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2020-08-20毛丽霞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16期
关键词:内控管理国有企业大数据

摘要:随着不断的深化国有体制改革,市场对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为切实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本文着重深入分析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相结合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国有企业逐步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防范;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16-0076-02

一、引言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内控制度建设又是防范财务风险、促进国有企业现代化制度建设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普遍对国有企业的内控管理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本研究能够有效帮助了解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对国有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认识到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二、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内外部风险,而财务风险覆盖生产经营环节的全过程,首先是投资环节。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如何有效衡量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投资决策尤为重要,一旦决策不慎,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冲击,严重的将会导致企业倒闭。其次是筹资环节,不同的资本结构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财务风险,如还本付息压力大,预期收益率低等。再次是资本运营环节。如货币资金管理不佳,严重的将产生资金链断裂,应收账款监管不善,将会产生坏账风险等。最后是利润分配环节,过高的利润分配率,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过低的分配率,股东预期收益率得不到满足,影响股价等。若这些风险得不到有效防范和管控,势必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财务风险的防范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想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内控管理是对企业内部各项工作进行的有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涵盖整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国有企业通过积极的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体系,各部门形成有机整体,及时、准确的识别各项财务风险,并且对各类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和纠正,可以为国有企业实现稳健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在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同時,能够真正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根本目标,推动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存在问题

1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内控意识不强

现阶段,国有企业的发展还没有完全的实现自负盈亏,这就导致了高管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缺乏风险的事前分析和精准识别,忽视财务风险评估机制的设定。企业的内控管理,不单单是财务部门单方面的参与,而是企业全体工作人员,各个部门的相互联动管理,有些企业虽然设定了风险评估机制,但由于内控意识不强,并没有对各项指标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机制的设定只是流于表面,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内控的作用。从而导致无法识别出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不利于决策层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

2内控管理机制与监督机制有待健全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传统的缺乏科学性和整体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求。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普遍均有不同程度的内控管理缺失现象,机制设置的不严谨,运行过程的不灵活,操作过程的不规范,各部门信息传递渠道的不畅通,生产经营各环节缺乏规范合理的监督,这势必导致企业难以开展科学有效的内控管理,难以真正发挥内控管理的监督、考核、评价等功能,影响国有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3先进信息技术运用不足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运用到国有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中将成为大势所趋。将先进信息技术运用到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中,将大大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为精准识别和防范财务风险提供技术支撑。但就目前而言,运用在该领域的先进信息技术类型相对较少,虽然有意识地利用现有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收集整理相关的信息数据,但都仅仅简单采用相应工具软件利用收集得到的数据资源自动编制出规范的财务报表,未能对其潜藏的财务风险与各项财务信息数据的核心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分析,提供预警,应用的程度仅仅浮于浅表。因此导致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防范中容易出现盲区、漏项的情况。

四、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有效措施

1强化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为创造良好内部环境,扫清国有企业发展道路上的财务风险阻碍,其有必要在新时期下加强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力度。首先是投资环节,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投资资金控制与监管、评价制度,充分的可行性研究,避免投资失误引发的财务风险;其次是筹资环节,要制定严格的融资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预计资金需要量,合理安排筹资途径,在降低资本成本的同时,也要防范偿债风险;再次是资本运营环节,要严格资金审批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重大项目要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最后是利润分配环节,要合理采用各类利润分配方式,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利润分配程序与制度。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全面性的管理过程,要切实提升深化国企改革的内控环境,营造一个高效的内控氛围,全面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在机构设置上要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力与责任切实落实到各责任主体。国有企业应该利用其现有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其进行深入细化,切实做好财务风险防范,使得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性得以进一步提升。

2建立健全内控管理机制

正确树立内控观念,在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内控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重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快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员工的企业文化与专业技能等的培训,要调动全体员工共同对其进行全过程监督的积极性,确保企业内部信息及时、准确的收集与传递,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与效果,帮助管理层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以达到优化国有企业内控管理成效的目的。强化监督评价机制,运用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内控执行效力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监督与评价,使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与执行力得到进一步完善与提高。

3深入运用各项先进技术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的蓬勃发展,国有企业原有的工作方法无法大程度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实现财务风险精准识别和防范的目的。根植于信息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需立足于自身实际,将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灵活的运用于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从而达到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实现财务风险精准识别和防范的目的。在财务风险精准识别和防范的工作中,可从以下角度考虑深入运用各项先进技术:第一,利用国有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工作人员熟练应用专业的数据库,借助自动化采集工具,自动完成国企各项财务信息数据的搜集工作,并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对齐分类与整理。第二,立足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将上述技术应用于各项财务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工作中,深入挖掘各项财务信息数据,分析各项财务数据信息间的关联性,由此对国有企业内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及其出现的原因、风险严重程度等进行准确评估与预判。第三,针对国有企业在会计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国有企业可以建设风险专家案例库。例如,将国有企业财务部门作为主要责任部门,则该部门在某会计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的ID设定为“财务风险1”。对该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并进一步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发现由于新旧会计政策之间的差异性,诱发上述财务风险,该风险可能引起财务报告失准,缺乏较高可比性等相对严重后果,由此可将风险严重等级设定为II级。最终在风险专家案例库中,可形成一条样本数据:风险ID,财务风险1;政策,某会计政策;风险产生原因,新旧会计政策之间的差异性;风险引起的后果,财务报告失准,缺乏较高可比性;风险严重等級,II级。此时,国有企业可以在对财务风险进行准确的把控下,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进而达到国有企业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更进一步,当风险专家案例库的样本数据累积到一定量时,可通过采用神经网络等算法,实现国有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预判,使国有企业在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工作上更加智能化。

五、结语

加强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是国有企业深入落实企业改革,在新时期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针对其目前存在的内控管理机制完善程度不足,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内控管理水平较低等现实问题。各国有企业需要充分根据自身实际,在严格遵循相关规定要求的基础上,继续细化风险评估机制并完善内控管理机制,在积极引进各项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并对其进行深入运用下,使得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得以在国有企业中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周伟忠论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管控职能的发挥[J].全国流通经济,2017,(25):31~33

[2]史军琰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03):122~123

[3]于敏浅析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完善[J].中国市场,2019,(36):149~150

[4]洪申启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9,(8):41~42

作者简介:

毛丽霞,供职于海宁市硖石街道资产经营中心。

猜你喜欢

内控管理国有企业大数据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关于集团预算及内控管理的思考
浅谈电力施工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的重点解析
谈构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创新模式的思路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