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力”践行微观童书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国文化
2020-08-20陈裕华
陈裕华
摘 要: 当前,宣传思想战线应践行“四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对出版从业者而言,“四力”践行是素养要求,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是厚植原创能力、强化原创能力的方法论。童年时期接触怎样的图书、聽怎样的“故事”、模仿怎样的“行为”,对儿童内心世界的建立至关重要。因此,童书出版应践行“四力”,让优秀中国文化为当下的儿童喜闻乐见。
关键词: 童书出版 “四力”践行 领军人 兴文化
一、什么是“四力”
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新闻报道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四力”要求对整个宣传思想战线都是适用的。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1](138-140)。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中再一次提到“四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推动我国文艺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
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上海出版界的领导、专家们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四力”号召,在青年编辑座谈会上结合自身从业经验,为青年编辑剖析如何践行“四力”,阐述他们对“四力”的独到见解,引导青年发现出版从业的价值和乐趣。笔者作为青年编辑一员参与了座谈,在笔者看来,领军人对“四力”的解读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
1.编辑的基本素养。
新闻记者跑新闻需要“脚力”;发现好的新闻素材离不开“眼力”;报道的撰写要靠“笔力”;至于“脑力”,不仅发挥“笔力”之前要脑力构思,脑力其实也贯穿在新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好的新闻报道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较之新闻记者,编辑的“四力”践行更宽泛:脚力是要多走,走到作者家里,和作者沟通;还要走到市场,发现问题和机会。眼力是要发现好选题、好内容、好作者。脑力是要勤动脑,想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笔力是要勤写书评、专业论述,保持专业敏感度和笔头功夫。这些都是成为一个好编辑必须具备的素养。
2.实践和理论统一。
“四力”践行是实指又是虚指。比如脚力,不应该仅理解为实实在在“用脚走”,更指向“实践精神”,强调“动起来”,不能停留在“想”的阶段;眼力不仅指“眼光”,还指向坚持价值观、坚持用户思维;脑力更指编辑必须兼备理论思维的能力、商业思维的能力,有主观能动性,有实现文化的创新性、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出版单位有特殊性,“国有出版企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就对出版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坚持理论、实践相统一的过程中,“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形成‘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之势”[3](199-200)。
3.“四力”排序的科学性。
笔者之前对“四力”的排序未曾深入思考其科学性,简单理解为“四力”顺序和新闻报道诞生过程一致,理应如此,并无花头。但青年编辑座谈会上的讨论使笔者获得了新思路:这个排序其实反映的是一个“输入”到“分析”再到“输出”的过程。脚力和眼力是“输入”,脑力是“分析”,笔力是“输出”。笔者突然意识到,从“输入”到“输出”正是一个选题的完成过程(即把好内容输入选题,好选题以作品形式输出给读者的过程)。
往深层次看,“四力”践行是编辑能够编出优秀图书的必修课:编辑工作是为他人做作衣,一部好作品里的某些想法很可能来自编辑的建议或者来自作者和编辑间的“头脑风暴”。如经典原创图画书《团圆》创作之初,余丽琼并没有想过写自己的故事。当时她按照编辑部的建议修改了好几稿,可笔下描写的始终是一群生活在森林里的小动物。直到编辑的一句提醒,“想想你自己的童年”,她才仿佛顿悟一般,开始追溯童年时光里最打动自己的记忆[4]。《团圆》修改七稿终成经典,如果编辑本身没有足够的工夫,就很难适时提出合适的修改意见,引发作者的共鸣。一本本好书背后,编辑要不断静心学习(输入),方能够提供精彩、有效的建议(输出),最终促成一个好故事、一本好书。
4.“四力”的核心价值。
“四力”还可以分成两个层面:脚力、眼力说的是“知”,要深入了解市场,不能只埋头做案头编辑,要兼有策划编辑、营销编辑的能力。脑力、笔力说的是“行”,要厚植原创能力、强化原创能力。
如果说前面的几层分析重在强调“四力”践行的方法和意义的话,那么“知与行”“厚植原创能力”则侧重于“四力”的目的——兴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国文化,树立强烈的文化自信。2018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5]文化的兴盛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童书出版践行“四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国文化的意义和实践
结合上海出版界领军人对“四力”践行的分析,再看亮相市场的一本本图书,不难发现,出版单位具有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担任“文化传播者”的自觉,出版单位已经走在并将一直走在兴文化的道路上。
出版的另一端,连着阅读。在所有阅读者中,儿童的阅读最牵动人心。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但儿童尚未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童年时期接触怎样的图书、听怎样的“故事”、模仿怎样的“行为”对他们内心世界的建立至关重要。往远了说,这关系到培养出怎样的接班人。所以,童书能否“兴文化”意义格外重大。
