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长水临空经济区发展浅析

2020-08-20郭婕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16期

郭婕

摘要:本文梳理了国外典型临空经济区发展经验,同时,也对目前国内临空经济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昆明长水临空经济区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昆明长水临空经济区发展建议。在昆明临空经济区发展过程中,必须立足长远进行规划、对引入产业严格把关,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长水临空经济区。

关键词:临空经济;航空产业;交通枢纽

中图分类号:F27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16-0139-03

一、昆明长水临空经济区界定

从地理范围来看,临空经济区通常指以机场为中心,向四周呈环形状发散,一般辐射半径涵盖在10公里~15公里的范围内。临空经济区发展主要依托机场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加上周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健全等带来的优势,促使临空经济区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形态,逐渐成为具备强大影响辐射力的城市经济综合体。在临空經济区的建设中,机场处于核心的动力源地位,临空产业布局是临空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本文所阐述的昆明长水临空经济区范围主要界定在空港经济区内,隶属于滇中新区管辖。根据昆明滇中新区的战略定位,要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依托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所带来的人流、物流等资源,大力发展围绕国际枢纽的临空经济、航空枢纽服务、临空商贸物流、基地航空等主导产业,昆明长水临空经济区将打造成绿色、生态、低碳、智慧的“港产城”一体综合交通枢纽型临空经济示范区。

二、国外临空经济发展典范及经验

自1960年第一个临空经济区,即爱尔兰香农贸易区之后,世界各国大型机场如新加坡樟宜机场、美国孟菲斯机场、韩国仁川机场等都先后建成了典型的临空经济区。

爱尔兰香农贸易区内主要涵盖了医疗设备、软件开发等高技术产业。新加坡樟宜机场自建成以来就致力于顾客体验,并多年被评为“全球最佳机场”。韩国仁川机场重点发展金融商务、商务休闲、尖端产业、医疗生物科技、教育、旅游、休闲六大类产业。荷兰史基浦机场被誉为“欧洲商业界的神经中枢”,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辐射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已日益成为高质量商贸休闲园区的发展中心。美国孟菲斯机场依靠发达的交通网络成为国际机场协会(ACI)认定的世界最繁忙的航空货运机场。

这些典型的临空经济区发展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长期规划与动态调整相结合。在临空经济区规划的过程中,一般将其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定位和规划。同时,预留足够的机场用地,为后期发展备足空间。在此基础上,根据腹地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规划及时作出调整,实施动态规划管理。

(2)重视高新人才的引进。目前发展较好的临空经济区都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吸引了诸多高新科技产业入驻,而高学历的劳动力则是研发和创新的载体。出台优惠的人才政策,与高校和学术机构合作,创新人才居留和奖励政策才能为临空经济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香农贸易区近几年一直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IT产业,顶尖人才的储备成为贸易区吸引投资的主要抓手。

(3)加强与腹地经济的联系。临空经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与腹地的发展密不可分。国际大多数临空经济区在规划时都充分考虑与腹地产业、经济发展、长期规划战略的协调互动。比如美国达拉斯机场因其位于达拉斯与沃斯堡两个主要城市的中央位置,借助两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利用两个城市聚集的全球资源,不仅进一步带动城市发展,也使该区域成为全球经济产业链的重要节点。

(4)强化基础产业发展。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基础是与航空密切相关的如航空运营、航空维修及配套服务等产业,且发展水平都较好。例如爱尔兰香农机场发展航空制造与维修,史基浦机场的航空维修制造、物流配套服务等方面在欧洲都位于前列。

三、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现状

1我国临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卡萨达教授的“第五冲击波”理论认为,交通方式的变化是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航空是继海运、内河航运、铁路、公路之后,经济发展的“第五冲击波”。

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的契机2004年中国机场属地化改革,此后,众多地区依托机场开始规划临空经济区。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大力量推动航空经济发展,并要“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航空经济示范区试点”。该文件还指出,要加快形成一批临空产业集聚区。2013年3月国务院批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标志着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正式启动。201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联合出台的《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依托该指导意见的发布,2016年五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获得批准,即青岛胶东、重庆、广州、上海虹桥以及北京。

截至2019年3月,全国已有北京新机场、首都机场、广州、上海虹桥、郑州、青岛、杭州、南京、宁波、西安、长沙、重庆、成都、贵阳14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背景下,航空运输单纯以机场为依托,为不沿海、不靠边的内陆地区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开放模式,能快速与世界产业链对接,依托航空运输的区域经济发展更是成为内陆城市经济增长的新一极。

2我国临空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

(1)核心产业的导向性不强。目前我国临空经济区落地产业较为单一,对其他临空指向型产业开发较少,存在收入分散和核心业务优势不突出的缺陷。前文提到的香农贸易区在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核心产业对后续产业引进的导向性,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由政府设定严格的入区门槛,并出台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予以配合,使得贸易区始终围绕临空指向性产业发展。临空经济区产业包括关联型、附属型和机场服务型。关联产业如运输业、民航综合服务业。附属产业如现代物流、商务会展、总部经济。机场服务产业如航空航天、飞机维修、航材制造等。而我国各临空经济区在产业引进的过程中,一方面,地方政府没有出台明确的政策,对产业准入条件和标准加了界定;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招商引资指标,对产业把关不严、引入产业层次不高,对于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区分不明显。再者,地方政府在规划过程中,没有对产业发展进行提前谋划,导致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弱,致使产业链的培育更加艰难。

