形态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多样化的渠道了解全球咨询、国际形势、时政新闻。他们身在校园,心系天下,时刻关心国家的发展状况,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通过生动的媒体传播,在深入了解新中国发展的艰辛历程与辉煌成就的过程中,更坚定地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这将有助于他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益于他们维护国家利益,提高政治觉悟,对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信念,增强了参政意识。

(二)思政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传统的思政课堂中,老师“满堂灌”,学生偶尔答,课堂内外大学生普遍存在羞涩、自卑、从众、依赖等心理,不去主动学习交流。而新媒体弥补了这一短板,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众多“发言”平台,解放了思想,打破了交流壁垒,使他们不仅可以了解世界各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也可以参与交流讨论,发表见解,分享经验,而不必担心种种现实压力。这样持续不间断在新媒体平台上无障碍沟通、相互切磋、互动学习,进一步加速了不同文化信息交相融合,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大学生的沟通和交际能力,使其在主动参与中获得了真知灼见,帮助他们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多元化提升素质

新媒体的兴起,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线上学习平台的兴起,这些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易获取知识和资源的平等机会,他们通过MOOC、网络平台等,在任何时段都可以便捷地学习,跨越时空的限制,不仅了解大学教育,也了解社会知识;不仅接受国内正规思想,也了解国际动向。这样,他们既能在参与中学习,又能在学习中提升,对帮助他们形成知识体系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广泛涉猎,收获了多领域融汇的综合知识,为塑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教学相长,提高效率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又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新事物,了解新情况,适应新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延展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维度,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改革新机遇,倒逼思政工作者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探索新的方法和模式,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信息摄入的复杂性

在大数据时代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承载的信息复杂多样,让人目不暇接,大量没有过滤、甄别的资讯与信息满天飞,海量信息交织涌向大学生的头脑,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判断。

1.很多网络用语在各种公共议题中频频出现,这些专用词汇,产生于网络,成长于网络,已经被滥用到了无所适从的境地,甚至到了不用点网络用语感觉不好意思说话的尴尬境地,正常交流显得不合时宜,这样的结果导致大学生要么无意参与学习讨论,要么打打口水仗消遣,对他们思想及素养的提升无益且有害。

2.新媒体平台下大量参差不齐的信息不间断推送,消极文化及错误意识形态广泛传播,大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正值价值观形成阶段,这极易导致他们的言行发生偏离,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造成不利影响。

(二)碎片化阅读的弊端性

新媒体下,“大数据”“云计算”这样强大的高科技载体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推送着合乎其胃口的不同信息,“碎片化阅读”“浅阅读”成为大学生上网浏览的主要目的,因获取信息便捷快速,兴趣探索的成本大大降低,导致大学生阅读注意力集中时间越来越短,越来越缺乏耐心,花费大量时间却无法深入探究学习,得到的是碎片化知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时间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收获与提升,长此以往焦虑产生,越焦虑越依赖碎片化信息,越无法长时间专注学习,恶性循环下,思想萎靡不振,精神颓废,给思政教育工作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困惑。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确定性

新媒体让大学生接触到各类海量信息,且很多信息的推送不以道德是非为准则,加上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一切尚未成熟,不利于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负面讯息腐蚀着他们的思想,在这样一个影响别人与被别人影响成本非常低的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受到了损害,使大學生对授课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思想及观念产生疑问,甚至不认同。加之负面信息与虚拟世界的影响,他们乐于通过刷抖音、看直播等获取一时的快感,沉浸在浅层次的兴趣里不能自拔,疲于回归课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不以为然,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综上所述,立足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从客观实际出发,结合时代特点,不断认识新媒体对思政教育教学的影响,优化教学环境,改革创新教学思路,探索出一条与时代接轨、与新媒体融合,声色俱全、动静结合、情理相间、学生欢迎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将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彦.新媒体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8).

[2]王可心.新媒体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荆楚学术,2018(7).

[3]刘红胜.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应对[J].人民论坛,2014(2).

◎编辑 李 争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New Media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ENG Li-li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new media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new media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etter practice the view of“Change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advance with the times, and innovate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 put forward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in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new medi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思政政治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