1.践行“四力”童書该兴什么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要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3](201-207)。所以,童书首先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要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建立文化自信。
2.童书出版践行“四力”兴文化的成果。
在数字出版欣欣向荣的今天,传统出版业受到不小冲击。童书出版因为读者对象主要是儿童,并不适合数字阅读,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两种因素结合,导致当下童书出版市场格外“热闹”,不仅专业的童书出版社(机构)出版童书,各大综合性出版社也纷纷加入童书出版阵营。童话、童谣、传说,节日、节气、民俗……无不成为童书出版“描绘中国”的热门选题。
这些选题,一部分是编辑访作者、走市场,践行“四力”结合资源和市场需求推出的新作;也有一部分是编辑重挖经典、深耕传统,问过去要来的选题。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齐齐上阵。
(1)横向看: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国文化的选题与时俱进
重挖经典、深耕传统,问过去要选题不能是新瓶装陈酒,需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以少年儿童出版社售出多国版权的“绘心寓意”系列为例,它以郑马先生改写的1996年版《中国寓言世界》丛书为“源”,精选10篇重新编排后出版。这些出自《庄子》《列子》《韩非子》《孟子》《史记》《礼记》等典籍的经典寓言故事,经一代代编辑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打磨后,不断以适合当下小读者的形式再现。
从“典籍”到《中国寓言世界》,从《中国寓言世界》再到“绘心寓意”,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优秀中国文化传承和弘扬的过程和方式: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国文化;传承、弘扬过程中更新“优秀中国文化”;融合新元素并再次传承。
(2)纵向看:同一选题的多角度呈现
说中国文化不得不提“二十四节气”。自2015年《这就是二十四节气》面世并且畅销以来,仅拿当当网来说如果搜索“二十四节气”,截至本文成文当当网有12588件商品。
从出品方类型看,既有童书专业出版社,又有各个综合性出版社。
从创作方式看,既有以一位名家为点,打造“二十四节气”系列,如保冬妮“二十四节气旅行绘本”;又有几位作者联合打造,保持同一主题共性,保有不同作者的个性,如“美丽中国乡村四季之《春。至》《夏。至》《秋。至》《冬。至》”。
从内容来源看,既有原创,又不乏引进,如羽尻利门(日本)的《二十四节气》。
从题材来看,有《诗歌里的二十四节气》《写在二十四节气里的古诗词》《藏在地图里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童话》等。另外,还有与IP结合,如与“故宫”结合的《故宫里的二十四节气》等。
同一选题,出版者们从不同角度挖掘可读性,优点是百花齐放、高下立见,读者的选择面更多;缺点是良莠不齐、资源浪费,读者选择的时候困惑增加。
三、关于“优秀中国文化”童书选题的一点思考
1.面对“优秀中国文化”选题摆正心态,寻找好的切入点。
践行“四力”使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选题的无限可能,它像一个宝藏,带给挖宝人无限的惊喜;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中的一些问题。
依旧以“二十四节气”为例。市面上“二十四节气”的图书五花八门,但目前销量最好的,还是最早脱颖而出占据市场的《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截至本文成文当当网有65万条以上相关评论)。追随者们如果说仅仅在标题上下功夫,却不从内容上进行根本性创新的话,那么出版后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很难在图书市场立足。就连《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自身,也需要在《这就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原来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写给孩子的二十四节气》《诗情画意二十四节气》等图书的围追堵截下,不断更新和创新,它于2018年增加了配套的“自然笔记”作为新的卖点。在“二十四节气”热点下,做出自己特色的大概要数“美丽中国乡村四季”系列、《故宫里的二十四节气》和《二十四节气旅行绘本》,它们在“二十四节气”这一主题下,均有明确定位。
当某个选题成了热点后,编辑一定要厘清热点选题和好选题之间的关系。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国文化不是盲目追热点,图书要经得起时间考验,要经得起一代代孩子检验,出版人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要把中国文化讲出创意、新意,体现出版社的“社会价值”,实现创造性转化。
2.让“优秀中国文化”为“当下的儿童”喜闻乐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优秀中国文化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是“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智慧,与之相对,读者却是“当下的儿童”,两者如何“相处甚欢”?
要实现传承和弘扬,自然要让当下的儿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作品的外在形式和内在表述,都要为“当下的儿童”喜闻乐见。作者和编辑可以一次次“回到童年”汲取选题需要的养分,但这种“回到”不能停留在“搬运过去”或者“忆苦思甜”,更不应该造成原创作品读起来“苦兮兮”或者传统文化就是讲那些传统的节日、说几句古诗词、说几位古人这种“偏见”。如果让儿童产生这样的认知,那么这样的选题每多做一个,就是离我们的初衷更远一步。同时,儿童又是需要被引导的,我们不应该为迎合儿童而讲一些他们喜欢的话。这中间的尺寸,需要通过不间断践行“四力”把握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2]新华网.习近平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7/16/c_1124759372.htm.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4]付雁南.团圆[N].中国青年报,2012-01-18(12).
[5]人民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8/0823/c40606-30245183.html.2018-08-23.