(2)主导产业集群效应有待提高。我国临空经济区产业结构基本集中在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未得到有效发挥。以郑州临空经济区为例,要发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在产业引进中,基本上只有富士康一家产业领头羊,其余引进的企业参差不齐,导致产业链培育较困难。

(3)资金短缺成为临空经济区开发的瓶颈。临空经济区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征地拆迁、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路网、医疗设施、学校等。过去,地方政府主要依赖土地出让金筹措建设资金,随着政府土地财政趋紧该种筹资模式已难以为继,目前大部分三四线城市主要依托国有企业作为政府投融资平台对临空经济区进行开发建设,此外,也会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等方式与资金雄厚的企业合作开发临空经济区。同时,由于临空经济区地域的特殊性,一般在机场红线范围周边,而机场红线范围内的土地一般为划拨性质,必须按照规划批准的用途安排建设,机场不能擅自改变其用途。因此,大片区的土地难以产生经营收益,导致临空经济区开发前期基本难以依靠产业、商业开发等实现资金回笼。

四、对昆明长水临空经济区发展的思考

1紧抓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发展

随着《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的出台,未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综合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将大幅提升,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航空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基地航空公司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国际航空枢纽。同时,未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突破6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将达到57万吨,大量的人流、物流将会随之引入到昆明。根据目前的规划,到2030年,昆明长水临空经济区要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的主导产业主要围绕临空指向性强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随着昆明机场转场长水,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长水国际机场为中心,辐射全国并向国际延伸的航空网络。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长水国际机场已逐步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连接亚欧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成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长水临空经济区应借力云南民航事業发展的快车道,提前谋篇布局,助推云南经济向快向好发展。

2充分利用流量,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在流量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对流量的运用。临空经济区因为汇集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资源,而逐步成为重要的“流中心”。

从上面两图我们可以看出从昆明机场转场长水后,依托昆明独特的区位优势,长水国际机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门户枢纽,其具备充足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现金流来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将成为临空经济的直接受益者,临空经济区所创造的就业、税收及其对区域产业结构带来的优化作用使它成为城市发展的又一增长极。

3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2019年4月,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筹备了9年的商业综合体“星耀樟宜”正式营业,在“星耀樟宜”内,攀爬网、迷宫、巨型滑梯和室内花园等设施,甚至项目本身就是将1号~3号航站楼连接起来的设计。而正在搭建的樟宜时空体验馆、文化衫等周边商品的贩卖,显示出其将自身打造成景点和IP的期望。

长水临空经济区可以借鉴樟宜国际机场的经验,充分发挥云南省高原旅游资源优势,促进临空经济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优化产品设计,打造个性化服务,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和信息平台建设,营造优质的航空旅游环境。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等移动互联网资源,打造“航空+旅游+服务”的新文旅IP。通过对游客综合服务、政府管理服务、大数据服务、安全服务以及换乘便捷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的提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旅客体验感。此外,加强与周边国家热点旅游城市合作,打通国内至南亚、东南亚旅游通道,使昆明成为中转至周边各国的中转场。

此外,发挥云南花木资源丰富、民族资源的特色,在临空经济区建立植物博物馆、少数民族文化主题公园等,充分挖掘云南地域优势提供的独特资源,打造更具特色的临空业态。

4促进港产城协同发展

对于临空经济区而言,空港、产业和空港新城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三大关键因素,例如新加坡樟宜机场通过打造商业体,为在当地生活的居民提供消费场所,而最终的形态将是站城一体化的“航空集合体”。根据2020年3月5日开始施行的《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昆明片区加强与空港经济区联动发展,在产业发展方面重点发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产业,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互联互通枢纽、信息物流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昆明长水临空经济区发展要主动融入昆明自贸片区发展,加强与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的衔接。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引导,临空经济区的规划要体现前瞻性、核心设计理念的特色性、区域市场定位识别的准确性、区域交通布局的便捷性、临空产业的聚集性。

5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型临空经济区

目前国内各临空经济区除依托机场外,均在力图完善涵盖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性运输体系。按照目前的初步规划,长水临空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以T2航站楼和高铁站为核心展开布局,其中渝昆高铁沿南北方向中穿机场,滇中城际铁以东西方向接入枢纽城际铁站,市内轨道交通与滇中城际铁线位平行,接入枢纽地铁站。综合交通枢纽内部通过换乘连廊将航站楼、地铁站、高铁站、城际铁站、长途客运站等多种交通设施场站进行联结,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将形成临空经济区与腹地甚至与昆明周边各地州以及南亚、东南亚城市的快速衔接,从而支撑昆明建设成区域性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并且成为连接南亚东南亚的贸易通道。

6大力发展空港物流

空港物流的发展不仅能够拓宽航运的功能与作用,同时也能够形成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联动。随着云南基础设施建设“双十”工程的推出,建设“昆明国家物流枢纽”已成为“补短板增动力”的省级重点项目。根据《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昆明已明确是陆港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是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昆明国家物流枢纽”总投资350亿元,预计2026年建成。在临空经济区发展空港物流有良好的国家政策、地方政策支持,同时,物流业的发展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吸引更多临空指向型产业因完善的物流服务做保障而入驻临空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